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2016-05-30 16:49高宗祥朱蓉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文化景观

高宗祥 朱蓉

摘要: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是无锡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地域。本文通过对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客观、全面地分析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发展脉络,同时透过各种价值要素透析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价值所在,以期为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及为以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价值;保护传承

1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概况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位于江南名城无锡市城西,属于北塘区所辖。西邻惠山风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南抵梁溪河自然景观带,毗邻无锡市中心仅2.5公里。战国时期,无锡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他在惠山辟龙尾陵道,放马饮涧,治芙蓉湖,筑黄埔墩。为纪念他的政绩伟业,邑民随建春申君庙于唐代,此庙成为了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先河;唐宋时期,因惠山寺和二泉的声名鹊起,惠山的祠堂活动日益兴盛,并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自唐至民国末期的10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此文化宝地上积聚了一百多座不同姓氏、不同类型的祠堂建筑及园林,在江南地带乃至全国都属罕见。秀丽的山麓文化,加之有塔有寺、有活态的泥人庙会、地下有山泉沟通,形成神奇的文化景观价值。

2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及承载要素

無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主要通过分布于接近40.92公顷范围内的5大要素承载——千年祠堂文化、传统江南建筑、园林、“一山两河”的自然景观格局、“两纵三横”的祠堂群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无锡风俗文化史迹。

2.1千年祠堂文化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祠堂种类繁多,由神祠、宗祠、先贤祠、专祠、会所祠等不同形态的祠堂构成。蕴含折射在祠堂中的文化,既富有中华宗族文化的传统,又带有鲜明地方民俗的特色。纵观国内祠堂形胜,大都分布在农村,并且祠堂布局基本上主要以祠宅交融、布局分散为主格。与此相反,无锡惠山的祠堂却是分离于家族聚居之地,独立集中分布于靠近商业发达的城市附近,祠堂依山而建,左右相邻,分布密集,成巷成街。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是中国典型的姓氏祠堂群落,自唐、宋至民国时期的1000多年间从未间断过修建祠堂活动,其多层次、多方面的祠堂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2传统江南建筑、园林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内祠堂建筑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沿河成街,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经千年积淀,数量庞大,分布密集,建筑风格和类型丰富多样。建筑形式多以黑瓦、白墙、木质砖石结构为主,简朴无华,规制不高,多为单檐歇山顶,与江南传统民居非常相似。祠堂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间开间多为奇数。单体建筑多为三开间或者五开间,极少数为七开间,每间面阔为3米左右。祠堂建筑立面和门窗排布采用规整的对称布局形式。建筑整体色调简明,建筑装饰素雅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马头墙等工艺精湛,疏朗灵活,在江南建筑中别具一格。

2.3“两纵三横”的祠堂群文化景观空间形态

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核心区内祠堂群空间形态主要由“两纵三横”式布局排列。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祠堂群空间形态主要受惠山寺、古运河、老城区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江南地带历来水域丰富,河流交错。龙头河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核心区与古运河的水路交通要塞,水域不宽,但位置极其重要,每到祭祀之日,河内船舶云集,场面相当壮观。除祭祀之日,逢时到惠山寺祈求也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为能够营造通往惠山寺的良好途径,祠堂群便依惠山寺左右相建,因地制宜,依次相邻。同时,受当时商业影响,祠堂排布密集,成巷成街,成为老城区到祠堂群文化景观核心区的重要陆路途径。

2.4无锡风俗文化史迹

伴随着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衍生出了一种无锡本土的民间工艺品——“惠山泥人”。旧时祠堂均有祠丁看护,他们家境一般,平日多以捏泥人出售补贴家用,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泥人文化。其造型简练精湛、线条柔美、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显示出无锡的历史遗痕和城市的品格。与惠山泥人同负盛名的还有锡绣和竹刻。

3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保护策略建议

伴随着无锡市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很多不利因素接踵而来,对无锡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保护势在必行。从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整体出发,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机制,绝不能割裂人为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的必要关系,同时还要注重活态遗产的展示、恢复和延续。保护修复建议如下:

3.1祠堂建筑群空间格局的保护

首先,对单栋祠堂空间的保护。惠山祠堂空间形式一般有园林祠和民居型祠两种形式。依据历史资料,对其祠堂群建筑空间进行修整,最大化恢复其原来空间形态。在整个惠山祠堂群保护中,要着重恢复历史上对无锡地区文化发展有过较大影响的剩余部分祠堂,可以根据各自的特色与个性开办收藏展示馆、百家姓氏宗谱展示馆、民间博物和以碟谱文化为主的研究活动,丰富祠堂的用途。

3.2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

除了对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作为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要予以重视。深入研究惠山祠堂群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其千年的历史演变汇聚成系统的祠堂文化体系。恢复历史上对惠山祠堂群有较大影响的先贤祠、神祠和名门望族宗祠等的祠堂,延续其作为祭祀的历史功能,为后人祭祀祖先、寻求问祖提供相应的场所。同时,结合惠山的东岳庙会、锡惠公园花会、二泉茶会、泥人创作等民间习俗来组织各种大型公共活动,再塑历史民间风情和活动,恢复传统惠山祠堂群的生活气息。

3.3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风貌协调区规划建设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核心区文化底蕴丰厚,传统祠堂建筑、街区、遗址等保存相对完整,修复意向和目的比较明确。风貌协调区是核心区与现代城市的递进区,规划建设上要以核心区为中心,全力做好相应的服务设施,处理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商业与居住、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区域与无锡市整体规划等各种复杂关系,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结语

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对祠堂群文化景观价值的关注与保护,既要注重与整个历史脉络相协调,又要注重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是近千年没有统一规划下逐步发展的产物,整体风貌因为存在内在秩序,大体表现出来是和谐。城市发展的更新方式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以此实现改善环境的品质,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带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文化景观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