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山野丛林间,红蓝两队穿行在高高低低的拓展竞技器械中,真人CS激战正酣;围墙旁侧,充满历史沧桑的马冈书院静谧伫立,无声述说;村口公路上,刚刚结束定向越野的营员列队而行,欢声笑语;几公里外,生机盎然的青年农场内植物长势良好,烧烤晚餐准备得热火朝天。而为这些活动片段作为背景的则是蓝天、绿树,夕阳晴空下泛着柔光、黄棕相间的营地宿舍。
这就是我在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冈村的马岗青年营看到的情景。虽然马冈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此情此景却让我产生了一种“不辞长做马冈人”的恍惚感。因为除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我分明感受到一种理想的光辉。这种光辉和一位名叫佘永亮的人有关,他曾经只是马冈村的一个普通青年,到现在却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他从马冈走出,但不曾忘记根在马冈,梦也在马冈。
不忘根本,致力于农村环保
采访佘永亮当天,恰逢他有客人来访,所以当面交流的时间仅仅只剩了一小时。然而就是在这段有限的时光里,通过简短的交谈、快捷的沟通,已足以让我把之前了解到的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有序。言语间、笔触下,一个有为青年的形象开始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作为佛山市“十大环保之星”和“第三届顺德十大杰出青年”,佘永亮在广东环保届早已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并不十分为人知晓的是,他自1994年创办“永亮集团”以来,目前集团旗下已有六家企业——其中有帮他奠定事业起步基础的“永亮厨具”,也有目前作为主营方向的“亮科环保”、“马岗青年营”,公益性社会企业“永亮善品”,还有两家特色餐饮企业。虽然分属不同行业,但几项产业却都各自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相辅相成的局面。
从厨具行业跳到环保行业,这一“突转”似乎颇令人始料未及。不仅如此,“亮科环保”还独辟蹊径地将自己的业务重点放在了农村环保上,更是让人感到“不走寻常路”。“为什么选择农村环保这一块来做呢?”对此,佘永亮的回答如是——“因为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的情况很熟悉,知道农民的艰难,也了解他们的需求。改革开放后经过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农村的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破坏。城市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农村环境问题有时候还容易被忽略。国家目前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正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做企业的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而我内心里也非常想为农民朋友们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让他们不再受污水、垃圾的困扰,都能在优美的环境里健康地生活。”
“那你们在农村环保整治方面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又掌握着哪些核心技术呢?”
“说实话,做农村治污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主要以通用技术为主,更主要的是两个元素:一是良心;二是综合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我觉得我们亮科的最大优势就是统筹解决农村系列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帮政府主管部门大大减轻压力。我们的团队因为对农村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能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展整治,全方位地立体提升环境。”
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他们完成的工作,佘永亮特意举了一个陈村镇青云小学片区污水治理项目的例子。他说:“对这里进行升级改造的初期,有很多不明事理的村民阻挠施工,我们做了大量开导工作,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最终说服村民,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就被评为广东省环保示范技术项目,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在具体施工中,“亮科环保”对于这一片区的治理主要分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开展源头治理,铺设管网,把污水收集起来,引到专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经过生化处理达标后,才排入河涌;污水处理系统选择半地埋式,地面建成一个休闲观景平台,既节约了土地,又没有任何异味;对原有受污染的池塘采用清淤、种植生态护岸及放浮岛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采取溢流排洪措施,暴雨期雨水可直排也可以通过排洪水泵强排,以缓解内涝;在河涌岸边建收集管网,下边打支护防止塌方,上边再修建人行道,既可保护管道又可美化环境,为行人提供方便。
“效果到底如何,你看看这几张图就知道了。”一边说佘永亮一边递给我几张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果然从图中能够清晰看到升级之后的青云小学片区状况大有改观,变得水清林绿,井然有序,一派花园式现代农村的景象。
“除了这里,我们还完成了广东省内和江苏、重庆很多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其中马中安置区污水净化系统是顺德区首个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工艺建造的公园式污水净化设施。我们不断提升技术,研发低动力能耗、操作使用简便、运行维护成本低廉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以及河涌生态修复,与中科院、广工等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深度开发现有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开始试点应用了。接下来我们也想在广大农村环保领域更多地做点事情,为了事业的发展,也为了大家都能更好地生活。”
出身贫寒,凭毅力实现梦想
同时经营六家企业,对于常人来说恐怕已是超负荷“运转”,深感分身乏术,但佘永亮除了身担集团董事长这一要职之外,竟然还在其他七家组织和团体中兼任职务。他是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佛山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顺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顺德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理事以及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会长,真可谓是一专多能。
佘永亮的这种如“三头六臂”一般的时间管理,不禁让我想起那句常说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可是到底能不能挤出,又能挤出多少,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凭的是勤奋与责任,而这些正是佘永亮身上最突出和宝贵的闪光点,伴随着他一路走来。
