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艺术品在古代很普遍。中国古代由个人或机构专门定制烧造的瓷器,称为定烧器。从唐代贡瓷至宋代及其后的官窑,皇家定烧的御用瓷器不断,代表着历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准。相比作为流通商品的普通民窑器物,定烧器通常带有定制者的主观意愿和审美情趣,特别是达官显贵、豪商巨贾、名流高士的定制,因为显示着其独特品位和身份而不落俗套,也成为历代瓷器的珍品。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所有艺术品或艺术工程都是定制。定制者包括教会、修会、行会、政府等,也包括家族或个人,定制除了对原料、尺寸、价格、交货时间有严格规定,对艺术题材、内容、风格等也有严格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品的面貌。
近两年,定制艺术品在国内市场渐热。较早被报道的提供艺术品定制服务的中介机构,是艺宴商城和原色艺术网,前者推出了紫砂、瓷器、书画定制,网站的全部合作艺术家均可提供定制服务,后者的业务涵盖了高端艺术收藏品定制、高端会所与居室装饰品定制、高端商务艺术礼品定制、个性化创意礼品定制。在2014年的温州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书画艺术展区推出私人定制,市民用手机选择艺术家、提出个性要求,即可买到独一无二的艺术品。2015年4月上海玉恒堂推出的大师玉雕定制中心,聚集了一批老辈玉雕大家、当代玉雕大师及新生代玉雕名家,买家可根据个人审美诉求定制。定制艺术品与国人生活越走越近。
艺术品定制特别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个性消费最初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属,但随着人们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情绪化,当代社会进入了注重自我情感的感性消费时代,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指出的:“不会再有大规模生产,不会再有大众消费,不会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生产、创造和消费。”最个性化的消费品非艺术品莫属。艺术品消费由审美判断主导,而审美判断既依据人类的普遍审美意识,也依赖于个体的经验活动。个人的气质、禀赋、阅历、教养、职业等因素决定了其审美个性,个人眼光、情趣、兴趣、爱好、心境的变化也会使其审美判断经常发生变异,所以,定制艺术品最易于满足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最易于帮助人们在消费中张扬个性。
国内的消费定制,正好适应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之前,居民的收入标准低下且较为平均,消费者消费能力偏低、从众心理强,形成了模仿型的排浪式消费。由市场经济拉动消费后,国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欲逐渐释放,特别是在收入拉开层次之后形成了消费的多层特征,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新风向。进入新世纪后,消费模式愈发向多元化发展,定制在奢侈品消费领域频繁亮相,人们通过定制不同款式、色彩、材质、品质、功能的服饰等消费品,以满足差异性需求。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趋势做出了判断: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个性化消费势必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常态。
定制使艺术品市场具有更多消费属性。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照天性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定制让消费者参与艺术品创作,好的定制艺术品是消费者和艺术家审美判断的高度协调。在非定制的艺术品市场中,消费者只能迎合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定制则使消费者变得主动。定制艺术品带有消费者的强烈个性,消费者完全可以因为喜欢而购买,这与艺术品投资必须猜测别人的喜好完全不同,这也是个性化艺术品消费的市场潜力所在。当然,高端定制代表着奢华和高价,不论在欧美还是在国内,定制高水平艺术品都非普通人所能及,定制热必然需要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