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6-05-30 09:40马也名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媒体对策影响

马也名

摘要:信息技术的更迭,使得社会生活更加网络化。新媒体的产生与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新媒体,高校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渗透。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到,新媒体中的一些网络负面信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促使其客观、理性地对待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

关键词:新媒体;负面信息;影响;对策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能借以获取网络资讯,实现即时交流的新型交互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

关于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学术界没有准确的定义,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是指,在新媒体传播中,呈现出在内容方面和影响上的负面性的信息。在这些负面信息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信息是真实信息,类似于一些社会负面新闻,是不良现象的客观反应。第二种,新媒体中信息的多级传递,导致了信息的失真,尤其在此过程之中,信息失真,对受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的信息。

二、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新媒体中负面信息的传播从未间断。例如,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和杀人案件,“马加爵杀人”案件、“复旦投毒”案件等,这些事件传播于各媒体中,令人触目惊心。再到近期新媒体中传播的令人发指的川师大男生杀害室友案,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说明,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扭曲,漠视生命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的过度阶段,心智发展尚不健全,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等诸多现实问题,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大学生就容易情绪波动、悲观消极,甚至走向极端。因而学生直面新媒体中这些扭曲、残暴的信息时,情绪产生极大波动,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并且很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可见,新媒体中负面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新媒体低门槛的特点和自由性,导致了新媒体的言论开放性,新媒体中,充斥着各种观点、各种文化和各种价值取向。在新媒体中,既有弘扬社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社会信息,也不乏一些庸俗的、反动的个人言论,表现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方面:第一,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新媒体中部分言论过分鼓吹个人主义,这些言论片面强调了个体需求、个人价值,以个性化为出发点,忽视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过分关注自身欲求的满足和个人理想的实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功利主义倍受推崇,追求功名和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当前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已然成为部分社会成员行事的准则,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人生追求方面过分强调功名和利益,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第三,享乐主义极度盛行,借助新媒体的视像功能及多样化的媒体语言,物质的力量得到了夸大,营造出一种物质无所不能的假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出现偏差,盲目迷恋虚幻的物质世界,追求及时行乐,奢靡浪费。

(三)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有很高的重视程度与依赖程度,新媒体当中,不乏道德失范的社会新闻,比如,新媒体上广泛传播的关于“扶不扶老人”的讨论,有部分网友赞成“不扶老人”的观点,背后所折射的是人际关系淡漠,个人道德水平下降,众所周知,中国是以尊老爱幼为传统美德的,孝道是个人道德的体现。这些观点会削弱大学生对道德的重视,认为道德可有可无,这些错误的言论会有碍于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直接影响大学生积极践行道德行为,势必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高校应对新媒体中负面信息不良影响的可行性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大学生之所以会被新媒体中的负面信息所影响,很大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对负面信息的抵制能力不够,对外界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因而,要抵制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学生自身问题着手,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要让学生在繁多的新媒体信息面前,能进行信息的筛选,辨别真实信息与模糊信息或是虚假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科学的、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借助新媒体中的教育资源开展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在纷繁的新媒体信息中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这种甄别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或者讲座的形式,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必要能力的培养。

(二)培育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

网络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在新媒体中,用户可以发表自由言论,是个人充分发挥个人意志的主要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中,用户可以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这也意味着,网络并不是一个没有规则,缺少规范的、绝对自由的场所。它实际上要求个人需要更强的自制力,更深的责任感和更强的道德意识。同时,网络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多,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例如,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网络盗版日益猖獗,网络文化低俗、媚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冲击了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扰乱了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背离。为此,高校应当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感和网络道德意识,对自己在新媒体中的言论和行为有承担意识,使大学生参与新媒体的行为更规范。

(三)强化舆论监督,占领教育阵地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教育内容并将教育内容实践到学习生活中来。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时度势,把握正确导向,做好舆论的“把关人”,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净化新媒体中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另外,面对新媒体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高校要利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进行监控,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确保这些载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确保主旋律的弘扬。(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7

[2]高崧韬.《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新媒体对策影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