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奥运会已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盛会,随着参与人数的日益增多,情侣共同参赛的情景已是屡见不鲜。80前,我国就有一对情侣参加了同一届奥运会。那时,即使在体育大国,这种情况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对中国情侣就是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的温敬铭和刘玉华。经过了6年的爱情长跑,他们终于结为伉俪。
相识国术馆
温敬铭(1905-1985),河北蠡县人。蠡县居民习武成风,温敬铭6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武艺。他白天练习套路,晚上还要和小伙伴乘着月色,穿过密密的青纱帐,找邻村的高手切磋。倘若风闻有名师路过,更是不惜奔波几十里求得一见。十来岁时,温敬铭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小拳师。当地每逢庙会,武术是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温敬铭就是庙会上的风云人物。他那迅猛脆快的翻子拳、柔中见刚的绵拳和得心应手的器械表演,常常博得赶集的乡亲们喝彩。
后来,温敬铭师从武术家罗成立,随着名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温敬铭的技艺大增。192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宪兵司令部任武术教官;1930年调山西太原军官教导团任武术教练,同年参加南京中央第二届国术大考,取得短兵器第二名。
1932年,年仅28岁的温敬铭报考了位于南京的全国最高武术机构中央国术馆。考试当天,温敬铭把手中的一杆长枪舞得如疾风卷地,一举取得了一等练习员的资格,他的职业武术家生涯从此开始。第二年温敬铭参加了当时的第五届全运会,一场精微独到的剑术表演,夺取了全国短兵器第二名。就在温敬铭逐渐走上事业高峰之时,他结识了未来的伴侣刘玉华。
刘玉华(1916-2008)成长在古城开封的一个贫困家庭,学武术纯属偶然。她从小体弱多病,家里又没钱买药。当时开封练武术的人很多,父母希望她能习武锻炼,借以去病。
街道上成立了大同武术社,离刘玉华家不远,她开始在武术社里练习。武术社里的老师都是普通农民,白天劳动,晚上教学生。刘玉华白天上学读书,晚上练拳习武。凭借自己的勤学苦练,让很多老艺人对她刮目相看,有些甚至找上门来要教她家传功夫。经过长年的认真锻炼,她进步飞速,以前那个弱不禁风的模样一去无踪影。从1929年起,她连续参加了河南省的多次武术运动会,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华北运动会,第五、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以及国术考试等,每次都取得好成绩。
刘玉华俨然成了开封武术社的佼佼者,后来成为河南省国术馆训练班的高才生,被保送进中央国术馆,与温敬铭成了同学,比他低一届。温敬铭并不熟悉刘玉华,只知道她出身寒素之家,一身武艺是从开封大同武术社学起的。1936年1月,温敬铭和张文广等同仁在馆长张之江带领下,为传扬中华武术,组成了南洋旅行团。他们历尽艰辛,从香港到新加坡,从菲律宾到马来西亚等国,几乎走遍了南洋群岛,表演了30余场。刘玉华也是代表团中一员,途中,温敬铭对刘玉华照顾有加。
情定德意志
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赛前半年,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给中国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电报,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奥运会。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大型代表团参加此届奥运会,除了在全国遴选参赛选手外,还下令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组织一支国术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武术界人士100多人报名参加预选,南京中央国术馆、河南省国术馆、上海市国技馆等4家武术团体的15名选手进入最后角逐。同年5月11日,张之江等人在上海申园健身房选拔国术队队员进行。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6名男选手以及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3名女选手入选。被选中的当天,他们9个人都激动得彻夜未眠,练了大半夜功夫。也就是在这时,温敬铭与刘玉华开始相互熟悉起来。
国术队由南京出发前,蒋介石、宋美龄在“总统府”接见了9名国术队队员,给他们鼓劲。中国的国手们出发了,他们“享受”的是终日颠簸、与鱼腥相伴的经济舱。到达德国时,队员的身体受到极大消耗,有的足足瘦了十几斤,但他们的意志坚强,仍然每日练功,决心为国争光。
这天,终于轮到国术队员们上场了。先是温敬铭和张文广呼啸上阵,演出了空手夺枪。“九尺银蛇”在张文广手中上突下刺,左挑右点,步步攻心,枪枪锁喉。温敬铭则赤手空拳,在舞枪如风、落枪如雨的对手前翻滚跳跃,闪展腾挪,每每让银枪擦身而过。接着,英姿飒爽的刘玉华飞步上台,从背上刷地抽出双刀。抡劈大舞浑似钱塘秋潮,汹涌向前;缠头裹脑如旋风陡起,卷地而来……
原本以为中国人是男人头上大辫子、女人脚下三寸金莲的洋人们,一双双蓝眼睛瞪圆了,惊呆了。整个表演骤然被推向高潮。
20分钟的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谢幕十几次才下场。在前呼后拥中,许多人递过笔记本和照片请他们签字,还连连提着问题:“你们的刀枪带不带电?”“你们这是不是魔术或杂技?”“你们多长时间练就了这一身本领?”人越挤越多,简直水泄不通,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这身法兰绒西装是国民政府发的唯一官方服装,再挤下去就没法穿了。最后,还是十几位中国留学生挽起胳膊掩护,他们才得以脱身。
但是,9位国术队员们下场以后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思:灾难深重的祖国将向何处去,中国武术将向何处去?回国的游轮上,温敬铭热血在胸中翻涌,双眼含泪,凝望远方。身后的刘玉华也是泪流满面,两颗爱国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桃李满天下
回国后,迫于生计,温敬铭、刘玉华劳燕分飞,直到6年后在战时陪都重庆终于结成伉俪。解放后,温敬铭担任了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出版了《短兵术》、《中国式摔跤》、《铐手翻子》等书籍。他与张文广负责编写了长达90余万字的武术教材,填补了武术理论这一空白。温敬铭还受国家体委委托,主持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中国式摔跤规则》,并参与创编初级、乙级和甲级长拳套路及《女子拳》等书。刘玉华也进入武汉体育学院,成为一名武术传播者。
温敬铭可谓桃李满天下,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学生,其中有的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授,有的在各级体育机构任职,有的分配到各运动队、研究所任总教练、教练和研究员。武汉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培养出李连杰的国家级武术教练吴彬等都是温敬铭的学生。
80年前,温敬铭、刘玉华相互配合,把中国武术带上了奥林匹克的神圣殿堂,为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赢得掌声。他们在奥运会上心心相印,以奥运为媒,成为中国第一对奥运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