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走向世界

2016-05-30 10:48李炳国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1期

李炳国

春华秋实,岁序更替。2015年,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去。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日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期的一年(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旨在2015年将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为1990年的一半);这一年,全球化依然没能跨越肤色、语言和民族,实现世界大融合,相反,经济低迷、反恐、难民困扰着世界,让各国领导人愁肠百结;这一年,也是中国抓住机遇,走向世界的一年。岁末年首,让我们一起回头,看即将过去的2015年,有哪些素材可以走进我们的作文、我们的语文学习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该奖项。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北大医学院生药学专业毕业生,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但她仍坚持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到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为了防治疟疾,屠呦呦利用传统中医药知识,以沸点在60℃下的乙醚制取青蒿素,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在实验室观察到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为了亲自感受药品的疗效,她甚至亲自服药试验,导致肝中毒。“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对她的颁奖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改编自《人民日报》)

[素材解读]

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假如没有屠呦呦艰苦创业的精神,假如没有屠呦呦默默奉献的信念,假如没有屠呦呦担当的勇气,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也不会填补华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空白。

[素材运用]

毅力、坚持、信念、创新、勤奋等

[范文榜样]

真理总是千百次的试错熬成的。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将所能用到的中药都试了一个遍,光筛查就经历了191次实验。没有这么多的错误,哪有青蒿素的成功?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服输的精神,谁又能坚持到最后?正如《人民日报》评论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有足够信心坚持自己的方向,都没必要妄自菲薄。”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中,北京以44比40的结果击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疾人奥运会举办城市。中国由此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其说是机遇的垂青,倒不如说是背后祖国的日渐强大。走向世界的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植入世界人民的心中,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国点赞。

本次申奥,北京提出的三大理念是“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机遇和挑战同在,荣耀与责任并存,北京、中国在申办成功之际,让我们亮开嗓门大喊:“加油,北京!加油,中国!”(改编自《人民日报》)

[素材解读]

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继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以来的又一次盛事,北京用自己的行动再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这仅仅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北京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挑战面对。

[素材运用]

荣耀、信念、责任、成功、机遇等

[范文榜样]

托·富勒曾经说过,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14年前7月13日的不眠之夜,百年梦圆,举国狂欢,已烙印在国人的共同记忆之中。14年后的7月31日京张成功申办冬奥会,正演绎着一个国家对未来的选择。“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必将造福区域民众,凝聚起更强大的民族自信,开启中华民族又一段圆梦征程。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此次阅兵,共编50个方(梯)队。其中,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2个、徒步方队11个,17个外军方队、代表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正式受阅约1.2万人,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许多装备都是首次展示。这次大阅兵,不仅向世界“秀”了中华民族的“肌肉”,更宣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民族精神。长缨在握,谁敢犯我!(改编自《人民日报》)

[素材解读]

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次胜利大阅兵,将“祀”与“戎”有机结合,阅的是兵,展现的却是军魂,是国威。七十年前,我们积弱,被人宰割;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复兴,拥有了保卫自己的能力。但是历史不能忘记,屈辱不能忘记,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始终应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素材运用]

热爱祖国、铭记历史、和平、自强不息等

[范文榜样]

予观夫阅兵盛状,浩荡非常。兵者,国之重器也,华夏者,世之奇才也。荣,三尺微命,今何德何能,生于炎黄,长于华夏。沐国恩之浩荡,享举世之荣光。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愿战争之火永不复,爱国之心永不息!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必慨而叹之矣。书不尽一曲悲慨之歌,言不尽一番爱国之意。昔日铮铮铁骨作“倭寇尽驱日,我儿还家时”。今日威武之师言“风吼马啸,黄河咆哮”。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华夏之子,何惧倭奴之言;炎黄之孙,鞭挞日寇之身。余一时感慨良多,纵有万语千言,亦难掩心中之喜。(摘自网络名文《京城阅兵记》)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为带动经济发展,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这样一个构想。这一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空间上来看,“一带一路”几乎贯穿了整个亚洲。从时间上来看,“一带一路”不仅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基于现实而对未来的创造性构想。从内容上来看,“一带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改编自《人民网》)

[素材解读]

“世界是平的”,也是分的:内陆与海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核心与边缘……彼此相互联系,却又差别巨大。“一带一路”构想将打破这些差异,实现世界的共赢性发展,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绝非简单的一条“带”、一条“路”,它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天大路。

[素材运用]

包容、责任、创新、发展、古为今用等。

[范文榜样]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的发展,也是全世界人的发展。在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旨在实现互联互通,造福沿线和世界,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国责任的彰显。每个人只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社会才会和谐发展,一个国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世界才会共同繁荣。

“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经过诸多波折后,雅万高铁花落中国,成为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出口的第一单。

中国制造的传统模式是与外国品牌签订代工协议,然后从工人和供应商身上榨取更多成本,但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中国逐渐转变产业模式,开始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雅万高铁的建设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和重大创新,对于进一步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改编自《环球时报》)

[素材解读]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前提是创新,基础是国力的强大。国家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要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就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素材运用]

创新、自信、成功、中国创造等

[范文榜样]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鲁班懂得创新,他从遥远走来,成为木匠的祖师爷;齐白石懂得创新,他能从一个木匠,转变成为一代宗师;同样,时代的中国敢于超越,走创新之路,“中国创造”的高铁也走出了国门,落户印尼。正是有了不断的创新,社会才不断往前发展,正是有了不断的创新,世界才对中国刮目相待。

责编: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