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地区教育发展,阳江市“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师资结构,并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以破解创强项目审批难题),着力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目前,全市48个镇(街道)已有41个完成了教育“创强”任务,教育强镇覆盖率达85%。2015年12月9日,观察团一行到达阳江,阳江市长丘志勇接受了专访。
记者:听说您曾在中山大学任教过,您是怎样看待地区教育发展的?阳江市在教育“创强争先”工作中,有何特色举措?
丘志勇:地区教育影响广东教育发展全局,所谓“水涨船高”,应予以高度重视。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这是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教育“创强”方面,为破解创强项目审批难题,我市把教育“创强”项目建设作为简政放权的突破口,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审批的意见》,为教育创强校舍建设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10天缩短到43天。市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校舍建设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这是阳江市的特殊举措,为教育“创强争先”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记者:我们了解到阳江市有比较多的留守儿童,请问阳江市委、市政府是怎样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
丘志勇: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是欠发达地区的重要问题之一,阳江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制定并执行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一是不断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比如每个镇建起1所以上规模较大的寄宿学校,保障留守儿童能受到正常的良好教育。二是着力解决“三残”少年儿童关爱教育。近年来全市投入约7355万元,推进5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14年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2.9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91个百分点。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阳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为“创强”目标的最终实现打下了基础。
记者:请您结合本地的具體做法谈谈如何促进地方教育的长足发展。阳江市在教育“创强”方面还有哪些宝贵经验?
丘志勇: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我市不断加快推进教育装备配置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所有学校“四室一场五有”装备按标准配备。推进“三通a两平台”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化教育资源“班班通”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让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在教育创强这条路上,我们越走越顺、越走越远,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充实,等等。取得这些成绩,一是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还有就是强化部门联动,大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
点评:
阳江市自实施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三年来,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在弱势群体教育问题解决方面,更是倾尽心力,攻坚克难,为留守儿童与“三残”少年撑出一片教育蓝天。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则体现出阳江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与准确定位。相信阳江市在完成本地教育“创强”任务的基础上,必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 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