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下我国艺术产业电商的发展现状和前瞻

2016-05-30 10:48魏存明
艺术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共享共享经济艺术

魏存明

摘要:“共享经济”,又叫协作型消费,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每个人多余的时间、技能及其他闲置资源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当今时代倡导循环经济,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促使人们更多地践行“共享经济”,不容否认,“共享经济”正悄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在艺术电商市场并不景气.艺术产业面临瓶颈的今天.艺术买家共享、艺术空间共享、艺术作品共享、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等是不是能给我们的艺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关键词:共享经济;艺术;艺术电商;艺术产业;共享

引言

第一,何谓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又叫协作型消费,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每个人多余的时间、技能及其他闲置资源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当今社会倡导循环经济,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促使人们更多地践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正在悄然掀起一场商业革命。

第二,共享经济产生的合理性。共享经济源自人类最基本的一些行为,是合作、分享、等这些最本初的人性特征的一种高级体现。信誉实际上是一种资本,信誉资本催生了积极、正面的合作性消费,这样的消费过程刺激了经济价值,也在促进社会价值,共享经济对传统消费模式也是革命性的冲击。

一是消费者对消费过程中主动权和透明度的诉求越来越高。共享经济恰好满足了消费者对消费过程的自主掌控。

二是信任危机是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无商不奸…‘店大欺客”似乎成了不成文的消费准则,当他们能够在卖家这里找到情感化的共鸣时,信任感明显增强,消费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三是交易的双方都会受益。供应者通过闲置资源获得了额外收益,消费者也在合乎自己心里预期的选择中满足需求。

第三,共享经济的特征。平台性:供应者、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搭建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个体借助这些平台,分享交换闲置资源,向社会、企业等某个创新、公益或个人项目筹集资金。低成本性:我们以Uber为例,没有线下的门店,只是--+撮合平臺,车子都来自于社会上的车主,用户在打车上的时间和价格成本急剧下降。社交性:共享经济,用户与用户直接连接,在共享的过程中,相互了解和认识,成为了一种认识沟通新方式,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产生了。可持续性:共享经济方式的发展可以让闲置资源合理利用起来,发挥其价值。而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人们的物质浪费和生产过度有所放缓,同时可以促使人们将消费行为转为重复利用现有资源。

1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艺术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其他行业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时代迅速做出转型,艺术行业则是相对迟缓,行业内并无成功的“行业榜样”。近年国内的淘宝、苏宁、国美等电商巨头纷纷高调宣布进军艺术品电子商务领域,然而至今艺术品电商仍无起色。

1.1传统电商模式下的艺术产业市场情况

目前,艺术品市场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如拍卖会、博览会、画廊。2013年,国内艺术品某电商成交额为3.34亿,而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313.83亿元。比较具有互联网嗅觉的传统经营机构已经明显感受到电商的冲击,部分机构已经试水准备进军电子商务业务。我国现有的艺术品电商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依托线下艺术机构的传统艺术品电商;二是主体是独立网上平台的专业艺术品电商;三是已有电商巨头在固有平台基础上增设艺术板块的新兴艺术品电商。无论哪一种类型,表现都远低于市场预期。传统艺术品电商多数仍处于依赖线下实体的生存状态,专业艺术品电商难以抵御成风的私下交易,如转型失败的雅昌交艺网,用户仍然习惯于在论坛里自发组织交易以规避佣金。新兴艺术品电商高调亮相夺人眼球,但后劲不足,淘宝旗下的“淘宝拍卖会”以司法拍卖为主,苏宁易购旗下的拍卖频道已形同虚设,国美旗下的“国之美”、京东的“京东艺术在线”也表现平平。

1.2导致传统电商模式的艺术产业发展迟缓的因素

(1)大众的艺术品消费习惯。艺术品受众不同,消费艺术品对于普通大众仍显陌生,艺术品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培养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需要时间。

(2)传统艺术品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既有的艺术品消费群体对线下艺术品市场的规则和秩序形成了心理习惯,难以适应接受新的交易模式。

(3)传统电商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传统电商之间竞争主要靠价格战,服务质量和产品品质对传统电商本身就是问题,而注重品质和稀缺性的艺术品市场将是更大的挑战。

