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考量教情、学情等多种制约因素。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对教学环节进行适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偏差及时矫正;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对教学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整理,对教学训练进行优化配置,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优化教学情境,需要从不同视角形成反思认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需要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数学故事、生活经历、多媒体展示、课堂演绎等多种手段进行创设,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创设教学情境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小学生的生活积累有限,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如数学实验操作,要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这样的创设才是适合的。教师优化教学情境创设,还要注意学习认知的横向联系,用学习认知宽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品质。优化教学情境创设,要考量激趣效果,只要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动力,这样的优化设计就是成功的。
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不等于采用高科技手段,有时简化设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教师这样创设教学情境:谁知道100米世界冠军的成绩是多少?我国运动员100米纪录保持者的成绩是多少?如果按照9.9秒来计算,他每秒钟跑几米?学生开始计算,都反映根本就除不尽。随后,教师引入“循环小数”概念。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用学生普遍关心的世界100米冠军成绩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兴趣顿时被激起,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不尽,教师自然引出循环小数。在这个设计中,教师没有太多铺陈,寥寥几句话,就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这样的优化设计自然是高效的。
二、优化教学问题,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优化教学问题,是指教师实施教学策略时,对预设的教学问题进行优化整合处理,以提升问题的适合度。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数学逻辑性、抽象性特征明显,为实现生本文本思维有效对接,教师需要对教学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梯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思维水平不在同一高度,教师要注意用低难度问题进行引导,以提升问题覆盖面,特别是对学困生形成观照,这对全面提升课堂效度有重要帮助。其次是改变问题设计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这似乎成为亘古不变的规律。不妨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也就是让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对提升课堂问题效度有特殊意义。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优化措施,都需要提升问题的针对性。
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将一个方形盒子展示给学生观察,然后设计问题:你能够看到这个盒子的几个面?你能够想象到看不到的面是什么样子吗?同桌同学随便拿出一样东西,让对方观察,你观察后有什么新发现呢?学生快速进入观察环节,有些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出示东西给同桌观察。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并不难,学生听得清楚,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观察热情高涨。特别是同桌合作学习环节的设计具有创新意味,学生参与兴趣很高,为学生主动思维创造了条件。优化教学问题不仅是对问题本身进行重新设计,还包括问题设计角度和方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问题才是合理的、高价值度的。
三、优化教学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优化教学训练,是指教师设计课堂训练时,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设计,给学生提供优良的训练环境,全面升级课堂训练品质。教师要改变“借鉴”意识,不能照搬照抄教辅材料上现成的训练设计内容,而是要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内容。自主训练、合作训练、书面训练、口头训练、室内训练、室外训练,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内容,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为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教师不妨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提升训练水平,这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有积极帮助。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设计课堂训练:①举例说明,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哪些内容?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x的平方;30减去5个x;6与a的和;a、b两数的和乘以a、b两数的差。③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需要举例说明。很显然,教师设计的课堂训练内容,不仅有较为明显的梯度,还有独立的个性。如举例说明,这种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题目,最能够历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训练效果非常显著。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数学教学要迎合学生心理诉求,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法,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优化教学过程,简化教学环节,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自然会是积极、主动、轻松的学习气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