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模式”结硕果

2016-05-30 18:03窦明升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德班车间实训

窦明升

2012年,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加入了河南省教育厅主导的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标准化中德班(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双元制”为2年学校车间教学+1年工厂企业教学,学生需参加第四学期的德国考试1(合格后进入德企实习1年)及第六学期的德国考试2(通过后正式与德企签约)。全省目前共有40多所职业学校加入该项目。该项目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推动和深化河南职教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力。

我校自开办中德班3年来,取得了以下成绩: 2014年,2012届学生参加德国考试1,通过率为90%,居全省参加项目学校之首,而且考生成绩大多数在排行榜前列。2015年,我校中德班学生获河南省中德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德班教师卢胜利及学生祝勇在河南省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教师组一等奖及学生组二等奖,中德班教师许超及学生李阳在河南省单片机安装与调试专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教师组三等奖及学生组二等奖。我校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各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将我校中德班良好发展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力打造教学环境

我校中德班自申报之日起,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从教师出国培训前正阳县副县长陈玉杰、教体局书记张永平及局长王树林等亲自送行,到中德班组建后驻马店市教育局副局长魏继河、职教科长薛飞等多次到学校车间视察,无不体现着领导们的期待,更是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否在中原落地生根的关注。我校中德班组建时,学校也正在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关注已久,对中德班有很高的期待。为了办好中德班,笔者和业务校长盛强等校委会成员几乎每天到车间一次,了解和解决中德班教学中的困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岗位技能的掌握同样必须有对应的专业岗位教学设备。中德班申报获批以后,根据申报条件,学校可以在原有的实验实训场地组织教学,但标准化中德班教学要求所有理论、实训、车间英语及毕业考试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学校原有实验实训场地比较分散,不便于组织教学和考试。因此,学校为中德班新建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车间,购置了实训及教学设备与耗材,并请思威普公司对车间内的各个功能区做了规划设计,除了按照规划设计安装摆放各种实验实训设备,还对教学场地实施标准化标示,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高度仿真的企业生产车间环境,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各种设备及先进教学工具的配备保证了教学效果,耗材的及时提供为学生掌握各项技能提供了保障。另外,学校还在车间成立了中德班办公室,教师集中办公,沟通顺畅,各学科之间的教学衔接可以及时掌握,这对迅速调整教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吃透教学大纲,理论与实操并重

教学内容的正确与否和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德国工商大会的毕业考试,由于中德班没有太多实际的教学内容可以参考,我校的立足点是按思威普公司提供的教材和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提供的大纲要求逐点解决、逐项训练、逐块落实。从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要求教师“学高为师”,充当学生技能培养和提高的教练。为此,学校要求中德班教师加强学习,积极研究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大纲中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每一点进行分析、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时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每个点到实践操作的每一步,从课堂笔记的每一项记录到各种表格的每一项填写,都要过关,不明白的理论反复讲,没有掌握的操作重复练,不过关的笔记重新写,错误的表格再次填。

通过分析大纲我们发现,德国机电一体化的考核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知识点多且知识面非常宽,很多知识需要回归到初中物理或数学的内容,还涉及很多高中物理及数学知识,有些知识点只能通过实验展示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理论和实操并重,因为不懂理论的学生注定成不了高端技术人才。这对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的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灵活运用PPT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做到直观易懂,让学生在实训中领会理论的精髓。实训课教学多采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竞赛、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等。后来,我们将四步教学法改进为“一见、二讲、三演示、四模仿纠错、五练习、六抽查展示”的六步教学法。该方法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质疑都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在享受成功中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专业师资的选拔和培训

“双元制”教学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接受、学习、应用新的职教模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我校参加中德班教学培训的8位教师是学校经过审慎考虑选拔出来的,由2位中年高级教师和6位青年教师组成,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他们精诚团结,既能体现老教师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能体现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特点。青年教师很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为融洽的教学气氛创造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校中德班教师只有一位兼任普通班的教学,其他7位均为专任教师,他们按周轮流上课,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教学大纲、准备教学内容,这也为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若知识浅薄、储备不足,在教学中势必难以得心应手,尤其是技能操作环节,给学生做示范讲解时更容易出错误。中德班教师备课时不仅从书本上、网上学习,还积极向有经验有技能的教师和企业的工人师傅请教,有时甚至把企业的工人师傅请到学校给学生讲解示范技能操作。另外,学校每年暑假还把中德班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培训,让他们体验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获得专业工作经历,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及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知识需求,收集与中德班专业教学有关的项目任务,应用到学校中德班的日常课程教学中,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德班教学的针对性。

为了调动中德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还制订了奖励制度,每有一个学生通过德国考试一,奖励任课教师3000元,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把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我校中德班学生是从全校同年级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选拔前制作了围绕标准化中德班15个模块的PPT课件进行集中动员宣传,由于宣传到位,报名的学生非常多,我们可以优中选优,最后选出来的都是理论成绩好、动手能力强而且目标明确的学生。这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学习劲头足、悟性高,大多数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在技能方面能够超过老师。

中德班学生管理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经过我校中德班教师集体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是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习惯决定命运,学生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必须有一个好的习惯才能良性发展。只有给学生一个好的习惯,尤其是适应SOS标准的习惯,才能使其在未来职业道路上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校对中德班学生除了不断加强常规管理外,主要采用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以激励为主的养成教育管理方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沟通更加容易,往往事半功倍。老师们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设计实践项目,课下和学生一起进行各种体育运动,这让学生觉得老师容易亲近、易于沟通,无形中提高了老师的影响力,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批评能使天才变为傻瓜。教师积极发现学生生活、学习、纪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强化意识,使他们的闪光点保留下来,进而形成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使其变成终身受益的习惯需要坚持90天。我们在入班教育时就告诉学生:你想改变自己吗,请坚持90天。为此入班的前三个月我们采用了陪伴式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包括寝室内务整理、卫生打扫,几乎都有一名中德班的教师陪伴,及时激励优点、指出缺点。学生的好习惯逐渐地养成了,小毛病就少了,管理就越来越轻松。

五、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训练

由于技能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每届学生第四学期课程都安排为综合实训。除课堂实训外,我校还给学生课外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学校开放实训设备,在安全教育到位以后,早中晚及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学生都可以自行利用车间里的所有设备进行训练。在实践机会方面,学校及车间的设备线路安装和维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练习,如车床、铣床的线路检修,货架制作,台钻架子制作,桌凳的安装(铆接技术)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甚至连各科的假期作业布置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如“画出你家各个房间的电气连接图,并提出如何改进”“找到三个不同的机器零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并分析写出它们的加工工序和对应工序的加工工具”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学校还积极组织中德班教师与学生参与机电专业的省、市技能大赛。学校要求中德班所有专业教师及学生每人至少参与一项技能大赛项目,技能大赛的内容比考试难得多,很具有挑战性。大赛的成功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师生技能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另外,对考前辅导的高度重视、对考试环节的仔细分析、考前认真准备以及反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德班车间实训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女德班”与“傻家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招工啦
“女德班”的尴尬
“扶贫车间”拔穷根
月度关键词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把农业搬进车间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