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菁 李献文
建立区域会诊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以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为例
王淑菁 李献文
目的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乡镇医疗机构医技人才相对匮乏,对疑难病症的诊断存在困难,因此武进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牵头建立了区域影像、心电、临检、病理四大会诊中心,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方便患者就医,取得较好的成效。 笔者结合武进人民医院的具体实践,介绍区域会诊中心的建立以及取得的成效,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区域会诊中心; 远程医疗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1]。远程医疗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2]。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降低医疗成本,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诊疗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结合武进人民医院的具体实践,介绍区域会诊中心的建立以及取得的成效,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2009年8月,武进区卫生局依托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医院放射科成立区域影像会诊中心,以区域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为节点,建立覆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放射影像信息网络,实现区域影像信息互联互通。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疑难的影像片可以邀请区级医院会诊,区级医院的专家可以远程调阅患者影像图片,同时通过视频系统与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在线沟通和研讨,并给出诊断报告。区域影像会诊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武进区开始了对区域会诊中心建立的探索和实践。
2015年初,武进区卫计局依托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学科成立武进区心电会诊中心,采用“基层采图、中心会诊、基层网络打印”的工作模式,实现区域心电信息互联互通。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采图上传,由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医生诊断,诊断报告通过网络回传至乡镇卫生院。同年初,武进区卫计局依托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医院成立临床检验中心,实行“采检分离,分级处理,分区包干”的运行模式,实现区域临床检验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物流运输的方式将检验标本从基层单位收集至区级医院临检中心,中心通过对标本条码扫描后开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通过网络传输至相应基层医疗单位检验科。
2015年5月,武进区卫计局又组建了区域集中病理标本检查中心,依托2家区级医院,成立武进人民医院集中病理检查中心和武进中医医院集中病理检查中心的委托病理标本检查工作。实行“采检分离,分级处理,分区包干”的运行模式,实现区域病理检查结果互认以分片包干的形式,负责落实全区25家基层委托病理标本检查工作。
武进区影像、心电、临检、病理四大会诊中心的建立均由武进区卫计局牵头组建,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对会诊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建设要求、会诊范围、会诊费用、实施步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及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四大会诊中心的建成这标志着武进区会诊中心系统的初步形成。
武进区共有25家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影像会诊中心自2009年底运行至2015年5月底,总计影像会诊例数为:33790次。全区共有88台心电图机,其中共67台可用于会诊。2015年1月~2016年5月底共有21家乡镇卫生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心电会诊,心电中心共会诊411人次。武进人民医院临检中心自2015年1月成立以来,共完成57024项检查。病理标本检查中心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完成外院送检项目共计3945项。
3.1 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方便患者就医
全区共25家基层医疗机构,笔者以武进人员医院为目的地,用导航软件测量了邀请会诊医院与武进人民医院的距离分布及驾车时间,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基层医疗机构与武进人民医院距离分布及驾车时间一览表
从上表分析邀请会诊医院到我院距离15 km以内的医院共3家,距离我院15~30 km的医院共15家,距离我院30 km以上的医院共7家;开车到我院时间在35分钟以内的共有12家,车程在35~50分钟以内的医院共有9家,车程在50分钟以上的医院共4家。离我院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有11.1公里,驾车时间大约30分钟。
实现远程会诊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出行时间以及在医院的等候时间,避免了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诸多不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更重要的是为危重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3.2 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根据2009~2012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据分析,虽然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涨幅较大,但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不仅未增加,反而有明显下降趋势,同期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降幅达25.81%,东部地区降幅36.84%,中部地区降幅16.67%,西部地区没有变化[3]。
我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的专家资源集中在市(区)级医院,而多数乡镇卫生院虽已经拥有先进的设备,但医技人才相对匮乏,对于疑难病例的诊断经验相对较少,因而对于疑难病症的诊断存在困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双向转诊等制度的关键环节。心电图、影像、病理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往往受到业务水平的限制,区域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使得区级医院的专家可以远程调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能及时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沟通和研讨,提升了基层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进而带动了区域医疗卫生发展。同时区域会诊中心出具的报告在区域范围内拥有权威性和互认性,可以减少患者重复检测重复会诊的问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远程会诊是远程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远程会诊的医疗质量,学者提出了以网络通讯设备的信息化、远程会诊制度的规范化、远程会诊人才的专业化、会诊病历管理的科学化四位一体为支撑,推动远程会诊的质量管理,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针对我院区域会诊中心建立的实践,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设想[4]。
4.1 进一步扩大远程医疗的辐射范围和辐射内容
目前,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范围主要是武进区辖区内的25家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工作的开展主要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制定的方案和要求执行。鉴于影像、心电会诊中心的成熟运作,医院将积极开展与其它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扩大远程医疗的辐射范围,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诊模式也在不断变革。部分医疗机构将远程医疗与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紧密联系,利用3G网络、4G网络、无线网络,将移动终端和会诊中心相连接,开展点对点的远程会诊[5]。使得远程监护、远程会诊[6-7]、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会诊得以开展,这将不断加强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科室间的协作。
4.2 探索建立基于远程医疗的区域医疗联合体
目前与我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仅5家医院,医联体成员间主要以人才、技术、品牌等资源要素为纽带。湖北省探索了6种区域医联体实践模式:医院托管模式、医疗集团模式、远程医疗模式、直管社区模式、医疗协作模式和民营托管模式[6]。远程医疗模式辐射范围广泛,通过远程医疗,能够加强医疗机构间的人才、技术、科研等多方面合作,是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模式。
4.3 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
远程医疗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合作,当基层医疗机构遇到危重病人首先向会诊中心请求技术支持,由于诊疗水平和条件限制的也将会第一时间转诊至请求会诊医院。这种机制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使大医院重新回归到急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的救治工作,将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病患者转回基层医院继续治疗,实现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2009-04-06].http://www.gov.cn/jrzg/2009-04/06/content_127872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EB/OL].[2014-08-29]. 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408/f7cbfe331e784 10fb43d9b4c61c4e4bd.shtml
[3] 付文琦,刘国祥,吴群红,郝模等.医改背景下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7):35-37
[4] 郭正辉,曾 恺,谢云芳,等. 实施“四位一体”建设提高远程会诊质量[J].现代医院,2016(16)1:129-131.
[5] 徐红兵,朱启星.远程医疗的趋势与变革[J].中国数字医学,2013,8(8):79-84.
[6] 郑蓉,郑定容.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11-113.
[7] 李亚静,郁莹.传统医院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61-163.
[8] 肖 燕,阮小明.湖北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12-13.
R197.32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0.033
王淑菁 李献文 :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