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6-05-30 04:05屈佳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屈佳

摘 要:民办本科院校积极选择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需要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改进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从而促进自身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民办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顺应转型的趋势,立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力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根本性变革,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一、当前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误区和不足

应用技术性人才具有多项特点。第一,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知识的应用、串联和积累能力强,能够解决企业单位的实际问题;第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改变。第三,富有正能量,诚实守信、认真勤奋、勇于创新,具备职业道德水平。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可以灵活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问题。所以,财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得到了众多企业的欢迎,他们不仅了解财务管理流程、和财务核对方法技术,而且具备一定的谋划运筹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发生了很大的改革,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专业课程的设置偏重理论。当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初步掌握到灵活应用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是必须重视的一部分。许多民办本科学校的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缺乏专业的实验室以及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所以无法满足财务管理教学的特殊要求,使得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实践环节上相对欠缺。

2.培养目的不明确。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和客观的人才培养目的决定的,但是当前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缺乏自身的特色,也存在和当前的经济环境相脱节的问题,所以限制了教学成效。

3.教学模式落后。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税务筹划、资金管理、企业账务处理等实例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策略和建议

1.调整课程体系。民办本科院校需要根据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来规划专业课程的开设,根据财务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确定从事相关职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整理归纳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规律以及实践操作规律,进而形成适用于学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特别是针对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培养方案运行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

2.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专业特点。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发展时间短的综合类学科,和统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都有着知识共享和交叉。基于此,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理财技术、理财工具,并且了解金融市场的规则和规律。其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具备学校特色。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特点,准确定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既达到本科教育要求的通用能力标准,又符合行业(企业)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既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又拥有一项或多项财务相关技能。 最后,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升,也就是说当前社会对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从业者一方面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知識,还需要具备合理规划投资、高效融资、了解金融工具、管理资金运营和控制企业成本等高级理财能力。当前市场并不缺乏普通的财务工作者,真正急缺的是素质高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所以民办高校在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的经济现状和企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3.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基础实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提升,其中包括会计分录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会计实务综合模拟等。专业实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结果,让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其中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试训、ERP沙盘实训、财务投资项目实训等。综合实训指的是学生在大四期间进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实习和培训。

4.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每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应将岗位能力作为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重点讲授能够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并做到及时更新前沿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综合运用案例、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考核方式改革上,可全面推行过程性考核,减少闭卷形式的考试课程,采取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

5.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提供各种条件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包括中级会计师证、中级经济师证书、中级统计师证书等。同时,需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教学能力和职业技术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更新专业技能和理论,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综上所述,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潜力、有创造、有能力、有知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当前转型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不能够仅仅把目光放在让学生记忆理财、财务等知识上,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职业判断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蕴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 北方经贸. 2014(12):65-66.

[2]叶楠.浅谈本科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体系的建设[J]. 科技展望. 2015(08):85-86.

[3]王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02) :27-28.

[4]李一,么娆.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J]. 品牌(下半月). 2015(09) :74-75.

[5]李标,李红侠,王兴球.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安顺学院学报. 2015(05) :45-46.

[6]矫丽会.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以运城学院为例[J]. 运城学院学报. 2014(01) :68-69.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