佘永亮是家里九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顺商传记》的采访拍摄中把他称为“拼命九郎”。回顾佘永亮的经历,完全是一部励志的个人奋斗史。他自幼家境贫寒,曾几度面临辍学,初中毕业后,因为负担不起学费,一度不想再继续求学,后来依靠同村乡亲、香港顺德联谊总会首席会长罗景云的资助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在高中他也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只为早日工作,贴补家用。
出了高中,佘永亮放弃了进入高等学府继续自我提升的梦想,而是来到顺德的一家工厂上班。很快,他的才干就得到了厂里领导的赏识,决定由工厂出资送他到华南理工大学进行定向培养。曾经以为高校和自己失之交臂的佘永亮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华工”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但是世事难料,学成归来的佘永亮还没来得及一展拳脚,工厂的经营便开始走下坡路,佘永亮不得不离开这里,又来到马冈村的乡镇企业再度求职,成为一名走南闯北的业务员。为了更好帮助工厂经营,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将中国的沿海发达城市全部跑了一遍,吃了很多苦头,也增长了很多见识,在不断的磨练里迅速成长,也为其后自己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94年,佘永亮聘请了几名工人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永亮不锈钢制品厂,真正实现了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心愿。虽说当时工厂规模非常有限,只是几人而已,但是佘永亮本人却是志存高远,将韩国浦项制铁创始人、有着“铁钢王”之称的朴泰俊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朴先生实业报国的情怀令他很受鼓舞,让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曾轻易言弃。
之后佘永亮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卓越才华,不但将永亮不锈钢制品厂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永亮(厨具)工程有限公司,而且巅峰时期,他创办的企业达到十几家,甚至涉足包括电梯企业、环保直饮水和顾问公司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真可谓多财善贾。
但后来佘永亮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经营策略,他觉得毕竟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做多不如做精,做大不如做强。”于是毅然把曾经付出心血的几家企业都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转给了合伙人,自己只专心经营教育和环保两项事业。特别是对于“亮科环保”,他更是寄予厚望,他认为这是个充满朝阳的行业,在新的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必将大有作为。他也决心一定要帮助农村的居民切实改善居住环境,真正让他们从中受益。
投身公益,用爱心回馈社会
风雨兼程20余载,如今的佘永亮已然是事业有成、资产丰厚,但青少年时期艰苦的经历,却让佘永亮更有着一份感恩和悲悯之心。他希望能像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那些人一样,以自己的付出,助力他人、回报社会。所以百忙之中,佘永亮也会经常抽出时间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公益事业之中,并由此调侃自己有点“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份“不务正业”却让他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值得尊敬。
他关心艺术,创办了“丹青翰墨园”,每月定期组织书画作家创作沙龙活动,提供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他出资举办“永亮杯”千人书画即席创作大赛,努力推动本地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他还多次组织书画艺术作品慈善拍卖会,为儿童福利院筹集善款。
他关爱老人,多年来热心于家乡的敬老事业,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给马冈村的全体老人发红包、送温暖,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他关怀青少年,2010年,他作为主要发起人,首期筹资60万元,成立了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并当选为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突破传统的青少年直接帮扶模式,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走出一条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新路子,同时创造了顺德改革中的多个第一。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马岗青年营也是令佘永亮投入了极大热情的项目,他创办这所拓展基地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训练科目,让青少年们打磨意志、锤炼品格,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他关注残疾人,组织残疾青少年积极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发挥体育精神;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真正让他们实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2014年1月,佘永亮出资创办了“永亮善品”咖啡厅,专门招募了残疾青年担任日常服务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永亮善品”的成立,不但为有志的残疾青年提供了安心的落脚点,也开创了顺德民营企业创办社会企业的先河。
“永亮善品”咖啡厅坐落在顺峰山公园的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旁,虽然只是面积不大的一间板房,但是周围绿树掩映、楼台古朴,创新中心的各种展示栏以现代而清晰的方式宣传着公益、互助、协作的理念。咖啡厅内,架子上是永亮集团获得的一些奖杯和证书;墙上是很多客人有感而发的留言和各种活动的照片,四周还有很多装饰品和小摆设,把氛围装点得温馨而亲切。
咖啡厅负责接待的小伙子问我们想喝点什么,说这里的咖啡还是比较正宗的,于是我欣然点了一杯现磨的蓝山咖啡。很快,浓郁的咖啡香气便弥漫在小屋子里,让人更加有了一种松弛和柔软的情绪。
磨咖啡的小伙子名叫阿冲,是个聋哑人,只会讲几个简单发音的词语。但是见到有人来,他很热情地用手语和我们打招呼,举止得体、态度自然,丝毫也看不出有任何的自卑或者怯懦,流露出的是自我实现得到满足后的幸福。这种常人容易忽略的“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真的在一瞬间让我动容,所以在他给我端上咖啡的时候,我报以他一个大大的微笑和一句由衷的“谢谢!”而他也同样“回复”给我一个阳光的笑容,并配合着手语用不太清晰的发音告诉我,这个手势的意思就是谢谢。
是的,谢谢阿冲,他的笑容让我的记忆很久都定格在那个和煦的深秋午后,心情一片阳光;谢谢佘永亮,有时候我们耻于谈钱,是害怕它过于冰冷,没有热量,而许许多多像佘永亮一样为弱势群体坚持付出的人们,是他们让财富更加有爱,让心灵格外温暖、让梦想持续发光,让世界呈现出充满善意和感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