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发展演变情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的问题,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研究了未来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重构,以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竞技体育 训练与评价体系 发展演变
引 言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充实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关于竞技体育存在的价值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竞技体育以社会为核心,它更多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二是认为竞技体育以个体为核心,它追求的是竞技运动员及参与者的身心统一。而实际上,笔者认为竞技体育是将社会对象化于个体,并强调体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工具性作用。因此,本文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分析,着重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发展演变及体育重构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影响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期使竞技体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的进步中起到双重作用。
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发展演变情况
关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刚刚加入到国际奥委会,举国上下对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充满了期待。但最初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并不尽人如意,这在沉重打击国人的体育热情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思索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时对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有鲍明晓、张争鸣、彭说龙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建立竞技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到了21世纪,中国对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各学者尝试运用多种不同方法,从多个角度与层次对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其中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有:刘志民等人提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41个三级指标的中国竞技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涉及竞技体育的多个方面,较为完善;其他研究学者如刘东升等、赵民等也纷纷从研究方法的改进上得到了一些关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
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新认识
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到21世纪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大部分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GDP情况及政府投资等外在性指标上,而事实上中国对竞技体育的支持也都放在了这些外力支持上。二是过分强调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将各种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全部融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当中,这种情况就会造成评价指标没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真正体现出竞技体育的价值与作用。
针对这些,笔者提出了关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发展的三点新认识:一是充分考虑影响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中国竞技体育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影响因素十分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而这些关系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实存在着,所以要想推动竞技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就要充分考虑影响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二是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外力的推动作用,还应从内部着手考虑。因为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是对整个竞技体育系统发展情况的梳理,所以在庞大而复杂的错综关系中,要全面考虑内外部影响因素,理清各要素类型、层次及相互关系,实现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重构,化繁为简,从而保障中国竞技体育能够以一个清晰的思路去发展。三是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原则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即教练在指导竞技体育训练时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比如在田径项目中的掷标枪比赛中,出手速度与角度是决定运动员掷标枪远近的两个关键要素,而后者一般在技术练习的初期就形成了,那么最主要的因素就只剩下了出手速度。这样,在掌握了影响掷标枪远近程度的主导因素之后,便可针对性地展开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内外部推力相结合的原则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知,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重视的是外部推力作用,而忽视了内部因素作用。因此,在未来的竞技体育训练中应坚持内外部推力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的关键时期,如年度训练各阶段的结束期,通过薪水、舆论压力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来刺激运动员,使其提升全面备战能力,以此来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竞技比赛成绩。
3.组织形式符合专项竞赛特点原则
训练的组织形式要与专项竞赛特点相一致,在某项竞技项目的训练过程中,首先练习的应该是速度,然后再练习其他方面,若想提升运动员耐力就首先要练习长跑,而速度连理的距离以30米到50米为最佳。比如田径项目中长跑比赛的特征就是在开始时一段时间的速度变化,中间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匀速前进,而在最后几百米的时候则需要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冲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竞技体育项目训练的组织形式应符合专项竞赛特点原则。
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重构
1.指标选择
本研究中关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建立的指标选择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特征。科学性是指每一项指标的确立都经过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主要利用特尔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精细化,以此保障本文所确立的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呼应,并能够在其基础上实现创新,以便于指导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可操作性是指分析过程尽可能选择大量可信数据来证明研究结果,而对于不能用统计软件计算或统计的指标,则采取专家打分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科学赋值。
2.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本文利用基于因果分析的专家座谈方法确定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选择10位专家进行打分,包括5名高校体育系教授,2名国家队教练员及3名从事体育管理的领导者。通过专家的反复讨论与考证研究,首先确定出决定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然后再请专家利用因果分析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得出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经分析最终得到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一级指标: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和协调驱动力,其中外部驱动力主要指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力量,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最根本之处,同时也是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内部驱动力主要反映了系统内在的机制,是体育系统自组织动力所在;协调驱动力是指竞技体育在和社会其他系统相互协调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影响因素,该指标主要强调竞技体育与外部之间的协调。
二级指标:经济驱动力、社会驱动力、政府驱动力、教育驱动力、人力资源驱动力、物力资源驱动力、体育产业驱动力、体育科技驱动力、人力协调驱动力、经济协调驱动力、参与协调驱动力等11项。
三级指标:全民健身总人口、竞技体育社会关注指数、GDP总量、人均GDP、家庭平均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基尼系数、社会总人口、竞技体育占第三产业比、竞技体育占GDP比、省级以上竞技体育课题数量、体育表演收入、训练基地数、体育门票收入、体育电视转播收入等45项。
3.结果分析
根据本研究中所确定的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指标,采用基于AHP的权重赋值方法,由专家按照1~9的标度对不同层次指标进行有效比较之后,建立判断矩阵,并将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在AHP专用软件中进行输入,以便直接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由软件的计算结果可知,在所有的三级指标权重上,最突出的三个权重指标为全民健身总人口数、竞技体育的社会关注指标、体育科研课题数量,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对于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发展影响最大,在未来的竞技体育训练中要更加关注这几点。
结 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发展演变情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的问题,并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未来竞技体育训练与评价体系的重构,以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赵波:《贵州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3。
[3]顾春雨:《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形成与演进》,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3。
[4]章璐璐:《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
[5]翟锋:《体教结合下陕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和训练原则构建研究》,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4。
[6]李思民:《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研究》,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