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秀社团文化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管窥

2016-05-30 00:11王伟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团职业院校文化

王伟华

社团文化是指学生社团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学校社团物质内容与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团宗旨、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认同感、社团精神、社团品牌等方面”。

作为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发性群众组织,社团文化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心理调适、个体社会化、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创新的重要方向。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由于较短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较浅,相关政策和管理体制仍较混乱,导致社团文化整体发展水平与品位偏低的现实。同时作为一种独特教育类型,其服务对象具有“文化水平偏低”“智力类型特殊”的特点。因此,如何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社团文化创新,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实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系统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系统内外部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它依赖于系统内外部要素的合理组织与有效运行。学生社团文化创新更是如此,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堪忧的现状,构建包括环境氛围、管理制度、人事机制等要素在内的外部运行系统,以及包括社团价值观塑造和品牌经营要素在内的内部控制系统,实为其创新发展之应然选择。

一、环境创新:改善社团文化的发展氛围

首先,应重审社团活动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国外学者德利克和特鲁姆早就提出“社团活动是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相平行的第三课程,它在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然而在我国多数职业院校中,学生社团仍被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学生兴趣活动而被搁置在正式课程教学计划之外,很少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基于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管理者有必要在社团活动课程上寻求突破,科学认识学生社团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校园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把社团活动课程作为一门除专业课和文化课之外的“第三课程”,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之中,统筹规划、完善方案,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

其次,须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导。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是有其特点和规律的,推进社团文化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社团发展理论研究,科学把握职业院校社团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社团文化创新提供理论和方向指导。为此,职业院校应制度化社团发展规划、定期召开社团文化发展工作会议,探讨解决社团发展难题。设立学校层面的社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聘用专门研究人员进行经常性理论研究,为学校决策和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建议并给予指导。

再次,学生社团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社团文化建设还必须注意学校党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当前普通高校大力开展的党团组织进社团值得借鉴。职业院校应重点通过校团委的组织领导、学生社团内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干部参与社团管理三种方式来推进。积极发挥校团委专职干部的监督指导作用和评价改进作用,切实建立社团层级制党团组织体系,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社团内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文化保持正确的政治思想立场和发展方向。

此外,还应为社团文化发展提供充分物质保障。良好充分的物质条件是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健康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品位社团文化的打造离不开充分的物质条件。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有限,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解决物质条件问题是一项挑战。基于职业院校社团发展实际,可重点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规范合理的学校社团发展保障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完善资金供给,并协调后勤部门制定活动设施、场地配给制度。引进科学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式和任务式管理方案,建立项目答辩申请制度,重点支持专业技能型、政治理論型、社会实践型社团发展,注重扶持个性特长型和特色服务型社团发展。第二,基于职业院校企业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可鼓励学生社团通过积极寻求企业赞助、行业合作、技术服务、有偿服务等方式募集经费,争取设备、场地等资源条件,提升社团自身生长力。

二、系统化管理:夯实社团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社团文化的创新实质上就是管理的创新,管理制度是促使学生社团文化形成并发展的重要基石”。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内外部管理制度,建立从社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到活动方式系统规范的社团管理文化发展机制。

外部社团管理体系在引导和监督社团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上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和设计社团发展方向,制定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职业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内涵较浅,社团建设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首先就需要在完善社团管理体制上下功夫,设立校级专职管理机构,实行校团委领导监督、院系团支部协调配合、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社团管理系统。此外,为了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职业院校应放弃传统的团委兼职负责机制,选择学生处(学生科)牵头管理,院系部门具体负责的机制。

其次是社团运作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问题。职业院校须将社团文化的发展提上校级议事日程,真正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方案之中,于宏观层面对社团文化的发展进行政策文本拟定。校团委或学生处要逐步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社团系列管理制度,拟定《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学生社团运行管理条例》《学生社团运作经费、场地、设备管理方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社团申报、审批、监督、考核方法做出明文规定,建立社团专项经费申请报销管理制度,并统筹各后勤部门制定有效的社团场地、设备、设施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社团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再次,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团评价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维系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发展活力的助推器。根据不同职业院校情况,可适当实行社团激励、导师激励和社团干部激励,推出校级精品社团、优秀导师、优秀社团干部,奖优罚劣,塑造典型,充分激发和调动社团成员和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社团文化节、学生社团发展论坛等也已成为当前较普遍的社团激励评价方式。此外,职业院校社团可实行学分制课程方案,明确将社团活动纳入学生的学位学分里面,依据参与社团活动的成果与成效作为考核指标,并核计学分。对于成绩欠佳的学员进行淘汰处理,具体采用惩罚或退团举措。

就内部而言,主要应从社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和社团干部任用选拔机制着手,使社团在精心“经营”中获得发展。关于社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一方面表现为对社团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计上。理想的社团组织机构是三级负责制,即理事会、各职能部门、成员。理事会负责规章制度与发展计划的决策,以及对社团进行领导监督;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理事会决策、形成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社团成员是职能部门具体方案的实际操作者。各级之间应是一种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和谐共赢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社团活动的策划、管理、协调、控制与评价改进进程的设计上。对于规范的社团活动,每一步该如何运作、如何控制、如何实施,均应形成一套有效准则或规范,以约束群体活动,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另外,鉴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经费使用混乱的局面,建立统一的内部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应为其题中之义。完善社团经费收入和支出制度,加强对社团的财务监管,严控活动经费的流向,审计社团负责人经费使用问题,实现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人事机制变革:规范社团文化发展的组织依托

