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莹 章烨婷
杭州市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徐婉莹 章烨婷
目前,杭州市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服务需求较大,但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杭州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探讨分析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并予以原因分析与政策方向建议。
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影响因素
杭州市老龄化程度已居于国内前列。截止2014年末,全市60 岁以上老年人142.97万人,占杭州市人口总数的19.98%,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8.89万人,居全省第二,占老年人口6.21%;纯老家庭人口总数为259710人,占老年人口18.17%,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较大。但我市有50%以上的养老机构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经过护理和相关专业培训的养护人员不足30%,杭州市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养老护理人员专业性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影响护理人员工作专业化的因素对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杭州市主城区选取包含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31家,而杭州市主城区共有87家养老机构,以35.63%较高的比率来证明样本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回收率为93.40%。
(一)个体状况方面
1、年龄整体偏大且文化素质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养老护理群体的整体年龄偏大,大多调查对象集中于51岁到60岁之间,占51%,30岁以下仅占3.5%,50岁以上占53.4%,其中部分为二次就业者。第二,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42.0%的调查对象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其中不少是文盲,近40.4%的人只有初中文凭,仅有7.5%的人是高中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更少,仅2.7%。第三,养老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19.6%的调查对象没有职业证书,更多(64.7%)的调查对象有从业资格证书,而高级资格证书的仅2.7%。
年龄结构偏大使得工作的灵活应对性和主动活力性下降,且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对于新鲜事物缺乏学习心理,加上而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些均使培训的专业难度加大且专业化效果相对下降。
2、工作繁重且待遇低下
根据与养老护理人员深度访谈发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照顾多位能够自理老人的日常生活,部分是需要24小时贴身护理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还有部分是身兼两职,因此护理的负担非常繁重。而根据调查结果发现,57.3%调查对象的工资待遇集中在2000到3000元之间,有18.0%在2000元以下,而与同比的杭州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3709.42元相比依旧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也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的高流动性问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3、对职业的认同归属感低
职业认同感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是指个体在能认识和规划自身在组织中发展方向和途径中,愿意为组织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承担重大责任的一种心理感受。然而现阶段由于各种没有法律保障、无法被社会所认同和工作强度及工作回报无法匹配等因素,使得养老护理人员几乎没有职业的认同感可言。而更多地是作为临时的工作选择而非长远之策,或是作为下一个更好工作的跳板等,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可以为之工作和奉献一生的长期职业。
4、工作稳定性不足
部分养老护理人员认为自身待遇与付出不相匹配而其他岗位职业相对更能满足需求时,便会出现干不长的临时工作现象。虽然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会签订合同,但是这类的合同条款却对劳动者来去约束力不大,因为机构本身对护理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不上去所以也无法约束和留住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养老护理员的稳定性低,进一步加深了养老护理人群的专业化任务的艰巨性。
(二)社会氛围方面
1、社会认可度较低
养老护理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大多数人对其依旧持“脏、苦、累”,“伺候人的工作”,“吃力不讨好”的印象,即使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的护理工作者也缺乏身份上的认同。因此这种社会所附加的身份认同缺失甚至歧视导致一部分适合的劳动人口不愿意进入养老护理的行业中。养老机构的招工难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对职业地位要求不高而综合素质技能水平有限的这群外地中年劳动人群。但是对于这样的群体,他们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令人堪忧的。这样的服务群体现状又加深了社会对于养老护理职业的认同下降。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消费意愿去向偏低
通过相关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理应得到相对较高工资福利待遇,但是实际情况是机构并未支付更高的工资而老人并未给予更多的价值信任。由于退休老人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除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退休的老人退休金较高,大多数企业退休或工农退休的老年群体无法支付或是没有意愿承担高额的养老护理服务费用。这样使提高养老护理专业化人员的福利待遇的前景暗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
(一)工资水平
Engberg指出由于养老护理人员报酬太低,使得社区照护行业难以吸引到训练有素的养老护理人员。因此工资水平是影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假设1:工资水平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
(二)福利水平
文献分析发现: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低,容易造成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岗位的流失;反之,会吸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基于此提出假设2:福利水平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
(三)工作岗位特征
Brannon等认为工作内容重复枯燥增强了养老机构护理专业人员的辞职动机。因此,养老机构工作岗位条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流失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3:工作岗位特征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