由于消费习惯需要通过交易累积逐步培养,艺术品本质上并不适合我国目前主流。在传统销售渠道还处在群雄混战的艺术品市场,整个电商都还在打价格战之时,要想发展艺术品电商,必须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2将“共享经济”模式引入艺术产业的可行性探究

艺术产业本身具有其特殊性,艺术品具有文化体验氛围的属性,对作品认知与信任的过程是促成交易的重要环节,体验艺术品价值也是藏家关注的重点。将这些核心的线下体验与互联网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整合电子商务的高效便捷和线下体验的真实生动,引入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尖端技术,使线上交易平台更加高效合理安全便捷,使艺术家、收藏者、艺术品爱好者、画廊和拍卖公司能围绕其进行线上线下双重互动,形成闭环的生态系统。

2.1艺术产业的“共享经济”模式理论设想

(1)交易平台同时是社交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平台首先会吸引到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他们希望自己和作品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率和关注度,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来推销作品无疑是年轻艺术家欢迎的方式。创作动态可以及时分享给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培养潜在买家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固定的用户群,增强平台的粘性和成交率。

(2)将展示和拍卖覆盖至线上和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低成本但覆盖率高的特点,覆盖更多目标人群,积累粉丝和培养用户,同时也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实体空间中,在线下构建好体验和成交的闭环,突破传统的线下展览和拍卖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等物理条件的限制。

(3)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艺术品评价体系。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科学估价,准确获得艺术市场定位,并向线上移动端艺术买家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艺术家的作品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推广,使潜在购买人群迅速扩大,大大加速交易效率。

(4)线上组织发起线下参与维系艺术活动。通过组织发起线下艺术家见面会、艺术沙龙等艺术活动,艺术家和粉丝面对面沟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可以零距離接触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感悟和创作的心路历程。通过交流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艺术家也能通过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反馈汲取创作灵感,从欣赏者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促进艺术家自我的艺术思考。

(5)利用科技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将实体空间虚拟化并上传至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选择艺术家的作品,试挂在任何空间,模拟真实的悬挂或者陈设效果。提升用户的购买体验和自主选择性,进而提高购买的几率和用户的满意度。

(6)线下艺术空间资源整合。在共享经济时代,任何空间都可能成为艺术空间,遍布各个角落的咖啡厅、银行、高档汽车4s店、商务会所、高端卖场、私人订制的健康会所等。艺术品配送至某空间,该空间的职能就马上变成了画廊或者美术馆,而艺术品的售卖双方可以由移动端线上引流,实现了海量艺术品和艺术买家群的零距离接触,解决了物理空间约束的问题。

2.2艺术产业“共享经济”模式的前瞻

(1)技术的飞跃为之提供技术支持。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将打破艺术家和普通大众的壁垒,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艺术,共享艺术;移动互联网使百姓大众随时随地的进行共享和消费,每个人都有了一条进入艺术殿堂的便捷之路;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艺术品和用户社交行为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当前艺术消费和艺术市场的规律和趋势,艺术家在创作选材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分析得出收藏家的喜好趋势,在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营销时,精准地把消息推送给有这种收藏倾向的参加机构。

(2)往艺术专业性、定位精准性发展。艺术品的线下创作和展示有地域差异性、专业门类性的限制,想要立即将“共享经济”模式覆盖全国,覆盖所有艺术门类是不现实的,深耕于部分地域、部分艺术门类则更能有所作为。针对特定的艺术品专业类别,资深的传统经营机构应捉住机遇,把握专业服务优势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深度解读“共享经济”模式,进行产业转型。

(3)将改变艺术品电商格局。一批反应迅速,适应能力强的新兴艺术品电商将拔地而起,抓住“共享经济”模式的新机遇,迅速拓展市场和业务。体系庞大、难以适应转型传统的电商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4)掀起艺术创作普及和大众艺术审美的革命。对于普通大众,艺术消费仍有一定的距离,共享化的艺术消费将使艺术走下“阳春白雪”的神坛。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草根艺术蓬勃发展,平民百姓都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以最生动的方式在平台上分享给艺术的爱好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时代的达芬奇,成为自己所爱好的艺术领域的梵高,成为新一代的毕加索或梵高,掀起一场由“共享经济”模式催生、由网络科技推动、从专业艺术领域蔓延至全民的艺术革命。

猜你喜欢
共享共享经济艺术
纸的艺术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