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华 张伟云
化妆品化学是我校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开设四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可用。以往的教材因版本低、理论性强,教材内容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二是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专业性强、纯理论的知识点理解有很大难度,实际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精神,结合化妆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笔者自从教以来积极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尝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 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内容上始终遵循注重把握教学内容定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分配各章节学时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
1 合理分配各章节学时
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对于重要的、难理解的章节增加学时,对于简单易懂、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减少学时。如加大了“绪论”“油脂和蜡”章节的学时,减少了“胶合剂”“营养剂”章节的学时等。
加大绪论章节的学时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绪论是课程的纲,内容贯穿于全课程。通过学习绪论,学生就能大致把握课程的主体内容,将来学习各章节时才能有的放矢;二是绪论章节是学生接触该课程的第一课,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第一课至关重要[1]。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重点考虑是否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相适应,对于理论性强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又很少用到的内容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对重要章节可适当扩展部分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如表面活性剂理论基础章节中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等内容涉及理论性较强的物理化学知识,课堂上可不做要求;口腔卫生用品的相关内容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用到的机会较少,这部分内容不在课堂上讲授。
二 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达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化妆品化学这种较新的课程尤其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不断学习,努力丰富教学形式,以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能力。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化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条件和机会[2]。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能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制作课件时,为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于枯燥乏味,加入了大量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图片,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像、电视、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图文并茂,人体交互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在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作用[4]。
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与化妆品化学相关的问题,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教学中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在讲解动植物油脂部分有关酸败这个常见的加成反应时,和学生互动“关于化妆品变质”的话题,让学生解释开盖后的化妆品保质期大大缩短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加成反应知识点的理解。
3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5]。它的优势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介绍、案例剖析、参考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资料以及思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系统的理解,加深记忆,有利于将理论用于实践中[6]。比如防晒剂章节,由热门微博中明星的一张脸部被晒黑作为案例,说明生活中防晒的重要性,针对他采取的防晒措施是否有效,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找到答案。
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7]。
4 充分利用已有物品作为教具
化妆品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物品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比如讲授矿物油脂章节时,将凡士林带进课堂,使学生对矿物油脂的颜色、形态、气味有直观认识。
5 引入“自学+总结”或者“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解部分章节时尝试采用“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于“胶粘剂”章节,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什么是胶粘剂,胶粘剂的作用和分类等基本概念,然后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10分钟,最后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在一问一答的解析过程中,使学生清楚需要掌握的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对该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
6 巧设贴近生活的课后习题
考虑到教材中无任何相关习题,而课后习题对学生巩固知识点、解释生活现象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巧设贴近生活的课后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消除学生畏惧课后习题的心理。比如在表面活性剂章节,可布置给学生作业:请指出自用化妆品或护肤品中含表面活性剂的成分名称。通过该习题不仅能考察学生对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满足学生利用化妆品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作业反馈情况看,学生对做此类习题的积极性高,作业完成情况也较好。
7 学习方法的引导
针对部分学生反映有些知识点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前后知识点贯穿讲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在讲解色素章节中钛白粉原料时,不仅要说明钛白粉原料在色素章节中的用途、组成等知识点,还可将钛白粉原料的作用拓展至防晒剂及香粉类化妆品等相关章节,说明其还可作为物理防晒剂以及在香粉类化妆品中能起到遮瑕作用。这样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梳理,知识点自然就融会贯通了。
三 合理设计实验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验证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抽象思维能力,总结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和发展具有促进的功能,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9]。
虽然教材中没有实验设置的相关内容,但对于实用性很强的化妆品化学课程的学习,合理设置一定数量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验室现有条件设置了五个实验:化妆水的配制、清洁皂的配制、膏霜类制品的配制、乳液类制品的配制和洗发香波的配制。在设计实验时遵循以下原则[10]。
第一,实验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利于增强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第二,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体现实验的实用性。
个别实验采用了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引入有助于促使学生广泛查阅科学论文资料,主动寻找整合资料以获得最佳设计方案,激发其创造性[11]。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对于实验配制的化妆品让学生自己试用,并且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所配制的化妆品成分。
期末对该课程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重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掌握,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选购和使用化妆品中,对实验课的设置也基本满意,教改效果初显。
化妆品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除了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反馈意见以及课程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邢占芬, 成洪达.医学高职文科生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6).
[2]王卫.基础化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11(08).
[3]朱小芹.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13(2):77-78.
[4]王利江,王宏伟,高大昕,等. 浅谈多媒体化学教学的优势[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25(3).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30.
[6]张明昶, 麻秀萍, 徐文芬, 等.中药制剂分析案例教学的探索[J]. 药学教育,2011,27(3):42-44
[7]刘吟, 程亚倩, 黄兆信.高师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6).
[8]汤洪敏.案例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教育文化论坛, 2010(5).
[9]杨治伟,刘翠娟,张宇,等.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2).
[10]董微. 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类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7).
[11]周林,卢珊.高等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