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宏
摘 要:面对校园暴力事件,学校不能只为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遏制暴力行为的发生。要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得到净化;要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加强;法制教育;遏制;校园暴力
近年来,中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缺乏,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面对校园暴力的愈演愈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遏制此类事件发生。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青少年犯罪案例的分析可见,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加,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心智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败;法律知识和意识缺乏等。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表现较为明显,也最令人焦虑和担忧。
从某种意义上说,忽视了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学校或者家庭一味地强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即便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人格是残缺的,或者不懂得自我保护而受到伤害,或者很容易走上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之路。可以说,实施法制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学校应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和犯罪事件的发生呢?
一、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的前提
1.净化社会环境
学校必须主动与公安、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综合执法机制,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治理整顿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防止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刊毒害青少年,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净化校园环境
(1)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教师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所以必须抓师德建设和教师法制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禁止教师打麻将、赌博、体罚学生、衣着不整、在教育教学场所吸烟、说脏话等,要求教师爱护学生、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2)学校通过开设法制教育课、法制讲座,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教师应认真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远离网吧等娱乐场所,严禁学生吸烟饮酒、谈情说爱、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从日常行为抓起,从小事抓起,控制不良倾向,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齐心协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3.净化家庭环境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的确,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素养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学生一周里在学校接受五天教育,而双休日在家无人管教或者教育不当,使五天来的那点教育效果就化为了泡影。所以,强化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责任,提高家长的素质可以有效防止学校教育的功亏一篑。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举行家长培训班、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子女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纠正家庭教育中的暴力、溺爱,耐心不足、放任自流等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家能够享受到爱的温馨,使心灵充满阳光。
二、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由专职或兼职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社会、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在教学中也要结合本学科特点相应地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当然,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两堂法律常识课能全部解决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案件的审判活动,尤其要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
三、把法制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都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复杂、极不稳定,模仿、叛逆、斗狠、享受、玩笑等心理很容易使其犯错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已经考虑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希望学校能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比如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等心理训练课,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还可开展心理咨询,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活动,有效预防因为心理疾病引发的过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王涵之.遏制“校园暴力”亟待法律教育补位[J].山东教育,2015(25).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