(四)职业发展
Brannon等认为工作技能得不到提升、缺乏晋升机会等增强了养老机构护理专业人员的辞职动机。基于此提出假设4:职业发展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进程显著正相关。
Spearman(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就是利用两变量的秩序大小衡量它们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强弱,适用于解释等级、分类变量之间,等级或分类变量与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运用SPSS18.0对年龄、受教育水平、工资待遇、对岗位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及对职业发展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测,从而确定杭州市上城区的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影响因素(赋值情况见表1,结果见表2)。
表1 变量赋值情况
表2 Spearman检测结果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5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一)工资水平
年龄与月工资水平的相关系数小于0,Sig值小于0.01,二者呈相关性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受教育程度、获得技术职称、职业晋升空间和机会情况与月工资水平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且Sig值均小于0.05,这三个因素与工资呈相关性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福利待遇
年龄、就业满意程度与福利待遇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且Sig值小于0.05,这两个变量与福利待遇呈相关性显著的负相关;受教育程度、培训频率、职业晋升情况与福利待遇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Sig值小于0.05,这三个变量与福利待遇呈相关性显著的正相关。
(三)岗位特征
岗位特征在这里用员工对于岗位的描述和满意程度进行间接表示。年龄、职业声望与就业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Sig值小于0.05,这两个变量与就业满意度呈相关性显著的正相关。受教育程度、福利待遇水平、培训频率、职业晋升空间与机会与岗位就业的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Sig小于0.05,这四变量与就业满意度呈现相关性高度显著的负相关性。
(四)职业发展
年龄、职业声望、就业满意度与岗位晋升机会的相关系数小于0,Sig小于0.05,这三个变量与职业晋升机会呈相关性高度显著的负相关性;受教育程度、工资、技术职称、福利待遇、培训频率与职业晋升机会空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Sig值小于0.05,这五个变量与职业晋升机会呈相关性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
综上,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岗位特征与职业发展对其专业化水平存在一定的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性,同时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也受到年龄、技术职称、受教育程度、培训的频率和职业的社会声望等因素影响。
(一)政府层面
第一,加大法律政策保障与宣传监查工作。加强法律在执行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明确法律和法规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落实对护理人员奖励措施,严格执行。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新观念。除了借助传统的媒介形式如电视、报纸等,还要利用新媒体媒介、移动互联工具等,使大众对养老护理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政府的重视以引导改变传统的养老护理观念。
第三,由政府出面多组织相关的护理培训与实践考核,在减轻养老机构相关培训支出的同时也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逐渐形成培训之风、实践之风。
(二)养老机构层面
第一,将养老护理行业专业化、职业化,将其纳入养老护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对养老护理人员的选用招聘、培训开发、薪酬激励和有效配置和绩效考核进行系统的体制化、机制化。
第二,养老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养老护理员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组织教育与培训,提高养老护理员服务质量。且能加强同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积极的心态和点燃上进有为的学习兴趣及服务热情。
(三)社会层面
第一,要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目前存在相关毕业生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现象,导致从事此职业的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士。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转变的是观念,提高社会对该岗位的认同感,有助于留住人才,从而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改变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事业的不良看法和恶劣风气,提高养老护理在公众心中的慈善有爱地位,以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养老护理人员自身社会声望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促进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
项目名称:供需匹配视角下的机构养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实证调查
项目编号:2015R403029
[1] 黄岩松,陈卓颐.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老年学志,2006(4).
[2] 孙钰林.科学管理原理——在化解养老护理人员短缺中的作用分析.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2)
[3] 肖云,陈涛.老龄背景下民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队伍的优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EngbergJ,CastleN,HunterS,etal.NationalEvaluationoftheDemonstrationtoImprovetheRecruitmentandRetentionoftheDirectServiceCommunityWorkforce[R].RANDCorporation,2009.TheGerontologist,2009(2):198-210.
[5] BrannonD,BarryT,KemperP,etal.Job Perceptions and Intent to Leave Among Direct Care Workers : Evidence From the Better Jobs Better Care Demonstrations[J].The Gerontologist, 2007(6):820-829.
徐婉莹(1994-),女,汉,江西南昌,本科,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章烨婷(1993-),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