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年4月——

2016-05-31 19:08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朱毛长寿面南雄

毛泽东二到南雄做发动:不吃辣椒不革命

杨开慧板仓心系夫君:为丈夫捎去剁辣椒

1930年4月1日早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部队越过大庾岭,第二次进入南雄境内。

4月的梅岭,已是山花烂漫的时节。毛泽东站在梅关古道旁,放眼四周,红军战士正从他身旁走过,山下红旗招展,山上鸟语花香,真可谓“风展红旗如画”。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他信心百倍,雄心万丈。朱德也赶了上来,两人并肩而行,指挥红军直指南雄县城。

为躲避蒋介石疯狂的“三省会剿”,毛泽东率领红军二次进南雄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古老的雄州镇因红军的到来而平添了许多热闹——

搜抄了附敌的“同丰厚”百货商店,查封了不法资本家和大商家的财物,把约十万大洋分给贫穷百姓;

烧毁了国民党县政府,向伪商会筹集了4万大洋的军饷;

打开监牢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吸收他们参加红军;

抓一个民愤极大的警察巡官游街示众,枪毙为民除害;

集中全城裁缝匠为红军赶制数千套军装。

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人民的爱戴。于是,各种群众大会场场爆满。这天,毛泽东和朱德在南雄县委书记彭显模的陪同下去孔圣庙。沿街的店铺,到处贴满了红军的安民告示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老百姓不要怕,大家开门营业”、“取消苛捐杂税”、“红军官兵待遇一致”等标语。

这天,毛泽东到了孔圣庙,这里周围插满了红旗,热闹异常。他走进大成殿,殿内外黑压压一片挤满了人群。久闻朱毛大名,各种传闻如雷贯耳,今日有幸,百姓们都希望能一睹他们的风采。毛泽东干脆风趣地说:“大家都叫朱毛,朱毛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现在我告诉你们,朱毛是两个人,朱是朱德,毛是毛泽东,但朱毛又是不可分的。反动派将我们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魔,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了。”说着,他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毛泽东也和大家一样,都是穷人,朱毛红军就是替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我们穷人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将地方老爷洋财东打倒。”毛泽东一席话加上通俗易懂的宣传:“万富准备钱,千富不相连,贫穷跟我去,每日一吊钱”。毛泽东号召广大工农群众行动起来,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工农武装,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许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

会后,红四军宣传队还演了一出戏《王老三交粮支援红军》。人山人海的群众纷纷前来观看,十分热闹。

红军开进南雄城,鲜艳的斧头镰刀红旗在街头飘扬。军部设在品丰店(现八一街光明东路粮店),政治部设在振隆昌号杂货店(现八一街57-59号)。红军在下武庙(今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和上武庙(今八一小学)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

在下武庙召开群众大会那天,毛泽东和当时的南雄县委书记彭显模沿着石块铺成的街道,边走边聊。毛泽东忽然幽默地对彭显模说道:“南雄人民有革命的好传统,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吃了辣椒就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要造反,反动派最害怕我们这些吃辣椒的人。”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群众大会上,毛泽东又用他诙谐幽默的话语拉进了与群众的情感:都说南雄人爱吃辣椒,我们湖南人也以吃辣椒出名。我就是湖南人,和你们一样爱吃辣椒。不吃辣椒不革命嘛,我们就是要有一股子辣劲,才能让反动派害怕呀……

一番话,直接拉近了情感、拉近了距离……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南雄和湖南的缘。一样的口味,像血脉中流经同样的血,品质决定了性格。为何一个湖南人能在他陌生的南雄站稳脚跟?素不相识的两地,是否因一种辣劲有了共同革命的坚定?有了一种不怕流血不怕死的精神?这辣劲是不是就是革命的基因?

像“不辣不革命,无湘不成军”,提起湖南、湖南人或湖南精神,绝然会与辣椒挂上钩。“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带兵”、“辣椒烈性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毛泽东更有“不吃辣椒不革命”的经典话语。

而南雄毗邻湖南,菜里多了“辣”、人也多了勇,与湖南一样地湿偏寒、气候湿润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有“湖南人不怕辣,南雄人怕不辣”的美谈。

其实不但是毛泽东,湖南人早已经把辣椒从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从某种程度上象征湖南人的倔犟的性格。湖南还有另外一首辣椒歌:

要吃辣椒不怕辣,要恋情姐不怕傻,刀子架在脖颈上,眉毛不跳眼不眨。

湖南与南雄的革命是不是就因了辣椒的品性?

