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在近代山东创办了青州博古堂、济南广智院两座教会博物馆。作为传教士一种特殊的传教手段而建立起的这类博物馆,一方面以其独特性吸引了中国民众,扩大了基督福音在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在启迪民智和普及社会教育上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怀恩光;传教士;青州博古堂;济南广智院;教会博物馆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山东作为沿海省份,加之烟台又在新开通的商埠之列,成为传教士们争相传教的地域。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以下简称“英浸会”)传教士怀恩光(John Sutherland Whitewright,1858~1926)即在此后不久入华传教。为扩大基督福音在中国民众间的传播,他先后创办了青州博古堂和济南广智院。本文简单介绍这两所教会博物馆的情况,认识这一独特的传教手段,并谈谈对怀恩光创办博物馆事业的评价。
1怀恩光所建教会博物馆概况
1.1青州博古堂
青州博古堂位于青州偶园西侧(今偶园路270号),由英浸会传教士怀恩光于1887年创办。当时青州是清代的一个府治,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为扩大在华传教事业,英浸会相继派传教士前来,怀恩光便是其中之一。怀恩光来到青州后,先是设布道堂,培养传教职员,后又相继建立了学堂、医院,但看到教会的影响不够深入,特别是旧知识分子竭力反抗洋人,所以为了继续扩大传教的影响,怀恩光采用外国博物馆的形式建了一座展览室,趁机向前来参观的人传道,这就是潍坊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古堂。
博古堂的建筑形式别具一格:正门坐东朝西,顶部镶嵌一竖式匾额,上面雕刻“博古堂”;大门两侧竖两块青石板条,刻有一副对联“飞潜动植群生,悉上帝悲慈实验;电磁声光诸学,皆下民富强本源。”五间展厅,东西贯通,接待室按照中国风格装饰,内藏展品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图表,动植物标本,显微镜,地动仪,望远镜等科学物品以及火车、电机等模型。陈列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设有讲堂、幻灯室等。当时的山东还没开通火车,位置较居中的青州成为相当规模的一个集散地,过往人群在此逗留期间,都会到博古堂开开眼界,看看未曾见过的“西洋景”。博古堂允许民众自由参观,从不收取门票,因此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据记载,博古堂开放的第一年就有五千人参观,次年增至两万人,后经扩建,参观人数达至每年七万。
随着胶济线的开通,青州渐渐失去了对大批官商文人的集散作用,人流量越来越少。而济南人烟辐辏,交通便捷,怀恩光遂于1904年将博古堂的大部分设备、藏品运往济南,在济南建立起另一所博物馆,不过青州的博古堂继续开放,只是开放时间缩短了。青州解放后,传教士被迫离开,博古堂随之停办。
1.2济南广智院
济南广智院位于今济南广智院街,由怀恩光于1905年创办而成,其前身即青州博古堂。广智院是以中国传统庙宇为形式的一座大型展览馆,坐南朝北,一进大门东西两边各有一排平房,约六七间。大门东边是谈道所,阅报室;大门西边为游艺室。进大门往南走有一大高台,广智院的展览厅就建在这个高台上,也是坐南朝北,一进大厅是个大展览室,有12丈宽,14丈进深,房顶有5丈高,上有天窗,天窗下悬挂着天文图画。大展览室后面就是讲道所,能坐300多人。讲道所四周都有小展览室,并且都有门通向讲道所。可以说整个大展览厅的中心就是这个讲道所。此外,还有讲演室,最后边则为院长接待室,专为接待官僚、政客、绅士之用。此外,还建有模型作坊、大礼拜堂、传教士住宅楼等。
关于广智院的室内展览,王长泰、开瑞律在《齐鲁大学广智院》一文中有过一段细致的描述:“若动、植,矿、物、标本也,声、光、化、电、仪器也,各国风景图画也,舟、车、宫室、桥梁、图室也。万国古今历史之沿革,各国风俗器械之互异,全球古今著名会堂,庙宇、农工、商贾、工艺、土产以及艺树森林之益,修筑黄河之法,凡有益于世界进步,社会改良者,无不列表具型,罗列室内,陈如指掌。其陈列之秩序,搜集之完备,虽愚夫愚妇,可以与知焉。”不同时期,展览内容会有变化,但不外乎几个方面,即各种《圣经》文本、生理卫生图表、历史图表等,展现各族生活状况、各国宫室建筑、自然灾害情景的模型等,各样的中外制造品,天文、地理、矿物、农具等新器,动植物各种标本等。
在广智院入口处,装有@可以自动计数的转轴,每进一人推动转轴,就自动拨了一齿,这样便可以记下每日进来参观的人数。据怀恩光的报告上记载:“1909年全年参观者215055人次,1912年来院参观者共有231117人。”
2博物馆——独特的传教手段
教會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区别就在于它担负着特有的传教职责,传教士怀恩光所创办的这两所博物馆也不例外。怀恩光建立博古堂的初衷就是为了扩大传教事业,无论是从建筑形式还是内部陈列来看,博古堂无不透露着为传教服务的特色。近代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大批新奇古怪的近代科技产品传人中国,对当时的中国民众来说,确实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传教士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加以利用。博古堂对免费群众开放,_时引来众多参观者,但免费入内的条件就是要静心听道。博古堂内设讲堂、幻灯室,经常举行有关宗教问题的演讲,接待室定期进行布道,随时抓住机会向参观者讲道,传播福音。