“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和社团骨干是创建优秀社团文化的重要保证。”关于社团干部任用选拔机制,重点在于优秀社团负责人和高素质社团干部的选拔培训。监督和推动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学生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机制,注重培养善于理念创新、勇于组织改革、精于方案谋划、勤于活动组织的思想和能力素质之优秀社团管理者,是社团文化不断发展的组织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社团是否有活力和影响力,社团组织者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认真研究其规律,合理运用其作用与职能,是职业院校社团骨干队伍建设的根本要义。对此,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针对“职校学生个性张扬、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推崇民主、渴望平等的个性特征”,社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合情,最大限度地彰显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社团干部的培训也是其中之义,学校有必要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技巧,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灵活应对、游刃有余。

另外,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历史较短、相关规范尚不健全,其发展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指导教师团队,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推动社团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处(学生科)应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社团发展特点与现状,制定指导教师需求意向依据,与学校团委协调分派专业指导教师。研究表明,责任心、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导教师能否成功指导社团发展的关键内因,一套激励和促进社团指导教师的任用、选拔、评价、激励与培养的机制是其发挥作用的外部保障。针对目前社团指导教师地位不高、缺乏动力的问题,职业院校应切实将指导时间、过程正式计入导师教学工作量,落实待遇或补贴,定期进行培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将有助于导师积极性的调动。

四、价值观塑造:强化社团文化建设的情感支持

共同的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形成的精神核心。如果没有一致的价值观,就无法保证群体坚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到社团活动的效果和社团文化的生命力。有研究者指出,共同社团价值观包括责任意识、认同意识、协同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认同感低、凝聚力弱的现实,其社团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引起重视。

首先,责任意识问题,社团成员对社团的责任心是推动社团文化发展的动力,它体现为一种使命感、献身精神、忠贞,也是社团内部成员与社团建立起的一种情感契约与信念承诺。它通过成员的行为予以表现,包括主动分担责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基于社团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地奉献自己。其次是認同意识问题,它是社团文化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认同就没有社团文化”,也是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社团活动中它体现在成员的一言一行之中,并贯穿于社团活动和社团管理的全过程。再次是协同精神问题,即参与、协调、团结和合作,主要表现在成员之间、成员与干部之间、社团不同部门之间、社团之间。系统论认为,组织有效运行是系统内各要素协同的结果。社团也一样,其成员的高度协同是社团组织高效运行的前提。最后是创新意识问题,主要体现于社团的理念思维、制度规章、设计策划、活动管理以及组织关系等方面。拼搏进取的社团理念、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集思广益的活动设计,往往是一个社团创新发展的显著特征,而自由、平等、民主、竞争等社团组织氛围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社团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五、品牌经营:奠定社团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

品牌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策略,自从被引入高校社团管理领域以来,已不断凸显其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品牌经营不仅可以为“社团发展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力和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做贡献,成功的社团品牌甚至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与辐射价值”,可谓意义深远。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社团文化创新根本上还是要在品牌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社团质量,打造特色社团、精品社团。

首先,增强社团活动质量,凸显文化品牌。诸多实践证明,一流的社团往往需要高质量、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优秀的社团文化也往往是高质量、高品质社团活动的体现和彰显。没有好的社团活动就无所谓社团文化。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注重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条件。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强化活动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社团活动的精品。高质量社团活动的打造,应本着如下重要理念,即主体价值观正确、活动宗旨明确、特色突出、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学生参与性强、活动效果好、影响效益高、辐射效应好,并积极为优势和特色项目的打造提供制度和物质条件的充分保障,加强经验总结提炼与文化理论提升,带动学校社团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必须着力于社团文化品位的提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而言,可重点在社团类型和社团活动内容寻求突破。职业院校异于普通高校,校内大量存在着专业技能型社团与个性兴趣型社团,而理论学习型与社会服务类社团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分类指导。对于专业技能型社团,应侧重指导社团进行本位转变,推动专业基础技能向专业核心技能过渡,促进技术创新、技能提升,注重应用性和科学性。个性兴趣型社团在发展学生兴趣张扬个性的同时应注意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社会服务类社团的发展,注重学术性、理论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化水平的提升。真正造就一支政治态度端正、思想价值观正确、理论基础扎实、社会实践能力过硬的社团队伍,并且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動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社团活动的内容,是基于其影响与效果而言的。关于这一点,职业院校应坚持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创造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追求高雅、抵制庸俗,追求健康向上、抵制低级趣味,追求和谐审美、抵制冲突病态,切实提高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促进社团文化高层次发展。

另外,社团文化品牌的打造,还有赖于社团形象设计与推介。社团形象设计与推介是推动社团文化品牌形成的重要环节,它对社团文化起着品牌形象宣传与品牌价值内化的作用。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底蕴较浅,以及社团文化发展不完善的现状,合理的形象设计与推介无疑有助于其社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社团形象突出体现在社名、社徽、社旗、社标之中,“它的科学设计与推介,必须遵循社团命名、扬名、护名的原则”。命名应注意反映宗旨和理念,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能为社会和社员所认可;社团形象的宣传、社团活动的展示以及社团名声的传播其实就是扬名的过程;护名需要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责任心,以维护社团形象与名誉为生命,注重细节,赢得尊重与信赖。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建构非朝夕之功,必须认真研究其形成和发展规律,考虑本校办学特点和发展实际,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注意与企业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打造具有职教特点的特色社团文化和品牌社团文化。职业院校社团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需要系统各要素协同的工作。上述对职业院校社团文化发展的建议仅仅针对一般学校现有问题所言,另一些层面如企业行业参与机制、社团文化德育价值等并未涉及,一些问题如共同价值观形成、制度设计等尚欠深入,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社团职业院校文化
缤纷社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谁远谁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K-BOT拼插社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