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蓉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86-02
【课前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和教师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手,或多或少有包办的痕迹;有的教师放手过度,变“填鸭式”为“放鸭式”,没有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基于这两种现象,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在课堂实践中把握学生“学”和教师“导”这个度呢?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
【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问:请问你家是谁当家?你有没有尝试当过一次家?
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之今天我当家
(评析:拉家常式的谈话设计,使学生轻松愉悦,调动其主人翁意识。)
二、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洗衣拖地情境图。
问:你可以怎么安排做这些事呢?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
学生得出两种方案。问: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有的事情 可以 同时做
有的事情 必须 先后做
追问:为什么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尽量同时做?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洗衣拖地”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统筹方法,为接下来学习例题中更复杂事情的合理安排做了充分的铺垫。)
(评析:教师寥寥数语的“导”,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方案,自主选择更优方案,自己得到感悟。“导”得精辟,“学”得自主。)
三、例题呈现
课件演示例题情景图。
师:图上你看懂了什么?谁来说说要烧水沏茶,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大概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6件事的卡片)
(评析:细节决定品质,虽然是说图意这样的小细节,教师也不放过让学生自己理解发挥的机会。说烧水沏茶的具体事情时又体现了教师“导”的重要性。一主一导,教学相长,相辅益彰。)
四、探索问题
(一)讨论
师:整个烧水沏茶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有两种学习方法让你们来选择,第一种是老师直接告诉你烧水沏茶的最优方案,第二种是让你们先试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看看能不能自己得出最优方案。你们想选择哪种学习方法?(学生选择后,教师再提出操作要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老师不急着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而是先卖个关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是直接告之,还是自己得之,再次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评析: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一改以往老师要求学生怎么学就怎么学的呆板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汇报
师:请各组组长上台来展示并汇报你们组的方案,台下的同学注意认真倾听并给予点评。
(设计意图:在组长汇报方案的同时要求学生给予点评,既使台上台下产生互动,又激励学生敢于求异求真、敢于表达辩解。)
(评析:整个汇报点评的过程,老师都不参与,真正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由于每个组的方案是任何人都无法预知和操控的,合理的、不合理的都可能会出现,所以这里学生们的相互点评交流成为本节课最出彩的亮点,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三)理解流程图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方案全过程的简图,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你能看懂这个图吗?说说看?
(评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流程图,所以画法由教师直接呈现,但图意可以放手由学生自己去理解。该给的给,该放的放,这个度把握得很好!)
(四)理解算式
师:按照这个方案,怎么算出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 1+1+8+1=11(分钟)
师:为什么不需要加上洗茶杯的2分钟和找茶叶的1分钟?
(评析:从算法上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体现了“导”的作用。)
(五)比较其他三种合理方案,凸显最优性
①如果这些事情全部一件一件按先后顺序做,需要多少时间?(14分钟)我们的方案节约了几分钟?(3分钟)
②如果烧水的同时只找了茶叶呢?
③如果烧水的同时只洗了茶杯呢?
师:通过比较其他三种合理方案,你又想说点什么吗?
总结:对,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
(设计意图:合理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最优的也不一定是唯一合理的。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其他方案虽然合理,但存在时间上的缺陷。)
(评析:这个比较的环节,使学生的理解得以升华,更加深刻的懂得了运筹思想的核心,再次体现了教师“导”的重要性。)
五、拓展练习
1.孝心最美: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
2.露一小手:洗米锅洗米2分钟、用电饭煲煮饭30分钟、洗菜切菜20分钟、炒菜15分钟。
六、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1.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洗衣拖地、烧水沏茶、倒水吃药、炒菜做饭都是学生非常常见的生活场景,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把教材融入到熟悉的场景中,再结合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张弛有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应有老师精辟的点拨、适时的引导与点睛般的讲解。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导与学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总之,这节课我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的高度。整节课是一个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中我以人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把握了导与学的合理度,确保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