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坤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靈魂,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有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现就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提供培养创新意识的情景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这也不准,那也不准的枷锁束缚,创新必定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什么发明创造。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尊重学生主体,允许学生有自主权,在美术课上,我们不应以师者自居,应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绘画示范时,不应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即使学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有“超越”的情况,教师也不要强行扭转,更不能训斥,挖苦,应不断鼓励他们努力思考,开动脑筋,展开创新意识的联想。
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根据教材设一至二个创新教育点。把这些“点”的内容涉及成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让学生感知,产生学习欲望,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科幻”绘画时,可以设列如下创新教育点:教师可通过现代科技发展的情景,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如车、船、舰、飞机,航天飞船等方面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如,我怎样能上太空?怎能上月球?怎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疑问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在太空中的想象;在星球上的想象;在科技腾飞中的想象……这一切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充分讨论,积极思考,通过动手操作,动手绘画,描绘出一幅幅奇妙、具有科幻、想象力丰富的蓝图。这样使疑问变成现实,孩子们心里特别高兴,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思维也不断提高。
三、培养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发散思想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临摹,画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殊不知这样一两年后,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依葫芦画瓢中逐渐减弱。他们会习惯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防止学生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内容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想一想,比一比,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新。
总之,美术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鲜活生命力。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转变旧观念,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获得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