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食品制造企业级销售终端的检查力度,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发布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舆情应急机制。五是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舆情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的建构,首先应该从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入手。只有从食品安全的源头,对食品安全的生产、加工、流通、监测、销售等各个环节予以信息公开化才能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情环境,进而建构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
1 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食品安全的舆情环境与广大公众的网络媒介素养有关,也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与信息掌握程度相关,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了解、对食品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相关问题的意见表达。
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加大检查力度和公布检查结果的幅度
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随处可见。而且,总是在毫无征兆或是受众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食品安全事件就层出不穷。如果能够让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食品制造企业和销售终端的食品安全情况,就会缓解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情绪。因此有必要加大食品制造企业及销售终端的检查力度,大幅度公布检查结果,使大众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成为一种常态。
1.2 加大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
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了解、对食品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在现阶段还有待加强。如果大众对食品安全知识非常了解和熟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就能够进行理性地分析,不至于酿造危险情绪,这是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的一个有力举措。因此也非常有必要开辟食品安全宣传专栏,大面积宣传食品安全常识,这样,为优化食品安全舆情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2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
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机制。
2.1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收集机制
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收集机制就是针对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汇集要求,组织食品安全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信息收集的网络体系与格局,制定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标准,运用科学收集方法等环节为主的工作方式。
2.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分析机制
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分析机制,主要针对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分析的要求,组织相关食品安全分析人员,采取科学分析的方法,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信息鉴别、筛选、加工以及归纳和处理的机制。
2.3 完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机制
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报送机制和反馈机制,就是将信息送的内容规定化,流程固定化,反馈常态化。按照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报送要求,确定每次报送的内容,制定报送程序和方法,形成流程。同时在反馈时,要提前做好预告,以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予以上报,同时也及时收到其他部门给予的反馈。一句话,就是要安排好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确定好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报送制度。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职能人员要严格遵守舆情信息报送制度,同时也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信息报送和反馈工作。比如,职能人员对信息按类别进行整理,采取电子传送,结合书面传送等合适的方式,都是应该在工作中必须考虑的。
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发布机制
完成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的收集并进行过相关的分析后,要及时向外部发布,从而达到预期信息引导的目的。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就容易引发受众的不满。应做到网络舆论必须要坚持信息公开、决策透明、传递迅速、渠道通畅。
3.1 确定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按照信息透明公开原则,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通过书面文件或网络媒体定期发布食品安全舆情,可以使大众及时了解食品安全的现状,减少恐慌心理。
3.2 确立食品安全信息新闻发言人
确立食品安全信息新闻发言人,是根据时代信息发展的要求,定期向大众通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制度。通过召开食品信息新闻发布会,及时传达食品安全信息,解答记者对食品安全政策、措施的相关疑问,及时满足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
3.3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专业网站或合作媒体开辟专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全面发布食品安全舆情信息,注意建立网络舆情检测与发布平台。
3.4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舆情信息检测规定
开展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及时了解基层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定点屠宰等环节食品安全管理情况信息;开展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在食品安全事态未明朗之前,迅速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使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具有主动性和应变性。
4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舆情应急机制
据《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统计,整个2012年度,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共计1942起。这仅仅是媒体的统计数据而已,事实上还有没有报道的安全事件也不在少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性的特点,要求要做好食品安全舆情应急机制工作,能够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为舆情引导做好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4.1 做好食品安全舆情应急预警
一是定量预警,主要是在收集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敏感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方法预测和分析信息,准确预测,确定危机预测结果,提前及时处理。再就是定性预警,即通过各领域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分析评判平台进行预警。
4.2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每当一个地方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就应该予以启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舆情信息发布工作;同时组织好媒体分析和评论;在事故发生的地方开展讨论会、座谈会、宣讲会,控制舆论态势,引导舆情方向,并及时妥善处理事故结果。要引导好舆情,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保证大众的利益,无论是当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要在处置事故的过程中,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引导好舆情。
5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引导机制,需要涉及到诸多管理部门,要食品制造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大众媒体机构,同时还要牵扯到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上报等人员的分配,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政经费。经费的来源,使用及安排,都需要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因此要完成食品安全舆情引导机制的建设,就必须首先协调好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建立一个食品安全舆情综合管理机制。
5.1 设立食品安全舆情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负责对参与食品安全信息舆情搜集的各部门、各企业、各媒体进行沟通协调。
5.2 确立食品安全舆情引导的资金保障
舆情引导这一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形成以国家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明确各级财政专项拨款,二是筹集社会资金,三是罚没的食品安全事故企业的罚金。
制定跨部门人员流动工作的流程、职责和薪酬办法。
5.3 设立食品安全舆情信息联络员制度
食品安全信息舆情引导涉及到诸多的领域和部门,有视频企业、监管机构、媒体机构还有政府部门,要使各部门信息保证畅通,需要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保证各方面信息的畅通,减少重复工作和无用工作。
5.4 确立组织保障机制
在完成食品安全舆情调查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保障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组织内部能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5.5 完善食品安全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体系
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需要既懂得食品安全知识,又懂得信息搜集知识,还是信息分析方法的多面手。因此,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组建一支网络宣传员队伍, 培养 “意见领袖” , 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二朋.从英美应对疯牛病事件成败经验看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年11期.
[2]纪红.互联网舆情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马晓筱.2011年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研究[D].西北大学.
[4]张越.蒙牛致癌门事件中新媒体舆论的作用[J].新闻世界,2012年5月:97.
[5]朱小阳.政府如何运用网络媒体调控群体性事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5月:8.
[6]李婷.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蒋洛丹.网络舆情与引导机制探究[J].今传媒,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刘前红,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