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一、问题的提出
语篇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优秀素材,然而,大部分教师通常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操练,思维含量的训练较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笔者将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 A的课例,探讨在语篇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法。
二、在阅读前激活已知,启发思维
1.头脑风暴,激发兴趣。在热身环节,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活动,率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快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结合学情,顺势而导。
[教学片段1]
T: Look, there are some verbs on the screen:play, watch, read.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启发学生说出相关的动词词组)
Ss: play football/games/basketball
watch TV/a running race/cartoons
read a magazine/an intersecting story/story books
T: Oh, I like stories very much. I usually read story books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
S1: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T: Are you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
S1: Yes, I am. I can play it well.
S2: I usually play computer games.
T: Where do you play? At home or at school?
S2: At home.
T: Oh! Dont play computer games too much. Its bad for your eyes.
S2: I see.
[评析]
教师根据学情和本课主题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头脑风暴活动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扉; 利用师生之间的信息差,围绕周末活动与学生自由对话, 了解彼此信息。该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悄悄叩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欲望。
2.自主提问,聚焦话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阅读前,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巧妙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将对话聚焦语篇主题。这样的导入活动紧密结合文本主题,使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实现无缝对接,还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
三、在阅读中深入语篇,训练思维
1.借用插图,促进形象思维能力。插图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它传递着丰富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插图提供的线索,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文本信息,为学生降低理解语篇的难度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形象记忆提供帮助。
[教学片段2]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o was on the farm?
S1:Helen and her family were on the farm.
T: When was it?
S2: On Monday and Tuesday.
T: Yes. It was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Do you know National Day? (PPT呈现十月份的日历)
S3: Yes. I do. National Day is on the first of October.
T: And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is from the 1st to the 7th of October. We all have a long holiday.
[评析]
小学时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在上述的语言活动中,学生在插图的辅助下,完成了“输入——寻找——比对——发现——输出”的过程,同时使文本的大概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镜像,使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2.猜测词义,激活判断能力。猜测词义需要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文本中出现了water, film, milk等若干个一词多义的单词,教师巧用对比法,让学生根据语境,自主探究,辨清词性和词义。
3.自主建构,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教师打破传统,大胆创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句子的动词变化,引领他们分析综合语言规律,巧妙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实现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
[教学片段3]
T: 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verbs in these sentences? You can speak in Chinese.
S1: 动词后加上了ed或者d
T: Thats right.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动词过去式。Do you know why?
S2: 因为这些活动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T: Great! 在英语中,这样的句式称为一般过去时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教学片段4中,教师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教学生长点,通过分析综合语言现象,归纳总结语言规律,从而使学生实现自我提升价值、自主建构新知识,思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明晰。
4.排列顺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人们都习惯于朝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考虑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结论往回推,反过来思考,让思维朝着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的进行探索。根据答句给问句排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阅读后总结回顾,拓展思维
1.多层次朗读,强化记忆能力。好的记忆力促进活跃的思维,同时,敏捷的思维也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跟读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和根据板书背诵文本这三项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训练达到强化文本细节信息的目的,以促进学生在输出环节更加流利地思维与表达。
[评析]
除了理解文本大意、掌握阅读策略之外,朗读也是语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跟读录音、角色扮演和根据板书背诵三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加深了对文本细节的印象,也锻炼了记忆能力,促进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2.判断正误,培养思辨能力。小学高年级的语篇文本包括丰富的语量信息,如果只是带领学生走马观花地阅读文本,往往会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结合文本中易混淆、易忽视的关键信息,设计了语言辨析活动,让学生辨一辩,想一想,再改一改,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评析】
大多数小学生对一些相近、易混的词和句等语言知识比较容易出错。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在辨析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王春华,2013)在本案例中,教师深入解读文本,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等信息巧妙设计了辨析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辨,改正错词错句,进一步强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词句辨析能力。
五、结束语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在语篇教学中,富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情,努力追求富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活动,少一些简单重复的机械记忆,多一些深度交流的思维碰撞,实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