博古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将博物展览与讲道活动密切结合的经验,当济南广智院继续发展时,其传教宗旨凸显得更加明显。教会博物馆一般都有着特殊的建筑结构,即设有专门的讲道场所,伺机向参观者传播福音。广智院的讲道所,置于展室后,像一个小礼拜堂,内有长椅,墙上挂着各种宗教画,讲台上有讲桌,放着大本金边圣经。整个展览大厅内不设休息的地方,所以观众看累了,只能到讲道所内的长椅休息,布道员一看休息的人多了,就将各门关闭开始讲道。若有人不愿听讲道往外走时,看守的布道员会尽力劝阻,若讲道所休息的人不多,布道员则大放留声机以吸引观众来听。每次约讲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一般每隔两个小时就讲一次。
讲道内容也会因听众而别,若是听众中有比较多的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则从展览品讲起,说你看欧美多么富强,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国家,都是信耶稣的;若听众大部分是鄉阔农民,则大讲天堂、地狱来麻痹人民,说信道的得救,死后上天堂等;若是听众中市民多时,则大讲英、美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富裕等,叫人产生崇拜英、美的心理。若有乐于研究基督教者,则请他到谈道所谈谈;遇到官僚或有地位的人,则领他到院长接待窒会见院长;若是谈道人谈了几次,.乐意记名入教的,则将他介绍给西邻英浸会礼拜堂的牧师。
广智院还通过组织“市民协修会”、“妇女布道团”、“幼稚园”等群众团体的办法,吸引民众以达到布道传教的目的。并且,在院内设立售书处,向参观者出售圣经全书、福音书籍等,还开展文艺活动,放映宗教性质的电影、幻灯片。因省城济南驻扎了大量军队,广智院还专门设立了“军界广智院”,增加了对各国兵器、军队状况的介绍,以此来吸引军人。
3对怀恩光创办博物馆事业的评价
自从怀恩光创办了博古堂及其后又建成广智院,对其评价之声就不绝于耳。但综观评论者的言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要么是赞扬者给的极大褒奖,要么就是批判者给的极度贬低。当然,分歧主要在于讨论此种类型的博物馆旨在讲科学还是在传教。
黄炎培曾说:“余游山东,最令余惊叹心折者,济南之广智院也。”他认为广智院在培养国民的爱国之心、对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肯定广智院的还有老舍,老舍曾说广智院“它不纯粹是博物院,因为办平民学校、识字班等,也是它的一部分作业。此外,它也作点宗教事业。就它的博物院一部分的性质上说,它也是不纯粹的:不是历史博物院、自然博物院或某种博物院,而是历史地理生物建筑卫生等等混合起来的一种启迪民智的通俗博物院。”所以,他认为广智院是偏重社会教育的。
也有人发表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王梓仲认为,怀恩光建设教会博物馆是为了消除中国人对传教士的敌对态度,从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王神荫虽承认广智院具有一定的科学启蒙作用,但认为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科学,而在于传教。他说怀恩光曾引用欧洲古时的一句名言——“科学是信仰的奴婢”,以说明广智院的宗旨。王认为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传教士借口为广智院收集标本,公开组织狩猎队、勘察队到山东各_地测绘地形,把收集的信息复制送回英国备作研究的参考。严薇青说怀恩光所建博物馆免费开放,“目的只是为了宣传基督教教义,夸耀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反衬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从而向中国人灌输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进行文化侵略。”
广智院曾自述“本院创设,纯以服务社会为天职,凡与社会有益的,无不积极提倡。”当然,这种标榜绝对是不客观的,因为很明显,传教士建立博物馆的目的是扩大基督教传播,将博物馆作为连接福音与中国民众的桥梁,发挥博物馆展览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以接近民众,实现基督教的传播。无论哪座教会博物馆,宣教无疑是第一要务。也不可否认,怀恩光利用博物馆丰厚的馆藏,吸引了社会各阶层民众前来参观,确实也使得部分人开始信奉基督教。参观者通过展览,对西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增加了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认识,减轻了对外国商人、医师、传教士等的仇视。可是,至于多少参观者真正对传教士所讲的上帝感兴趣,或者说能够明白传教士所讲的福音教义,恐怕与传教士的预期还相差甚远。更多的参观者是带着对博物馆内展品的好奇而来,他们对西方科技产生的兴趣远大于对传教士所传宗教的兴趣。所以,这些博物馆在宗教传播上的贡献,远不如它作为教育机构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