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vs小城市 在梦想与现实中来来往往

2016-05-30 15:10朱泰
中国新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城市生活

朱泰

可以很轻易地细数很多大城市的“坏处”。但吸引人留下的理由也同样多。

大城市里的小人物们有留下的理由,也同样有离开的理由。

2016年2月23日,央视发布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名单,长沙、武汉、合肥、郑州、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石家庄、南宁、南京十大城市榜上有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部落榜。这一结果应当并不意外,在大城市生活的小人物们或多或少都会都被高房价、户口、限制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感受到的幸福必然大打折扣。

不论幸福与否,大城市依然拥挤着,而另一方面常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放缓,这可能预示,人们在大城市生活的意愿有所降低。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相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2000年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降幅0.4%。201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万人,增长0.9%;然而,增量比上年减少17.9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

在大城市生活的最大压力当属房子了,孩子教育、户口限制、职场竞争等压力加在一起,恐怕也不抵一套房子。如今在一线大城市,买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动辄一两百万,而这个数字是很多人要攒一二十年的。虽然经常有专家出来预测房地产泡沫破灭,但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在上升。

今年春节,房价的关注度飙升到新高点,就连街口摆摊的大爷大妈都会在闲暇时讨论一下自家的房子又涨了多少钱。

某一线城市的房产中介小李告诉记者,现在,一套房子一周涨价二三十万都是正常的,有的售房业主甚至不惜违约,赔偿给买家双倍定金也要涨价,还有的业主则先不写房价,待价而沽。

一线城市的房价一直坚挺着,却也有人情愿卖房拿钱。2013年,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把价值302万的房产卖掉,存5年定存,每年利息收入就有15万多。无独有偶,另有一个网友也发贴称自己出售了价值300万的房产,其中一半买利息稍高的理财产品,另一半存活期或短期,平均一个月可得一万多元利息。这一万元足够他租房、旅游。

现实的压力与对理想的忠诚,让人难以抉择,年轻人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来来回回,便是在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下无所适从的写照。

幸福感中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是自由度,即是人们能否生活得惬意。大城市户籍制度在孩子教育、购房、购车、医疗等方面的限制并未解除。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逐步加大对“进京指标”限制,每年北京市应届生进京指标名额已不足1万人。没有户口又怎样?除去买房、买车的硬性指标限制。最惹人心烦的是子女教育问题,其中高考的户籍制度首当其冲: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那么其子女就算一直在当地上学也必须回原籍高考。不同地区的高考重点、题型都略有差别,如果学习与考试在不同地区,势必会影响成绩。高考的出现是为了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呼吁取消高考户籍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却迟迟未见结果。

如果说房价和户口让外来人口不幸福,那么交通拥堵则让所有城市人的幸福感大大降低。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2015年中国堵城排行榜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榜单前十名。滴滴出行与无界传媒首发《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称北京以平均19.2公里的通勤距离和平均52分钟的通勤时间成为“上班路最长最耗时”的城市。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虽然同样是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可在大城市里,上班下班就要多花2个小时,少了2个小时能够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可以很轻易地细数很多大城市的“坏处”。但吸引人留下的理由也同样多。大城市的优点跟它的缺点一样,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比如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个人进步快;医疗条件好,医生水平高;城市建设好,公共设施先进;休闲方式、娱乐生活丰富等。又或者只用一个理由,这里有让人拼搏的场地,有实现梦想的土壤。例如,来自甘肃的小孙,去年大学毕业后便做了北漂。他的理由是,在家乡,没背景的他必须自己找单位应聘,因为专业不抢手,能找到的也只是边缘和底层的工作,而且工资很低,没有发展空间;到了北京,虽然工作也是底层的,但是感觉对自己锻炼多,发展空间大,收入比在家乡多。说到幸福感,他说:“现在单身一个人,我的幸福感就是把工作做好,得到认可,以后成家之后会怎么想还不知道。”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早就不是新鲜题材了。虽然大城市令小人物们觉得疲惫,却有更多的人想挤进大城市,选择进入“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夹板中。幸福是难以计算的,无论数字是怎样的,选择终究在个人。大城市里的小人物们有留下的理由,也同样有离开的理由。

青春不息 奋斗不止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上广的市场大,在市场里,也大体上能按市场的规矩行事。年轻人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靠自己的才能、手艺和创意,是有可能打下天下的。老板用人,至少还是要看这个人能否从市场上给他带回来什么,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别的。可是,中小城市不一样,很多地方,市场几乎完全屈从于权势。

唐骏(著名职业经理人):为了买一辆车、一套房子的目标听上去可能没有那么宏伟,但是有目标和追求总是好的。但是,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千万不要压抑自己,因为我们说你拥有一辆车又怎么样呢,那么多人都是有车的人,我也没觉得拥有一辆车是个伟大的过程,但是我更多的希望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千万不能为了梦想、为了结果而去一味强调得到,要享受这个过程。

刘效仁(安徽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理事):愿留在北上广深的毕业生降至三成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大学生择业就业观日益成熟的标志。有道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且要早起,就得早些醒来,不能迟迟不悟。更何况,创业正当时,不飞待何时?

何三畏(专栏作家):尽管北京并非不存在不公,但在这里,你随时可以感觉到健康、向上的市场力量——按价论市,给有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勤奋的人得到更多的报酬。房子、空气、户口也许让你的生活异常艰辛,但作为一个平民子弟,你无法忽视,在这个城市里打拼,你的前景将更加公平和光明。

别为难自己

王名(清华大学教授):我支持年轻人离开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我认为,我们选择一个城市,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和挣钱方式,很重要的是选择生活方式,是对生命的使用方式。我现在在北京就觉得很累,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坐地铁上和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悠闲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就近原则非常重要。

周谷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价值取向。留在大城市是为了追求名,回小城市更注重的是利,名利双收当然好,但没那么容易。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怎么才叫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单纯的名利思想当然是不对的,但至少要把握一点,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负担大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转移。

周东飞(潇湘晨报评论员):我觉得“走”和“回”,就是一个围城效应。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往往只看到北京的坏处,所以要逃离。但是逃离之后,会想到北京的好。由此说北京是好是坏,肯定不全面。年轻人所厌弃的“大城市病”,不但包括自然性质的,也包括人为性质的。前者好理解,就是堵车、雾霾、房价等。后者,则牵涉到土著人口对外来者的歧视,不仅仅是言语态度,更表现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

李宏(中国产经新闻报特约评论员):对年轻人来讲,主要看价值取向;对大都市来讲,主要看能否为外来者提供发展平台。如能找准两方均能受益的结合点,则何乐不为?

对离乡打拼者来讲,可操作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家乡能圆梦,就“父母在,不远游”;大城市能圆梦,则“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安身立命,当然值得称赞,在小城市甚至乡村做着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猜你喜欢
大城市生活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大城市里的小象
生活感悟
中国大城市消费群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从实战看大城市的后备力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