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

2016-05-30 15:30亢茜
资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农牧民经济社会

亢茜

【摘要】西藏地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帮助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西藏无论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的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得西藏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党中央根据西藏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及其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加强了对西藏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这对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西藏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效的到了提高和改善。

【关键字】中央西藏座谈会;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姿多彩,宗教活动多种多样,社会发展状况又极不平衡。西藏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经历六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西藏已经摆脱了原来落后封建、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社会,成为了一个逐步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各方面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大大有了改善。

一、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

中央分别于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以及2015年分别召开了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出了指示,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对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西藏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效的到了提高和改善。对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以及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1980年3月14日-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向中央汇报了西藏方面的工作并且与会人员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讨论了西藏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以及西藏地区的整体工作情况。会议整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总方针,一切从西藏当地的实际出发,对指导思想也进行了拨乱反正,确立了西藏这个时期的工作总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由于西藏地区的情况特殊,党中央也针对当地的情况提出了有关西藏今后工作所应注意的八项方针。中央政府也在《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巩固汉族同藏族、维族、蒙族和其他边疆以及内地各少数民族的团结,改善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2.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对西藏的特殊性进行了一次“再探讨”、“再认识”,对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在肯定工作的同时,对西藏当时特殊环境的下一步社会经济工作做了全面性的部署。会议对如何加强西藏地区经济建设,以及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藏实际特点的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会议最后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对西藏地区所提出的长期任务是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开发当地能源;进一步对当地农牧林业和民族手工业实行放宽政策;积极办好教育事业,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对外开放,对内加强交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统战、民族、宗教工作;认真培养民族干部,提高思想、工作水平等。

3.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国家领导人在1990年7月11日在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中提出,西藏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西藏各族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这是在当时西藏地区政府首次提出完整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并且于1990年7月20日得到来西藏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的全面肯定。从此之后,西藏地区财政收入的自给率由负转正,西藏结束了长达21年的负增长历史。因此,“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被定为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在2001年的西藏第四次工作座谈会中被确定为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在“一个转折点”后的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被称为“两个里程碑”。

4.中央第五、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2010年1月,中央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对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各方面的成绩和历史经验做出了总结和分析,对西藏当时工作所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做了说明。对西藏地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做了明确指示,并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除此之外,会议还确立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不仅要更加注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要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扩大与内地的交流合作。这次会议不仅仅回顾了前面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各项成果,也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央第六次座谈会作为一个新的契机,西藏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次会议不仅仅打开了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加强了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为团结美丽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保持了基本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继承性发展时期。

二、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经济社会的经验总结

1.西藏经济社会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思想解放不够。党中央为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西藏自治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实现西藏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了一系列的举措,保证西藏经济的发展。但是,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依然陈旧,面对一些历史机遇问题思考发展的办法不多,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对待一些事情上,仍然存在等待、观望、计划经济、小生产、地方保护等旧观念仍然存在,导致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二)投资环境不宽松,体制改革滞后。西藏当地一些地方的投资体制改革滞后,农牧民的小额贷款手续复杂而大额贷款“门槛”过高,除此之外,一些投资环境仍然不够宽松,政策透明度不高,部门限制较多,咨询服务不周,致使招商效果不好,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不够明显,主要的经济配比还是依靠国家投资为主,这样的局面难以改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在执行中仍然困难较多,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小,社会保障资金自筹能力弱,各级财政压力大,对社会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企业活力不足,经营面临困难。西藏自治区的国有企业面临三大困难。一方面,企业的坏账较多,有些企业已经无法自己经营,主要依靠国家每年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资金不足,运行的成本不够,又缺乏创新的机制,致使企业无力扩大经营。再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较多,而企业的社会保障统筹资金又非常少,退休人员无法进入社会保障渠道,企业又无力支撑,这样的恶性循环制约了企业的改革。

(四)农牧民增收的办法不多,渠道较窄。中央政府虽然对西藏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首要任务来抓。国家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开展多种经营的输出形式,大力增加农牧民的现金收入,但是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大部分地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办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自然条件较差的农牧区增收的渠道就更窄了,力度明显较小,效果也不够显著。

2.对待西藏经济社会当前面临问题的举措

(一)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如今西藏各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正处在向前发展的阶段。如果仅仅依靠良好的愿望和一般的号召力是不够的,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因此,实践对于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和当地政府也应当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当地干部的实践自觉性。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三严三实”的中心思想,努力做好当地的宣传思想工作,教着群众学,带着群众干,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更新观念。只有让群众参与了实践,才能够让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中央召开第五、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工作就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党中央要求西藏不仅仅在西藏实行改革,还要从西藏的实际出发,深化西藏各项工作的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和运行办法,促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西藏当地政府还应当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当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中央应继续加强对西藏实行的特殊性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西藏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使得西藏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与全国同步,还应当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增强企业活力,加大“造血功能”。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的向西藏地区“输血”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西藏的“造血功能”。只有西藏地区能够自我创造和运行,才能够使得西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应当一方面给予当地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努力调整和消除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一些坏账,使得改革后的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进行资金援助,使得当地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创新力。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对当地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允许当地人才的流通,用一些奖金或者绩效的方式来鼓励市场人才资源合理流通,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四)大力增加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据统计,西藏80%以上的人口都聚集在农牧区,没有农牧区的发展,就没有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农牧区不发展,会大大制约整个西藏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一方面应当调整农牧区的产业结构,政府应派去相应的专家,对农牧区的产业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还应当调整农牧业、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的结构。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发展当地的优化农产品。再一方面,当地政府应推广和发展多种经营。西藏当地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刚刚发展,一些新兴产业的潜力巨大,发展多种经营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也可以提供多种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王小彬.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年[M].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N].人民日报,2004-05-24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农牧民经济社会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