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动”起来

2016-05-31 17:33陈敬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陈敬

摘 要: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续、补充,活动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从活动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课程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活动课程目标设计 活动课程内容选择 活动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84-01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将活动课程首次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同学科课程相比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志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生物学科课程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实施与生物教学有关的活动课程进行论述。

一、生物教学有关的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

依据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有关生物的活动课程按照活动的方式可分为探究性活动课程、调查性活动课程;按照活动的对象可以分为必做的活动课程、选做的活动课程。不论是哪一种活动课程的目标都应该首先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不同层次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次,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校的具体情况、实验条件、社会与自然资源和学生的知识体系、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因素。

二、生物教学有关的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认为生物教学的活动课程主要就是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生物实验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需要扩大化,教材上尽有的实验和知识不能满足学生探求真知的需要,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应丰富完善活动课程的内容。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内容入手:

1.构建模型

模型分为实物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模型的构建是在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形象化或是通过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总结呈现成图标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不仅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待知识严谨的态度也能激发学生在学好生物的同时学习数学等其他科目的兴趣。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是一个难点。很多老师在处理时都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很难理解、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两色毛钱”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参与构建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变化过程。

2.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拓展丰富的活动

2.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很多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材料、步骤地改变对实验进行改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中多种材料辅助使用证明理论源于实践。在“还原糖的鉴定试验”中很多练习册上描述到还原糖的鉴定材料一般不能用西瓜汁等,原因是西瓜汁的颜色不利于试验结果的观察,但是实践胜于理论,所以一般在实验课中为了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除了让学生准备苹果汁、梨汁外还会准备西瓜汁进行操作对书上的描述进行验证。在“DNA的提取与鉴定”试验中的一般采用家禽类(鸡)血作为试验材料而不采用哺乳类(猪血),原因是哺乳类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在做实验之前,可以加一节试验探究课,让学生制作家禽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后再结合细胞学的知识解决能否用“猪血作为DNA粗提取与鉴定”的材料。通过材料的对比使用,加深学生的映像,比老师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效果可能更加明显。

2.2对教材中活动的再创造所组织的活动。在教材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与实践》(人教版)专题一基因工程中是用限制酶EcolRI分别切割两个线形DNA分子后组建重组DNA分子,但是有学生会问到如果是环状DNA分子上有一个或两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时会是什么情况呢?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准备环状纸片代表环状DNA分子并在上面写上相应的碱基序列,在课下利用剪刀和透明胶带模拟切割过程和结果后在课上进行展示。

2.3开展教材资料的辅助性调查活动,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自我观念。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人教版)第六章第二节人口增长对地球的危害中,讲到四大危害及解决措施内容時如果只是一语带过,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大,可以组织学生自愿分组调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解决措施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学生收集资料時通过形象的图片和新闻时事的直观刺激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就会有自己的认识,一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加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记得在我的学生中就有人在解决环境危害的措施時提到人类可以到外星上去。我就又设置了很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知识。

3.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需要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查查老师的书上面,小本课程的定义)。由于很多学校在初中阶段迫于教学压力、硬件设施的局限下,没有或很少上生物课,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生活在城市,没有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导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基本知识不扎实,但是孩子热爱自然的天性是不变的。学校的校园里有几棵贴梗海棠在秋天会结出果子,学生很感兴趣,将果子摘下来进行解剖,于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情况,开发了《认识了解学校的植物》校本课程供学生选学。

4.从学生的问题、疑惑中选题开展小组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

学生在生活中有的问题是与生物有关的内容而且紧贴生活,很多时候就需要一个指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试验”中的材料是新鲜的绿色菠菜,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的叶片可以用这种方法提取、分离叶绿素吗?”于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得到“像沙柳中的叶绿素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因为沙柳中的物质也会溶在丙酮中”。

三、生物教学有关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要求

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活动首先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渊博的知识。比如,在课前教师对讲授的内容和活动的实施进行计划,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的理解知识并通过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转化。其次就是学校的软件、硬件可以保证活动课程的开展。一方面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应定时向老师、学生开放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應注意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活动课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过程,所以在生物教学的活动课程中始终应坚持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引导者的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题,限于学生所学知识和操作仪器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做一些实验时可能会出错,不能就错就错而应该努力的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正同时写好记录。3、民主性原则。俗话说知识是海洋,在知识面前没有人是全懂了,所以在知识面前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尊重、情感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相长。4、开发性原则。活动的内容可以不限于生物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是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他们往往会提出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亲自试试,不管结果如何但是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J].生物学通报.2004(01)

[3]徐孝均.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何国华.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5]杨世利.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