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二)

2016-05-31 03:58:51訚中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日落日照记叙文

訚中平

在写景的记叙文中,有些文章专门描写某种自然现象,如四季变化,气候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等。这类描写自然现象的记叙文都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少数文章还具有说明性。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展开联想想象,走进自然现象。阅读描写自然现象记叙文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自然现象。即我们在静心的状态下对作者描写的自然现象的一些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再现出它们。如,我们通过联想、想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些文字,头脑中就会形象地出现千姿万态的云朵,我们就能读懂文章。

2.细读文章,抓住景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作者在描写自然现象时,往往要突出其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因此,我们在展开联想与想象的阅读时,要从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声音等方面找出某一自然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表现出的变化特征,从而全面了解这一自然现象。如,《落日的幻觉》这样描写日落的变化过程:日落前,“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日落时,“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日落后,“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从太阳的形状和光的颜色两方面来写神秘、绚丽的日落变化过程。

3.揣摩关键词,赏析景物情态及作者情感。为了栩栩如生地描摹出某种自然现象,作者在文中往往会选用一些准确、鲜明、生动的词汇。阅读时,我们要仔细揣摩这些关键词,赏析出该词表现的景物的情态和作者寄寓的情感。如《潮声》中写道:“放眼望去,巨浪翻滚,一道道白色浪花筑成的墙,推向岸边。”揣摩“筑”字,我们发现它不仅写出了白色浪花的翻滚力之强,还写出了白色浪花之高和之长;“筑”字也表达了作者对巨浪的惊叹之情。

日 照

□王剑冰

天晴无雨,我早早跑向海滩,清风振衣,潮水激荡。

云蓝得出奇,云边渐渐透出了红光。海在这时发生了奇妙的现象,顷刻间变成了一汪红色的颜料,那颜料越来越浓,越来越多,似乎是从日出的地方涌出。而后太阳微微地露了出来,露得不声不响,初开始它没有发出亮光,只是一轮滚圆的炫红,那么近,那么大,蹚水过去就能触摸着。我很少看到这么纯净这么圆润的太阳。正呆看着,它突然发出一股绚烂的光芒,我的周身立时感到了温暖。

海浪已似红鲤翻江。一眨眼,有些红鲤竟然跃动起来,而后变成了一页页羽翅,慢慢看清,那是一群兴奋的海鸥。

太阳还在上升,它已经变成金黄的车轮,隆隆轰响,烟尘迷漫,天地摇动。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上升,它将天穹昂然頂起,让世界为之高明。我的血脉膨胀,好像太阳升自我的胸间,整个大海涛涌连天。我想大声地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光变幻,生命轮回,秦皇汉武寻仙访道的踪迹早已不见,曹孟德豪情一腔越去千年,唯大海潮涌潮落,太阳常隐常新。

日出唤醒了热情。海上运动基地的帆影片片,切割着红色的光线。细沙滩上有人练排球,健美的身姿在腾跃。阳光更多地镀亮了拣海的人,皮影样贴在海滩的玻璃上。

整个一座新城都亮了,像一艘豪华巨轮在起航。太阳照在那片树林的时候,树林里一片光怪陆离,叶子在光线里舞蹈。鸟儿叽喳,翅膀像闪电,这里闪一下,那里闪一下,等到它们飞到林子上面的时候,一下子都被渲染了,包括叽叽喳喳的叫。我知道,太阳也照到了那棵银杏树,深沉的光芒撒播着一片静默。天台山上,古老的太阳节或在举行,香烟缭绕,鼓钹隆重,供台摆放新麦做成的太阳饼,万众叩拜太阳光耀大地,福泽民生。

站立大海之上,旭辉之间,古人在我的耳边发声:“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那声音伴大海涛涌,随红日东升,缭乱了我的思绪。

我真实地感受着日照——日照是一种光合作用,日照是一种置换反应,日照不仅是一个名词(山东省日照市),还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2日,有删节)

1.本文按 顺序分别描写了海上日照和新城日照的变化,表达了作者 之情。

2.文章第二至五段主要是从 方

面来写日照的,它的变化过程是: →

→ → → 。

3.赏析文中黑体词“切割”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日落日照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52
沧海桑田话日照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30
日落碗窑(节选)
如何写好记叙文
日落
日落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在日照(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