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小班教学的科学性

2016-05-30 17:41付正大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班思政高职

付正大

【摘要】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思政课大班授课的局限性,并从课堂管理,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阐述了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高职 思政 小班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999年以来高校的连续扩招,使得高校大班教学的情况加剧、教学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高职院校思政课采取大班教学形式的比例逐步提升。有调查发现,班级规模多在100人以上,有的高达200多人甚至300人。传统的大班化课堂空间格局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优越性,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但这种授课模式对于教师在课堂控制能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思政课的课程改革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模式把一个个鲜活迥异的学生统统嵌入差异不大的“模子”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忽略了不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基础的差异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另一方面也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新时代个性化教學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二、思政课大班化教学的局限性。

1、课堂控制难度较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由于师资力量相对紧张,而思政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程度不是特别高,因此大班授课对于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控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62%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比较枯燥,而高达84%的学生承认在课堂上有玩手机、打瞌睡、看小说等行为,45%的学生曾经逃课一次以上,17%的学生承认自己经常逃课。目前思政课普遍采取大班授课,增加了教师管理和控制课堂的难度,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2、大班化教学方法在教育学层面的局限性。 “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在大班授课制的座位编排模式中,课堂上存在着一个“活跃地带”,即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对于在“活跃地带”内的学生,由于距离较近,教师通过眼神、表情、举止将自己的关注和期望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学互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处于“活跃地带”以外的学生则很难与教师建立有效的互动,得不到教师的积极暗示和及时反馈,因而在课堂上行为散漫,对课堂活动退缩、旁观、反应冷漠。

3.大班化教学方法在信息传播学层面的局限性。所有学生均面向教师,而学生没有对视的机会,要对话只能转身或者扭头。这种空间格局虽然最适合于教师发送信息、学生接收信息,但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是说,这种课堂空间格局设计的本意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倾听教师的讲授,而尽可能减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杜绝所有可能影响师生单向信息传输的言行,学生之间不能交头接耳,甚至要目不斜视,坐姿端正,让学生成为一个个绝缘的个体全神贯注地接收教师注入式的教育。

三、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其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帕特·本等人在其报告中指出:“小班增加了更多的机会以进行更加即时与更加个别化的教学,更好地匹配每个学生的能力与提供的教学机会,更多地了解每个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以及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个别学习者的需要。”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思维方式以及个性品格。在大班教学中,个体的差异性被忽视,影响学习结果的最大变量是教师的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但是在小班教学中,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他们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获得了个体表达的自由与机会,并且彼此相互关心、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使良好的个性品格得以养成。小班教学所创设的良好文化环境,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2、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BTES研究以及CSIP领域研究表明:当班级规模变得更小时,学生的注意等级将会更高。与大班相比,在小班教学中,学生将会花费更多的“任务时间”,有更高的注意等级和学习积极性,这将会促使学生行为与情感表现的提高。在小班教学的情形下,课堂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纪律的维持、学习状态的调节都变得相对轻松,教师的课堂管理负担大大减轻。在CSIP研究中的教师指出,在小班教学中,学生的相互干扰更少,潜在的纪律问题可以很快地得到确定和解决,因而较少有纪律问题出现。这将使得教育活动能在更好的班级氛围中开展,使得学生能更加专注于所参与的教学活动。

3、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社会学家Mehan指出,传统教学对话的构造由教师主导的提问与提示、学生回答及教师的评价3项要素构成。课堂中“提问、回答、评价”三个要素反复进行,直至学生说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这虽然确保了教学内容的指向性和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但压抑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而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应主动让度提问、评价的话语制动权,将师生之间的话语落差削平,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合力探索未知世界。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动时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这既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又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质疑、表达见解以及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频繁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讨论更能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利于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猜你喜欢
小班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