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律平
摘 要:马斯洛、阿德勒、梅奥等学者都提出过“关注”和“爱”的理论,这些理论揭示出“爱”的力量,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违背上述理论的做法,缺乏对“爱”的发现、认识和实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效率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关注 爱 思想政治教育
一、关注与爱的有关理论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广为人知的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有层次性的,是一个连续的系统,不同的需要呈金字塔状排列,由下到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果某一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个体常常会处于焦虑状态,心灵被扭曲,出现异常行为,如违反学校正常的规章制度,极端反社会,攻击他人等。并且在这些需要中,只有下层的需要满足以后,上层的需要才会出现,而一旦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则这一层次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马斯洛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全面而系统的,而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先生却从爱的需要这个层面提出了他的注意理论。阿德勒先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在《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书中,他研究了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他提出:“心灵完全不能不仅影响到对某些生理症状的选择,而且可以控制并影响全部素质”,他认为儿童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获得爱与关注,会表现出很多不良的行为。比如儿童会通过尿床来控制父母,会通过生病来获得关注和爱。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这个工厂的设备先进,娱乐设施齐全,福利良好,职工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由工厂交纳。但工人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生产效率依然低下。研究小组希望通过实验来找到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外在因素,研究小组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6名女性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不断改变车间的照明强度、工资标准、休息时间、午餐质量等因素,但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管外在因素如何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失败的实验却引发了管理学上的一场革命。经过漫长的实验,研究小组终于认识到: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因素。在实验中,当这六名女性员工被抽选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感觉自己与众不同,这种被注意和感觉使得她们工作更加努力,她们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并且,这种被优待的感觉使得她们6个人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她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谁也不愿意成为这个被实验的团体中的落后者。是她们的自我认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面这个实验就是有名的霍桑效应。无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阿德勒的注意理论,还是霍桑效应,都集中说明了一点:人都有被关注和爱的需要,假如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就可能变得消极和产生异常行为,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变得积极和趋于正常,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这些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机器的差别在于人是有需要的,而机器没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人的内在的精神层面,利用学生的需要去激烈他们。
二、纠正错误做法,用心关爱学生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有很多做法都是与上述这些理论相违背的:一是重管理、轻教育。更多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而不是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反反复复修改学生手册,生怕哪里有一丁点儿遗漏,直至我们的学生手册像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的毕生研究。学生出问题了,首先想到的是拿出学生手册,戴着眼镜非常仔细认真地寻找学生的异常行为符合哪条哪款,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处分。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去查课,一遍又一遍地点名,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旷课到了多少节会被给什么样的处分。但我们有去认真和诚心地找学生谈过吗?我们有认真而诚心去跟他们交流过吗?如果有,可能我们会发现,很多经常出现异常行为的学生在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应当可以被理解的原因,那个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去同情和帮助这个学生从某种泥泞中走出来,而不是用学生手册去管理他,那样只会加剧和恶化他的异常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毫无效果甚至起反作用的原因,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手册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当然,管理是必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学生的行为需要制度去约束和规范。但如果只有管理,则学生和犯人无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关系,一旦教育者把学生置于跟他们不平等的地位,则教育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成为了强制和胁迫,没有人愿意被强制和胁迫,任何被强制和胁迫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和表面的。我曾经带的一班总是迟到和旷课,数次点名均无效果,无法之下,在一次班会上花了一个小时和他们讨论怎样避免迟到和旷课,给他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结果班会之后,班级的到课率非常大,我感到奇怪,因为我并没有强制他们去上课,学生给我的回答是:因为感觉我是真正真心地在帮助他们。在教育中,管理应该作为教育的补充而存在,只有当教育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才去使用管理。毕竟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人。我们不能把有思想的有机物当成无机物看待,什么时候我们把学生放在跟老师平等的地位,什么时候我们尊重学生,认真去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什么时候我们能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则我们的教育就必将取得成效。二是在高校中,老师不关注学生,反过来是学生关注老师。无论是思政教育者还是专业教师,似乎都在高校中扮演着匆匆过客的角色。老师上完一节课或者开完一次班会,人就会消失,而不太会去关心他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接受和吸收了,也不会给太多的时间跟学生课后去交流,帮助他们去消化所学的知识和传授他们学习经验和技巧。在班会或者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一个人孤独地“念经”,不在乎和关注听课的学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听课状态,老师的注意力只是在所讲的知识上面,而学生则是茫然地注意着老师。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或很少有学生听或很少有学生真正能听懂,这堂课讲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吗?无用功即使再大,也是浪费力气。我们找学生谈话,更多的是教育者带着强势的语气从开始讲到结尾,而学生则是从到尾战战兢兢地接受批判。教育者不管学生有没有听进去,也不管是内心深处是否学生对这次谈话其实持抵抗的态度。老师的身份不利于我们找学生谈话,这个身份给学生压力和威严,学生无法对老師打开心扉,老师又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听进去呢?所以教育者找学生谈话,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跟学生摆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时候,他眼里应该没有“学生”这个字眼,有的只是“人”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没有或很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也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更多的只是浮在表面的流于形式的完成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最根本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整天只去和文件、文字打交道,那只会脱离学生这个根本,同时也会让教育者本身变得冷漠无情,一个教育者整天忙于各种事务而少有时间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这是在认认真真把事情做砸,是舍本逐末的体现。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成长,注重他们的发展性,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做到这些,我相信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作用会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