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曦
摘要:汉代政治高度统一,经济空前繁荣,持续近400年,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承前启后。汉代经济的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国家的统一,多种文化思想的汇集、传承影响着汉代色彩观念的形成,加之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使色彩观念受到重大影響,统治者的意愿规范着思维模式的发展。本文初步归结为四个方面:汉承秦制、“五德终始”、汉武帝及儒家思想、厚葬之风盛行。继而讨论汉墓壁画色彩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汉墓;壁画;色彩观念;历史背景
汉代色彩观念的发展、演变,与历史背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故对汉代历史背景的梳理,旨在探寻色彩观念形成的历史渊源。
1汉承秦制
汉政治结构、政区体制等沿用秦制,同时其吸取秦灭亡的教训,统治思想与秦有别。政治体制的沿用与色彩观念形成具有联系。表现在两方面:首先,秦建立了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即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其权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立法、监督、任免等各个方面,正如“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汉朝承袭了该模式。因此,统治者的审美取向在色彩观念的走向中占很大比重,为汉形成较为稳定、统一的色彩价值取向提供政治基础。其次,汉继承郡县制管理模式。汉武帝之后,形成更细的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中央主体模式的色彩取向也会出现多元、丰富的色彩样式。因此,政区划分的具体背景同样影响着色彩的诸多方面。
汉同样承袭并发展了严格的官宦等级制度。关于这点,统治者将色彩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最为直观的区分了等级的差异性,正所谓“色之用,别尊卑,明贵贱”。譬如秦实行佩绶制,《秦会要·舆服》有载:“皇帝佩黄赤绶,诸侯王佩赤绶,诸国贵人、相国佩绿绶,将军佩紫绶”“秦始皇(时)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统治者用色彩区分了不同身份的达官贵人,以及平民的用色规制。到了汉代,更是继承、拓展了佩绶制,正如《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绶”;“诸侯王赤绶”;“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百石青绀绶”。可见汉等级观念不但继承了秦,还使之更为细化。
2朝代更替与“五德终始”
与汉代色彩观念密切相关的历史因素还有“五德”关系的传承。正如“五德轮转说”,邹衍认为每一朝代都受某种“德性”主导,提出“五德始终,天道循环”理论。“五德”形成就是阴阳五行思想的对应,即“五德”对应金、木、水、火、土。用来解释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以及皇朝的兴衰。正如“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中“承运”二字就寓意着朝代“德”运。而“德”运最直观的表达就是与五行相对应的色彩,即“五色”象征。譬如,黄帝土德,尚黄;夏代木德,尚青;商代金德,尚白;周代火德,尚赤;秦代水德,尚黑。秦尚黑,在《史记·始皇本记》中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皆上黑。”
3汉武帝及儒家思想的推行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次高峰。其加强皇权,建立中朝,颁布推恩令,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并派御史对地方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军事上,卫青、霍去病等大将辅佐,北胜匈奴、东灭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的版图,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并且,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与中亚、西亚建立联系,使“丝绸之路”更加畅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正是由于该历史背景,壁画色彩也必然呈现出与都城不同的区域差异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凿以及版图扩展的背景,民族融合加剧,少数民族的审美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汉人的思想观念当中,这点同样解释了边郡地区汉墓壁画色彩出现的区域个性。
另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因此,汉代艺术被用于教化,宣扬儒家思想来巩固统治,色彩也在这种礼仪、教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色彩在此时赋予了更多礼制下的内涵与价值。
4厚葬之风盛行
汉代墓室壁画能够迅速发展、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正是汉代厚葬成风的历史背景。汉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厚葬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灵魂不灭”观念深入人心。该观念的发展在西汉、东汉有些许不同。西汉时期,为了认识自己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探索生与死这一终极问题,加之早期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人们相信人死后会羽化升仙,到达另外一个极乐世界。这点在西汉墓室壁画中就能得以印证,壁画出现大量驭龙升仙、驭鱼升仙、驭鹤升仙等形象,以及天门、羽人、天象等图像。由于图像内容多为神话、升仙题材,在现实中并无参照,其色彩的使用更多的是人们对图像的主观认识,而这种主观认识势必受到当时人们色彩观念的影响。
东汉时期,出现了“鬼”的概念,就是说人死后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灵魂同样不会消亡,在这一世界像活人一样继续生活,故将死者当作生者一样对待。故人们希望人死之后能够过上像生前一样幸福的生活。正所谓“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与西汉相比,色彩观念融入了更多的现实因素。
第二,汉代统治者对孝道的提倡,即以“孝”治天下思想的影响。统治者对孝道的崇尚,并非口头上的,提倡孝道,褒奖孝行,人才选拔、推举、任命中“孝”成为考量的重要标准。更是设立了“孝廉”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同时汉武帝赞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思想,直至平帝时,将《孝经》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东汉这种思想影响更甚,统治者将《孝经》看作治国安民的法典。伴随着“视死如生”思想的盛行,厚葬成为体现孝道最为直接的表达,进而导致厚葬成风。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厚葬盛行的历史背景,推动了墓葬美术的发展,而色彩正是表达这些内容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伴随着地上、地下思想观念的统一与演变,色彩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从早期主观意识色彩占主导,到后来融入了更多现实色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