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宠儿》中弒婴的非偶然性

2016-05-30 03:29肖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塞丝宠儿母爱

肖颖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斯的长篇小说《宠儿》、主要人物塞丝的成长环境及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来分析塞丝弒婴非偶然性的原因。

关键词:《宠儿》 塞丝 母爱 弒婴

《宠儿》以碎片和倒叙回忆的方式来展开情节。小说中的主人翁黑奴塞丝因无法忍受“学校老师”(奴隶主的代表人物)惨无人道的折磨,不顾有孕在身从肯塔基州的奴隶农庄逃亡到该处,投奔婆婆贝比萨格斯,并在那度过了甜蜜的二十八天。但是,好景不长,二十八天后,“学校老师”带着刽子手追来,塞丝和她孩子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奴隶主家做牛做马,她最终以一种残忍而变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老师的逼迫下,塞丝毅然决定残忍的锯断了年仅一岁的女儿的喉咙,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女儿。下葬时,她给女儿取名“宠儿”。

一.塞丝的成长

幼年的塞丝由一位独臂女奴养育,在她支离破碎的记忆中,她的母亲喂养过他两三周的奶,但她只能吃白人孩子吃剩下的奶水。她的母亲没日没夜的在庄园里劳作。小时候,塞丝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造人凌辱,被买卖,最后被吊死。塞丝长大以后,“甜蜜之家”的奴隶主加纳夫妇的较为民主的管理,使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奴隶的事实,所以她暂时性的没有反抗苦难的奴隶生活。并和男黑奴黑尔结婚生子继续在“甜蜜之家”做奴隶。然而,自从“甜蜜之家”被“学校老师”接管后,她的奶水被“学校老师”的侄子抢走,这种行为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这些都为塞丝的逃走奠定了基础。最后,在她悲苦的生活中慢慢意识到了,作为奴隶的她和她的家人,只有离开“甜蜜之家”,才能让她和她的孩子们结束奴隶生活。

二.塞丝的母爱

《宠儿》中塞丝的原型是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加纳的女黑奴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从肯塔基州的奴隶庄园逃往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当奴隶主追上他们,玛格丽特·加纳用一把斧子砍死了自己的女儿。莫里森以玛格丽特·加纳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宠儿》,塑造了塞丝这个生活在奴隶社会的女黑奴的“过激”的母爱。

“要么爱,要么不爱,淡薄的爱根本就不算爱。”这是塞丝对母爱的诠释。作为一名母亲,塞丝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喂养和保护。然而,“学校老师”的侄儿无耻到强行把塞丝摁倒,吸走她哺养自己孩子奶水的时候,这是对最神圣的母性的直接挑衅和践踏。也正是这一导火线,使得怀着身孕的塞丝毅然决然的独自带着她的孩子们逃往黑人社区并投奔她的婆婆。正是对自己的孩子无比的喜爱,导致了弒女的悲剧。事实上,塞丝亲手杀死女儿的行为也是夺走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做母亲的权利!塞丝绝不允许任何人把她的孩子夺走。因为她知道,一旦女儿落入“学校老师”的手里,那么女儿的生命就会和她一样的痛苦不堪。走投无路的她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保住自己的孩子,把她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弒女的行为,表达了塞丝别无选择的悲壮的母爱。因为,真正的母爱,绝不容许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来自由和母爱的呵护,而沦为奴隶主的劳动工具,任由奴隶主们侮辱和欺凌。

三.弒婴的非偶然性

小说中塞丝所生长的年代,奴隶制还没有废除。在奴隶制度盛行时期,奴隶制实际上掌握着奴隶的生死大权。只要奴隶主乐意,他们可以买卖,存储典当,甚至任意杀害奴隶。而奴隶和他的下一代永远是奴隶,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只能为奴隶主卖命。这种苦难的日子,奴隶和奴隶的后代代代相传。如果塞丝不选择逃离“甜蜜之家”,那么她的孩子们的命运就注定了和她一样,得不到父爱母爱,得不到爱情,等待他们的只有苦难和没日没夜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塞丝从小就已经受够了。正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与爱,塞丝才有了带着孩子们逃跑的想法和行动。哪怕这样的行为,危险重重,未来未卜,塞丝仍然勇敢的迈出了反抗万恶的奴隶制度的第一步—逃离苦海。带着孩子逃出奴隶主统治的塞丝,经过千辛万苦,换来了短暂而美好的生活。正是这短暂的自由,让她明白了脱离奴隶主统治的“甜蜜”。所以,当奴隶主身份的“学校老师”带着一帮人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意识到了她的逃离、她的反抗又白费了,她和她孩子的生活又将回到原点。在奴隶制度还没有废除的年代,要么孩子们接着去当奴隶,要么就死去。而塞丝悲苦的童年和被奴隶主蹂躏的生活已经让她受够了,她无法去正面的和奴隶主进行斗争,因为她是一名手无寸铁的女性。不想回到从前悲苦的日子,那么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可以让她和孩子们得到解脱,免遭奴隶主的蹂躏。所以,弒女是走投无路的必然选择。弒女是塞丝以毁灭性的行为来维护尊严,通过死亡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参考文献

[1]MorrisonToni.Belov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梁丽娟.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母爱[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4]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人文学部)

猜你喜欢
塞丝宠儿母爱
剥夺或救赎:塞丝杀婴的伦理两难
母爱大于天
论《宠儿》中的畸形母性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剖析莫里森《宠儿》中塞丝的人生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