作为一名革命者,毛泽东自然又把湖南人对辣椒的精神隐喻推进了一步,上升为革命的一部分。当年,毛泽东请斯诺吃饭,还有一段专门的论断:吃辣椒多少能反映一个人的斗争精神,革命者都爱吃辣椒。我们家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不少,如黄兴、陈天华及红军中的彭德怀、罗荣桓、王震、贺龙等。而在世界上爱吃辛辣食物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俄国。

……

这天,远在湖南板仓的杨开慧和母亲正剁着辣椒。她们知道,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有辣椒,毛泽东就高兴。等堂弟杨开明回来,娘俩备好两坛剁辣椒托他带去。见家乡的辣椒,润之能放心、能开心,每餐多吃几碗饭,斗志也倍增。

娘俩边剁辣椒,边忆起三、四个月前,一家老小吃长寿面的情景。

湖南人对家中男人36岁生日是要隆重着过的。本命年加正当鼎力中年,家中男人就如修屋时立起的顶梁柱。

12月26日这天,杨开慧亲自下厨做起红烧肉、下着长寿面。三个闻香而来的孩子,早就趴在了锅台边。岸英是学生了,说话就是到位些:“妈妈,今年是爸爸的大生日,是波?吃长寿面,我们多吃,爸爸就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是波?”老夫人向振熙也说:红烧肉是你爸的最爱,辣椒能辟邪,会应验的,会应验的。

岸英懂事,就往碗里多放剁辣椒,把两个弟弟辣得直掉眼泪,岸英却说:红辣椒辟邪,为爸爸辟邪……

晚上,窗外一头皎洁的月亮,几个孩子背着爸爸的诗、唱着生日歌,杨开慧不禁在心里说:润之啊,润之,我不能在你身边照顾你,你可记得今年是你36岁生日。如果你忘了,谁会帮你想起?如果你记得,谁又陪你度过?现在,你三个儿子在遥远的家乡为你唱着歌,吃着长寿面,你听到了吗,看到了吗?如果真像我哄岸英的,你有孙悟空的眼睛能看十万八千里,看到我们为你吃长寿面、唱平安歌,那该多好啊!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

在后来开掘出的杨开慧手稿中,有准确的文字记载。妻子杨开慧为远在江西的丈夫毛泽东做36岁生日。

一切尽在不言中。那顿没有主角在场的生日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发自内心的祝福宴。杨开慧啊,亲情依旧,爱在永远。尤其是她虔诚盼望毛泽东平安、健康,完成他的大业,实现他俩共同的理想,早已跨越爱情,超越现实。

……

而此时,杨开慧和母亲一个掰着辣椒把儿,一个一刀刀地在木盆里仔细剁。开慧久久埋着头,突然,她对妈妈说,她想上井冈山。她说她老梦见润之忧心忡忡显得好艰难。她推想,凄凉神伤的毛泽东,部队可能没有粮食,可能没有医药,可能没有衣服,可能没有子弹,可能……有很多糟糕的可能。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杨开慧非常明白,那时那刻,她就算寻到井冈山,等待她的并不是夫妻团聚的喜悦与浪漫,而是同甘共苦的艰难、生死与共的命运。甚至,就是等待死亡。

没有我在身边,他不会注意的。

那时的杨开慧绝意要上井冈山,明显带着共赴危难的强烈意识。在杨开慧貌似纤弱的身躯里,多情善感的情怀与刚烈倔强的个性同时并存。即使没有杨开慧英勇就义的那一幕,单看杨开慧的手稿,就不能不让人坚信:如果需要,杨开慧随时准备为毛泽东去死。

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藏在墙洞里的这些心语,可不是杨开慧的自夸自的人前之语,而是她真实的心声……

后来,在井冈山上的毛泽东收到杨开明带来的一坛剁辣椒和两双妻子亲手做的布鞋。“不吃辣椒不革命”的毛泽东,辣椒和亲情又为鼓起了斗争的士气……

猜你喜欢
朱毛长寿面南雄
舌尖上的“周庄味道”——长寿面、长寿米
岭南银杏
“长寿面”的由来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朱毛红军”称谓的来龙去脉
王尔琢:“朱毛”手下“五虎将”之首
“朱毛”之外有“蒋何”
“朱毛红军”的发展沿革及战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