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继发白血病1例

2016-06-01 12:21:10李霞,李平,刘佳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6年3期
关键词:鞘内沙利度胺肉瘤

•短篇与个案•

难治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继发白血病1例

李 霞, 李 平, 刘 佳, 段 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 成都 610041)

近年来,实体瘤继发白血病的案例时有报道,但黏液型脂肪肉瘤继发白血病的案例却罕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难治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继发白血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吴某,男,57岁,发现左前臂无痛性包块7年余,于2007年3月28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左前臂下段前外侧两个大小约6cm×5cm×5cm、5cm×4cm×4cm的肿物,有完整包膜,深达肱骨骨膜,并与骨膜粘连,桡神经未受侵犯。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见图1):“左上臂下段包块”粘液性脂肪肉瘤。IHC(17249):S- 100(+)、α-SMA(-)、CD34(-)、Ki- 67阳性率约为5%。术后行DA方案(表阿霉素 80mg/m2,iv,d1;氮烯咪胺200mg,iv,d1~3,q3w)共4周期。2007年5月10日~2007年6月13日行左上臂粘液性脂肪肉瘤术后瘤床区放疗:6MV-X线,DT 50Gy/25次/34天。2年后患者于原手术切口下缘见一包块,行左前臂包块切除活检术后病检示:<左下臂近肘关节处>粘液样脂肪肉瘤(复发)。于2009年2月10日~2009年4月17日行4周期化疗[异环磷酰胺 2g iv d1~3+美司钠0.4g (化疗后 8h静滴) d1~3+表阿霉素 0.1g iv d1+G-CFS 75ug ih d8~15],并于2009年3月23日~2009年5月8日行同步放射治疗,左前臂瘤床 2D技术 6MV-X线及9Mev-β线共照射DT 60Gy/30次/46天。 2009年4月22日患者发现左胸壁包块,行左胸壁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粘液性脂肪肉瘤浸润。疗效评价为PD 。2009年5月28日~2009年7月29日行两周期化疗(泰素210mg iv d1,卡莫氟 200mg po tid d1~14)。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停止维持治疗,于2009年9月1日开始口服沙利度胺治疗,初始剂量25mg bid,每5天后增加25mg至100mg bid。

2010年7月30 日B超检查显示患者左前臂肘关节尺骨鹰嘴后方肌腱内团块,临床考虑肿瘤复发,疗效评价为PD。继续沙利度胺100mg bid,并加局部热疗治疗后包块缩小。2010年10月27日颈部CT查见双侧颈部大血管旁多个淋巴结显示,最大径0.8cm,临床诊断为肿瘤转移,疗效评价PD,行氟尿嘧啶 1.25 iv d1化疗一次。2011年2月,颈、胸、上腹部CT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继续肿大,行两周期多西他赛 100mg iv d1+GEM 1.6 iv d1、8,继续沙利度胺 100mg bid口服治疗。2011年4月患者出现右下肢肿胀,B超示右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予抗凝治疗。后患者白细胞减少,患者不能耐受,停化疗,继续坚持沙利度胺 100mg bid治疗,至2013年9月5日行颈部MRI提示双侧颈深间隙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略增大,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疗效评价PD,2013年9月10日予单药顺铂10mg d1~3化疗一周期,并维持沙利度胺 100mg bid口服治疗。2014年3月18日予顺铂单药10mg d1~2化疗一周期,继续口服沙利度胺 100mg tid×17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连续服用沙利度胺4年多,在此期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予以抗凝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沙利度胺相关毒副反应。以后患者定期随访,至今未再发现黏液脂肪肉瘤复发。

2014年9月患者再次出现白细胞减少,骨髓检查报告(见图2)示:目前骨髓增生活跃偏明显,查见不明细胞占38.5%,形似幼稚淋巴细胞。经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免疫分析考虑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CD33表达。Ph染色体阴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基因未见异常突变,予诱导化疗DVCP(长春地辛 3mg iv d1、8、15、22+柔红霉素 60mg iv d1~2,40mg d3,60mg d15~16+环磷酰胺 1.0g iv d1、15+泼尼松 30mg po bid d1~14,20mg d15~28)方案治疗后复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疗效评价PR,予以鞘内化疗(甲氨蝶呤 10mg+地塞米松 5mg+阿糖胞苷 0.05g)及巩固化疗CAM(阿糖胞苷 0.15g iv d1~3,8~11)。复查骨髓穿刺涂片及流式细胞(flow cytometry,FCM)检查正常,疗效评价PR,继续给予第二次鞘内化疗(剂量同前)及巩固化疗(甲氨蝶呤3g 微泵 d1 持续24小时+L门冬酰胺酶 1万单位 qd d3~4)。复查骨髓穿刺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缓解象,疗效评价PR,行第三次鞘内化疗(剂量同前)及QA方案巩固化疗(米托蒽醌 8mg qd d1~3+阿糖胞苷1g q12h d1~3),疗效评价PR,并定期行第4周期巩固化疗,给予TA化疗方案(依托泊苷5ml qd d1~3+阿糖胞苷0.15g qd d1~7)及鞘内化疗(剂量同前)。后行第5周期巩固化疗,给予VP+6-MP方案化疗(地塞米松 10mg iv qd d1~7+长春地辛4mg iv d1+巯嘌呤)及鞘内化疗(剂量同前)。并定期给予第六周期巩固化疗(甲氨蝶呤3g 微泵 d1 持续24小时+L门冬酰胺酶 1万单位 qd d2)及鞘内化疗(剂量同前)。疗效评价PR 。2015年7月予(甲氨蝶呤3g 微泵 d1 持续24小时+L门冬酰胺酶 1万单位 qd d3~4)及鞘内化疗(剂量同前)。2015年9月行VP方案化疗(长春地辛 2mg d1+地塞米松 10mg d1~5)+巯嘌呤 100mg d8~15,并予鞘内化疗(剂量同前),疗效评价PR。现患者已结束白血病巩固治疗,黏液脂肪肉瘤未见复发,定期随访中。

