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川
摘 要:煤炭作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能源支撑,其安全生产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煤矿生产运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煤矿生产运营正常、有序的开展。文章概述了煤矿安全管理,之后分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问题;策略
近年来,我国对煤炭这种基础的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所以国家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但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以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为基础,才能够稳定、有序开展。因此,煤矿企业应从安全管理的现状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
1 煤矿安全管理概述
1.1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是能源大国,煤矿企业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就安全管理单项工作来说,煤矿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生产中的安全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同时煤矿企业的各部门没有统一、协调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煤矿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通常都是生产安全出现问题时才会调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措施对问题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安全治理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重复发生。
1.2 煤矿安全管理的作用 实际上,煤矿的安全生产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煤矿的开采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工作任务繁重,一般煤矿的开采都是在地下进行,其工作环境势必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因此,煤矿企业的不安全因素只有通过煤矿的安全管理去消除,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更好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煤矿安全管理不仅是煤矿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积极推进了整个工程能安全、稳定、高效的进行。煤矿企业管理者应将整个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科学分析与评估予以排除,创造煤矿生产的良好环境,在保证职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整个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运营。
2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规范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中没有设置煤矿安全管理承担部门,没有明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另一方面是煤矿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不规范,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的企业还只是以“罚”来树立相应的威信,约束煤矿生产人员,打击了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 没有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从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来看,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偏低,过于注重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形成全面综合以及系列化,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具体的说主要有: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对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科学、有效以及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更没有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所以忽视了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无法更好地融合。
2.3 责任意识薄弱 目前部分煤矿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加大了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却忽视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安全管理无法适应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三违”现象,而对违规操作等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惩罚制度。尤其是领导管理层没有树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3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
3.1 制定目标责任,落实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建立安全目标责任制,合理制定,坚决落实,要做到知行合一。煤矿企业所有成员自上而下要制定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奋斗目标,必要时可以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同时依据安全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并且安全目标责任制要与安全评级相联系。熟知安全管理的规定及要求,就要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约束机制,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领导的第一责任,通过多方面约束机制共同作用,保障煤企安全运行。
3.2 加强安全部门的定期安全监察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还需要通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来进一步加强,安全监察部门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安全评级的煤矿企业加强事前监督和事后干预监察力度。安全监察部门要集中有限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量,通过定期调查及时发现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切实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根据现实情况实时监察,对煤矿企业重新界定安全评级,才可以从源头上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安全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促使煤矿企业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3.3 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在煤矿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配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通信以及智能化终端设备,充分利用这些系统和设备实时监控煤矿井下作业的实况,例如职工工作状态、作业程度以及井下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若发现井下易燃气体含量超标或某个职工的违规操作以及失误,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从而有效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引起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煤矿生产运营的高效进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基础,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杨军.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2]胡冬红.煤矿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李慧淑.煤矿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实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