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
历史是一门生活味道浓厚的课程,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品味出历史的生活味道。“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极高的价值。
一、“说史”——品尝历史生活味道的舌头
“生活决定教育”。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生活滋养出“说史”这种教育方式。曾经遍布街市的说书场、唱书场以及说唱话本,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鲜活的形象和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这种人人喜爱的“说史”方式造就了通俗历史,大众历史。即使是在今天,“说史”仍是普及历史的主要方式。“百家讲坛”以说史的方式,引领历史文化传播的大潮,掀起新一轮的文化热。“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可见“说史”本就是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故事教学”就是对“说史”的移植。在课堂上“说史”,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减少了艰深难懂的历史理论和概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师“说”的方法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历史故事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的教法中必须要有“说史”。教师可以立足于课本,选取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以轻松的语气、幽默的语言进行故事讲演,使学生逐步积累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常说”。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因此,初中生对历史的最大兴趣点就是历史故事。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能养成历史思维习惯,使自己成为历史知识的体验者、质疑者、感悟者,快乐地学习。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这段历史时,复杂的政权并立与政权间关系一直是难点。如果引用中学生熟知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中的故事,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还能轻松突破难点。这些可以从生活中就地取材的“说史”,可以使学生改变历史靠背诵的认识,让历史具有生活味道。
2.教师要“善说”。初中历史教学不能丢掉“说史”这种传统手段,但“说史”也不能不加区别地使用,要考虑各种差异,恰当地选用。比如,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毕业,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更多一些,他们更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这种情况下使用“故事教学”这种说史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八年级学生已经失去原有的学习热情,处于学习上迷茫阶段,这时候让他们进行故事讲演几乎不可能。九年级学生一方面存在八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故事教学”使用的空间缩小。八九年级要进行“說史”往往成为教师在唱独角戏,达不到教学效果。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不能一味地使用“说史”,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这些差异。
3.教师要“品说”。历史并不是说出来听进耳朵就完事,它还必须在大脑中引发头脑风暴,发人深思。“说史”代表历史低层次的学习需求,“品史”则代表更高一层的历史学习需求,通过品史,可以从历史中充分挖掘价值,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说史”,还应该在“说史”时,稍加挖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历史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例如:引用《天龙八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辽宋夏并立”的那段时代背景。
三、学生要“说”
“说史”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说,某些历史故事或与历史有关的故事学生反而更熟悉,这类故事由学生来说会比教师说效果更好。所以“说史”的另一半话语权应该交给学生。
1.“说”要引导。学生进行“说史”时,多数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熟悉程度来说故事,往往会偏离教师预定的目标,这时候就要加以引导,将学生说的主题引到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来。比如,在讲“北宋与金关系”时,当谈到“靖康之变”时,我让学生结合他们爱看的《射雕英雄传》,希望其从中找出与“靖康”有关的主要人物。该生说了一个“郭靖”,学生就会想到另一个人物“杨康”,使学生了解这两个人的名字原来具有这样深刻的历史含义,用生活中的东西解释历史,用历史丰富生活,使得生活和历史联系在一起。
2.“说”要锻炼。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说史”是一种极佳的锻炼学生陈述历史能力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中学生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座位上可以侃侃而谈,一旦让他到讲台上来说时就变得拘谨不堪,只能说个三言两语。我在上课时坚持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适当加工,然后进行比赛,看看同一个故事,谁说得更能吸引人。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用好生活教育理论,恰当选用“说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历史萌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历史,快乐地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