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鑫
【摘要】在很多外国文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往往简短有趣而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典故是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也是每个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典故英汉翻译技巧在英美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英美文学中一些经典典故的来源及翻译方法,并与之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技巧。
【关键词】典故;英美文学;翻译技巧
一直以来,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运用典故。在很多的典故中,都是语言简炼,寓意深刻,蕴藏着本民族的智慧结晶。很多英美文学运用典故使得整个文章大放异彩,小的来说,运用典故反映了一个段落的主题;大了来说还能折射出整篇文章反映的主题。我们都知道,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都有希腊神话和《圣经》的一些典故存在,当然还有很多典故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这些典故的翻译是译者需要准确把握的,如果译者不能正确了解某个典故的出处来源,也就不能了解典故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就不能真正的传达出原著作者的真正意图。另外,掌握典故的翻译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英美典故的来源
由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具有独特性,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也是有别于我国。我国幅员辽阔,其中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更不用说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了,显然有很多的文化差别。从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英美文学经常采用的典故,大致有如下几种来源:
1.古希腊神话故事。西方文化的源头也是相当地具有文化积淀,其中我们目前能够能够了解到的最早的西方文化便是古希腊时期。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经过劳动人民的口头传播,先后流传进入西方很多的国家,并在后来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比较早的作品就是《荷马史诗》和《神谱》,后来古希腊的诗歌、戏剧等著作也先后将其记录下来,整理出的作品就是我们现今口耳相传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里面有很多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到今天,英美文学中用到的一些典故很多都是是出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简单的语言后面是一个漫长的寓意丰富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也更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据调查,很多读者还是非常愿意接受文章作品中用神话故事来解释深层次含义,一方面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可读性更强。
2.基督教的《圣经》。《圣经》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一本书,《圣经》包含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基督教的《圣经》提供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和经典典故,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典故便是源于这部书。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熟知,至今全世界的人们都认为人类的祖先就是亚当和夏娃,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正是出自《圣经》。亚当是泥土的意思,夏娃是生命的意思。上帝创造了伊甸园,在伊甸园里种上了“知善恶树”。神对亚当和夏娃说:除了这颗“知善恶树”,伊甸园中所有树的果实都可以吃,亚当和夏娃对这个禁令感到好奇,却还是遵从着神的命令。但是有一天,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偷食了禁果,然后又把禁果给了亚当,没想到亚当也吃了禁果。上帝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得生气,为了惩罚他们,将他们驱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亚当和夏娃被惩罚,在人间体验生死疾病等的痛苦。《圣经》中还有很多经典的典故,例如耶稣的故事等。
3.经典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经典作品里典型的人物都会被大众所熟知。当该种文学作品深入人心时,便会衍生出一批典故。中国经典的人物形象例如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作品的经典人物已经成为典型。西方作品中,莎士比亚戏剧里的经典人物形象:哈姆雷特、罗密欧、麦克白、奥菲利亚等。这些经典的故事桥段也经常被人们所演绎。同时一些经典的台词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习语,例如“Pride goes be-fore a fall”是“骄傲使人落后”的意思等。除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外,其他一些代表作家的作品也为我们的文学和生活提供了诸多典故和习语。
4.寓言故事等其他来源。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一种人生真谛或者社会道理。这些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够起到以简短语言表达文意的作用。比如“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这句习语直译为:把蛇放在怀里。源于《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意思是恩将仇报的意思,如果不知道这个典故,就可能表达不出寓言的深层次意思。
二、常见的英美文学典故翻译方法和技巧
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往往都是通过简洁的文字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传递给读者一种顿悟。因此,一个译者要想翻译好自己的作品,必须要努力多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反复弄清楚这些典故的出处,再用恰当的方法来翻译出这些典故。一般来说,英美文学在运用典故时常用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译方法。直译是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其实这种直译法并不是简逐字逐词的翻译,而是在遵循原著基本主题的情况下,通过直接的语言转换成所译语言的一种翻译方式。这种方法适合于英文的典故与中文典故基本相互对应的情形。这样的一种直译能够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典故的内涵,同时感受到英美文化的特点。这种翻译方法比较直观,如“鳄鱼的眼泪”“披羊皮的狼”等。
2.套译方法。英美文化与我国的民族文化大有不同,能够直译的比较少见。套译法适用于英汉典故与中国典故存有共同意义的情形下。通过中文意思相近的典故或者习语将英文原意表达的同时也避免了直译带来的语言过于直白、文学色彩缺失等问题。例如,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习语。
3.意译方法。有些英美典故出自西方本土的习惯和习俗,在中国典故中找不到能够套译的典故,所以就比较费事,直译和套译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那么我们不妨采用意译的方法来进行翻译。意译所强调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保持原著中文段的本身含义为前提,不能失去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否则意译过来的典故就不能使读者理解。例如: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指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如果直译,那么就是“失去导致得到。”如果译者不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恐怕很难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意思,那么其中“因祸得福”的意思也将不复存在。
4.增译法。增译法是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拔高,其实本身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增译法可以让读者体会到本民族的特色,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融合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值得借鉴。例如“Whil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这句英文,单纯从字面意思是解释就是:当活着的时候,就会有希望。译者完全可以用增译法来翻译,用中国的习语来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翻译,读者读起来会更加有趣,也有可能会会心一笑。
结语
在现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英美文学已经普遍的走入很多中国人的视野之中。中国人通过阅读英美文学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所以,一个译者的职责便是通过翻出更准确的作品,充分表达出原著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千千万读者体会到更加原汁原味的作品感受。这就要求译者运用更多翻译技巧完成自己的翻译工作,为读者带来畅快的读书盛宴,也可以促进文化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吕钱钱.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2]张丽君.论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3)
[3]吕程.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分析[J].英语广场,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