耳穴埋籽在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06-01 11:29崔萍仇玉蓉
保健文汇 2016年4期
关键词:肠蠕动胃肠功能耳穴

●崔萍 仇玉蓉

耳穴埋籽在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崔萍 仇玉蓉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埋籽在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l2月在本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2小时给予耳穴埋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埋籽护理可以明显促进妇科术后患者的排气及排便,有利于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剖宫产;耳穴埋籽;胃肠道功能

剖宫产手术一般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由于麻醉药可使肠蠕动减慢,术后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困难等胃肠道功能紊乱,又因此患者只能禁食,从而影响了术后的饮食调养,所以术后及早消除腹胀、早日排气是剖宫产术后护理的重要步骤[1]。通常临床常用早期翻身活动等来解决术后腹胀问题,但由于产妇疲乏、精神不振及切口疼痛等原因不愿意主动配合,导致胃肠道功能恢复不理想。笔者选用耳穴埋籽法来消除术后腹胀及排气困难等症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l2月在本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2~3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28.4±2.3)岁,孕周38~42,平均(39.5±1.1)周;首次剖宫产42例,疤痕子宫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8.2±2.1)岁,孕周38~41,平均(39.8±0.8)周;首次剖宫产45例,疤痕子宫5例。两组均采用联合麻醉,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并且都采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可以比较。

1.2 排除标准

为(1)耳廓有溃疡等不宜耳穴埋籽的;(2)剖宫产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患有严重的内外科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后抗炎、支持疗法以及早期翻身活动等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2小时给予耳穴埋籽。具体方法:用0.5cm×0.5cm的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分别贴于双侧耳穴处:胃穴、大肠穴、小肠穴、交感穴、神门穴、皮质下穴。依次按压每粒药籽,两耳交替,使患者局部得气,即有酸麻、胀痛、发热等感觉。每2小时按压1次,每穴按压半分钟左右,逐个顺序进行,直至肛门排气为止。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肠蠕动恢复(术后次日起于6时、13时、18时、22时分别进行腹部听诊,首次听到肠鸣音,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自觉肛门排气的开始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统计检验方法,P≤0.05被认为所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采用t检验。

2 结果

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是:治疗组(12.4±3.3)h,对照组是(21.6±4.8)h,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O1);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是:治疗组(18.45士4.57)h,对照组(27.36土5.96)h,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P<0.O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治疗组(5.70士1.6)d,对照组(6.62士1.49)d,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见表1。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耳穴埋籽护理可以明显促进妇科术后患者的排气及排便,有利于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表1 两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比较(例,±s)

表1 两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比较(例,±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Ol。

组别 例数 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天) 肠蠕动恢复时间治疗组 50 (18.45士4.57)h△(5.70士1.6)d△(12.4±3.3)h△对照组 50 (27.36土5.96)h (6.62士1.49)d (21.6±4.8)h

3 讨论

剖腹产手术由于手术创伤、麻醉及术后用药等因素影响,使肠蠕动减慢,出现术后腹胀、排气困难等。若胃肠功能抑制过久,易导致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及黏膜屏障受损,肠麻痹加重,肠腔压力增大,终可使菌群移位,激活中性粒细胞,大量释放炎症因子,促使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2-3],还能影响呼吸及切口的愈合,因此尽早预防和治疗术后腹胀、促进早日排气是妇科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耳穴埋籽护理可以促进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早恢复、早通气,并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耳穴疗法是通过对耳部反射区的刺激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4]。耳部与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用质地坚硬的药物种子刺激、按压耳部的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脏器起到双向调节的治疗作用。笔者对治疗组患者选取了6组耳穴,即胃穴、大肠穴、小肠穴、交感穴、神门穴及皮质下穴。胃穴、大肠穴及小肠穴都与消化功能有关,能调整阴阳,通畅脏腑气机,使胃气下降,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交感穴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门穴为解痉之要穴,能安神止痛;皮质下穴能刺激肠蠕动[5]。诸穴相互配合,起到促进肛门排气、消除腹胀的功效。

总之,耳穴埋籽护理,疗效肯定,操作简便,且可以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病案室)

[1]肖余.耳穴埋籽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7):1213-1214.

[2]吴清明,陆煜,巴东娇.耳穴法结合补钾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3,33(4):283-284.

[3]丁娜,王媛,解成香,等.耳穴埋籽缓解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78-78.

[4]杜宁娜,施丽娟,张宗蔚.应用纳子法耳穴埋籽促进子宫全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3,33(10):1729-1730.

[5]耿秀苹,董莹莹.耳穴压籽法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12):940-941.

猜你喜欢
肠蠕动胃肠功能耳穴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