图1 患者黏液型脂肪肉瘤病理切片成熟脂肪组织中可见细胞核大、胞质呈泡沫状的脂肪母细胞 (HE×400)

2 讨 论

实体瘤后继发白血病,也称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eatment-related leukemia,TRL),为原发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中给予细胞毒化疗和(或)放疗后继发的白血病,多为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970年由Allan首先报道[1]。TRL多继发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腺癌等,包括治疗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t-AML)]、治疗相关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t-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t-MDS/MPN)],其中以t-AML、t-MDS多见[2]。TRL约占全部白血病的10%~20%,从原发癌到TRL的发生有一个潜伏期,一般为4至6年。也有报道在治疗后24个月至60个月发生治疗性白血病的危险性最大,以后逐步减小[3]。大量的研究显示TRL常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目前认为化疗与实体瘤继发白血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引起TRL的常见化疗药物有烷化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等。其中烷化剂可与DNA交联引起基因突变,是最为主要的白血病诱导剂。实体瘤继发白血病的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仅数月至一年,多不超过两年[4-5].

图2 患者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理切片可见散在肿瘤细胞(HE×400)

在治疗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急性白血病的方法。Yakoub-Agha[6]等研究表明骨髓移植对于t-AML/ t-MDS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多数TRL患者发病年龄较晚,合并症多,行auto-HSCT治疗风险大,因此化疗仍是TRL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TRL可依据白血病的分型选用相应的化疗方案,但与原发白血病相比,TRL的治疗缓解率很低,仅5%左右[7]。

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病理、形态学将其分为黏液型、高分化型、去分化型、圆细胞型和多形四种类型。黏液型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常见类型,约占脂肪肉瘤的20%~50%,发病高峰为40~60岁,好发于脂肪分布较多的腹膜后、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臀部和腹部等部位[8]。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构成了软组织肉瘤治疗的基本模式,手术治疗占治疗的主导地位,放化疗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9]。但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该患者仍多次复发,而在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后,患者未再复发脂肪肉瘤。长期口服沙利度胺,患者出现了沙利度胺相关毒副作用即深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治疗后,深静脉血栓消失。然而患者在停用沙利度胺数月后,被诊断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综上,该患者经黏液型脂肪肉瘤治疗后继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与患者接受多次放化疗有关,是否为长期口服沙利度胺所诱发,有待进一步探讨。

[1] Schoch C, Kern W, Schnittger S, et al. Karyotype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 an analysis of 93 patients with t-AML in comparison to 1091 patients with de novo AML[J]. Leukemia, 2004,18(1): 120-125.

[2] 张立莹,胡玉苓,袁育青,等. 去甲基化在治疗相关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七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16):3153-3155.

[3] Mauritzson N, Albin M, Rylander L, et al. Pooled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cytogenetic features in treatment-related and de novo 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based on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761 patients analyzed 1976-1993 and on 5098 unselected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1974-2000[J]. Leukemia, 2002, 16(12): 2366-2378.

[4] Smith SM, Le Beau MM, Huo D, et al. Clinical cytogenetic associations in 306 patients with therapy-related myelodysplasia and myeloid leukemi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series[J]. Blood, 2003, 102(1): 43-52.

[5] Kroger N, Brand R, van Biezen A, et al. Risk factors for therapy-relat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reated with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Haematologica, 2009, 94(4):542-549.

[6] Yakoub-Agha I, de La Salmonière P, Ribaud P, et al.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herapy-relat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 long-term study of 70 patients-report of the French society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 J Clin Oncol, 2000, 18(5): 963-971.

[7] Takeyama K, Seto M, Uike N, et al. Therapy-relate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 large-scale Japanese study of clinical and cytogenetic features as well as prognostic factors[J]. Int J Hematol, 2000, 71(2):144-152.

[8] 黄晓辉, 李沛雨,赵旭东,等.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2):156-157.

[9] 刘志强,董 伟,石文建. 颞顶部纤维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并文献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33(8):111-112.

2016- 04- 10

2016- 05- 23

李 霞(1988-),女,湖北人,博士,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治疗。

R733.7;R730.262

B

10.3969/j.issn.1674- 0904.2016.03.013

猜你喜欢
鞘内沙利度胺肉瘤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6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