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会
笔者在小学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兴趣,营造气氛,作业自由,评价民主,是比较得心应手、深受欢迎、立竿见影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一是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有老师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二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能开启学生兴趣的闸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比如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二、教师走下讲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是采用“闲聊”式的师生问候方式。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的即兴地“闲聊”,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会大有好处。二是教师提问充满殷切期待。提出问题要对学生有殷切期待。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坐是站,教师也不必统一要求,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课堂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自选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给学生的作业也设置一个“自助餐”,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中自由发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教师对同一问题可以多出几项作业,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这样,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不过,小学生由于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果子”。此外,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作业形式,作业都不能过量或罚抄、罚写,让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反感和厌学情绪,破坏课堂生态,人为地恶化教学环境。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地布置作业为商量式地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定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
四、课堂学习评价方式要民主
评价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做评价时,一是要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学——学会——会学”的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事先让他们把课文关键词句准备好;复述时,允许他们看这些关键词句,这样,学生就胸有成竹,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发挥出他们的水平。二是让学生自行评价。例如: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从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考核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分,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进行“听写、默写”检查或“写作能力”考核时,可分成小组,让组内学生间互相批改打分,教师只需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后,有目的地抽查几本,了解情况;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这样的民主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三是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我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是:无论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什么内容,激发兴趣,营造气氛,作业自由,评价民主,应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自己的課堂呈现一些常规化的亮点,形成个性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