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之后,汇率怎么了?

2016-05-30 11:01:24万钊
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1期
关键词:背离宏观当局

人民币“入篮”的评估及建议与近期金融改革路径相一致,并为“后SDR”时代的金融改革提供前瞻性指引。

12月1日,IMF执行董事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但是与市场预期相反,自11月初,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维持稳定,反而走出了单向小幅贬值的走势,波动率也同步放大,在岸(CNY)汇率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人民币谋求加入SDR货币篮子,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中国近期的金融体系改革,如果我们分析IMF在7月份完成的SDR初评报告中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建议,并与近期的改革措施相对应,会发现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

建议1:人民币需要一个对美元的市场化汇率,以便于对SDR货币篮子进行定价。目前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改革1: 8月11日,央行启动汇率中间价改革,中间价将由前一日收盘价、外汇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三个因素作为主要参考,通过一次性贬值的方式矫正过去中间价与市场价背离的问题。

意义:“811”汇改引起了市场的巨大震动,但在IMF初评报告中有章可循,其明确提出了“人民币中间价不是基于真实市场交易,而且与在岸汇率价格有2%的背离”,而这正是“811”汇改的核心目标。

建议2:IMF成员国需要进入在岸市场的通道,以便于通过在岸汇率价格交易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

改革2:9月22日,央行批复同意汇丰香港和中银香港在银行间债市分别发行10亿元和1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

9月30日,央行开放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在内的各品种外汇交易。

11月25日,首批境外央行类机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成备案,正式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意义:预计银行间外汇市场将进一步向国际投资人开放。产品创新手续简化,对冲手段不断丰富。熊猫债市场也将继续开放。

建议3:在岸(CNY)和离岸(CNH)汇率的背离,使得无法通过CNH市场实现对CNY头寸的完全对冲。

改革3:9月23日,央行通知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

意义:IMF初评报告指出由于资本管制及其他限制,造成了CNY与CNH的背离。因此央行进一步打通CNY与CNH市场,并着力降低IMF成员在CNY市场的操作成本。另外我们也观测到,央行疑似数次在离岸市场进行干预,以促使CNY与CNH收敛。

但是笔者注意到,IMF在11月的终评报告中指出,CNY与CNH的背离在“811”汇改后更加明显,但是IMF认为,随着SDR份额持有人可以更加便利在CNY和CNH两个市场同时进行操作,CNY与CNH的背离被定性为“可控的”,不构成人民币入篮的障碍。因此我们观测到,自11月之后,对于CNY与CNH的背离,央行并没有采取明显的干预措施。

建议4:人民币需要提供合适的市场化利率,便于确定SDR货币篮子的利率。IMF成员可以便利的交易该利率工具。

改革4:7月14日,央行允许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

9月15日,央行决定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

10月9日,财政部宣布从四季度起,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

10月24日,央行在降准、降息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意义:人民币“入篮”不仅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也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IMF终评报告中提出,短期国债市场发行需要进一步透明化。笔者认为,人民币“入篮”意味着3个月国债的关注度和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预计3个月国债利率将成为央行构建利率走廊的重点关注利率,其有望与3个月SHIBOR一样,成为各类利率衍生品的定价标的之一。

笔者认为,如果回溯近半年来金融改革的路径,其与人民币“入篮”的相关要求相一致,因此人民币“入篮”的相关评估和建议,也将为“后SDR”时代的金融改革提供前瞻性指引。

我们首先来人民币“入篮”后出现贬值走势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SDR货币篮子调整只是账面调整,只有当SDR份额持有国自愿交易SDR份额或者IMF指定国际收支顺差国向逆差国购买SDR份额时才会发生人民币交易,而且SDR新货币篮子的生效期为2016年10月1日,因此人民币“入篮”在当前并不带来人民币的真正需求。

与此同时,人民币“入篮”要求在岸(CNY)和离岸(CNH)市场都要提供更加市场化的汇率,这就要求货币当局要退出日常的市场干预。当前美国经济稳定复苏,而中国经济面临继续调整的压力,中美经济基本面出现背离,而且中美货币周期不一致将推动利差收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偿还外债,逐步调整负债结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仍然存在贬值压力,而货币当局退出日常干预使得贬值压力得以释放,因此预计贬值过程仍将持续。

但是笔者认为,货币当局退出日常干预,不代表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撒手不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也不阻碍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对于货币当局而言,未来的政策关注点将不再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具体点位,对于一个国际货币而言,其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就决定了升抑或是贬值都将成为常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适当保留资本管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中国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将成为货币当局下一步的核心工作。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对资本流动实行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下表总结了部分经济体实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做法,我们发现:宏观审慎措施更多的使用在“抑制资本流入”环节,但是,宏观审慎措施在“抑制资本流出”和“阻止本币贬值”方面效果并不理想。新兴经济体的实践表明,当出现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出的时候,单纯依靠宏观审慎措施,是不够的。

笔者认为,宏观审慎和资本管制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协调、各司其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刚刚开始,国际化基础非常薄弱,而且中国境内主体积累了大量的境外外债敞口,简单的放弃资本管制、仅仅依靠宏观审慎措施是不够的。未来宏观审慎措施更多适用于资本流入环节,预计货币当局将进一步放宽资本流入的审批和限额,对资本流入的监管由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的实时监控,并通过调整资本流入的综合成本来管理资本流入。 未来资本管制措施仍将存在一段时间,并更多适用于资本流出环节,当前中国资本流出的压力仍然较大,笔者在前文《外汇储备需要挤干“水分”》中提到,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境内主体积累的境外外债余额接近1万亿美元,在这些外债头寸没有得到充分化解之前,货币当局并不会放松资本流出的管制措施,近期货币当局收窄部分境外机构人民币融资渠道及对RQDII进行窗口指导等即是例证。

(本文由腾讯·财经观察提供,作者万钊为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

猜你喜欢
背离宏观当局
宏观与政策
地方政府债务与瓦格纳法则的背离
宏观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3
职业选择与真实需求的背离——基于职业锚与工作特征匹配的调查
管理现代化(2016年6期)2016-01-23 02:10:57
宏观
剖析货物流与资金流相背离的原因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40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当局绩效分析
宏观资讯
价差背离频出 不宜再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