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龙,即霸王龙,作为大家最熟悉的恐龙,其凶残威猛的形象可以说是给无数恐龙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各大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电影和纪录片中的当红明星,暴龙几乎都是以一副庞然大物的样子出现,这不禁让大家觉得暴龙科家族的成员们都是一些体形巨大的恐龙,即便偶尔挖到一些小型化石,也通常划归为还未长大成熟的暴龙幼崽。不过,随着一具特别的“暴龙”化石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出土,那些小个子“暴龙”的身份,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具特别的“暴龙”化石并不是单独出土的,随其“陪葬”的还有一只三角龙。显然,这两种恐龙不是能和平共处的好朋友,骸骨化石的姿势也显示这两个家伙在变成化石前有过激烈的打斗,很可能是“暴龙”在试图猎杀三角龙。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奇怪,为什么“暴龙”要打上引号呢?因为化石的骨骼特征显示它确实属于暴龙科家族,但有些地方却又与大家熟知的暴龙有明显区别,所以关于这只与三角龙搏斗的恐龙究竟是不是暴龙,古生物学界可是发生了激烈的讨论,而这场讨论也让人们不禁要重新思考: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暴龙家族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暴龙派:很明显,这就是一只暴龙,我们从它对手的身份就能看出来。这具化石中的捕食者在与谁搏斗?三角龙!一头9米长、10吨重的成年三角龙(由化石得出的数据)!那个时代能单独猎杀成年三角龙并生存在北美洲大陆的只有暴龙了。我们都知道能单独捕猎大型猎物的就只有那些强大的掠食者,当时的其他肉食性恐龙是绝不会去单独招惹成年三角龙的。
矮暴龙派:虽然敢单独捕猎三角龙的确实只有暴龙,但那应该是已经长大成熟并且狩猎经验丰富的成年暴龙才能做到的。这具化石中狩猎者的体形怎么看都算不上一只成年的暴龙—头部长70厘米,腿部长度不到2米,连成年暴龙平均值的一半都不到,所以很可能是暴龙科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由于它的身材矮小,我们提议叫它“矮暴龙”吧。
暴龙派:喂,等一下!别这么快就命名啊,想要证明它是暴龙科家族中的新品种,就要拿出切实的证据来,不能因为体形小就断定它是什么矮暴龙啊!没准,这就是一只热血鲁莽但又缺乏经验,试图挑战高等级猎物却不幸同归于尽的幼年暴龙呢。
矮暴龙派:嗯,虽然这样的剧情也说得通,但接下来的疑点就不好解释了。我们就让大家看看这具化石的与众不同之处,分辨它到底是一只年幼的小暴龙,还是作为另一个品种的矮暴龙吧。
疑点一:强壮的前肢
暴龙最著名的特征之一就是它那对与大个头比例严重失调的小短手。明明是超过12米长、9吨重的巨型怪兽,却只有一对1米长的小前肢,让暴龙成为很多搞笑漫画的主角。新化石中这只恐龙的前肢也只有1米多长,但对于它7米长的身体已显得足够强壮了。如果是年幼的暴龙,身体小了,前肢应该更小才对啊?
疑点二:扁平的牙齿
暴龙那一口仅外露部分就长达十几厘米的牙齿也是其著名的标志。这些圆锥状的牙齿在暴龙强大咬合力的作用下,就如同粉碎机般能将猎物的骨头直接咬碎。但新化石中的牙齿可不是圆锥状的,它们更加扁平,犹如刀片,更适合划伤猎物造成流血。两者牙齿的不同特点,很可能说明它们是两种捕猎方式并不一样的掠食者。
疑点三:不同的大脑
人们通过对普通暴龙化石和新化石的颅腔内部结构进行CT扫描并3D打印出模型,发现暴龙的大脑形状较直,而新化石恐龙的大脑却有些弯曲,一些神经、血管的位置差别也很大。如果是年幼的暴龙,形状也不至于差别太大才对。
矮暴龙派:综上,我们认为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暴龙作为食物链顶层王者的统治下,应该还有一种掠食者—矮暴龙的存在。它们虽然不及暴龙强大,但很可能是一群以集体狩猎为生的肉食性恐龙。新化石中的那只大概是在群体捕猎三角龙时不慎被三角龙干掉的,所以才留下了它“单独”捕猎三角龙的假象。
暴龙派:嗯,这么说也确实有一定道理。那我们只能期待将来发掘出更多的化石样本,确认矮暴龙到底是否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