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多党合作思想

2016-05-30 13:21唐蕊
学理论·下 2016年1期

唐蕊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以马列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合作的经验形成了多党合作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原则、策略和组织形式。这些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团结民主党派合作抗日;推动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多党合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34-0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其理论来源于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重要形成时期。因此,有必要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条件出发,在进一步探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他自幼遍读诗书,饱知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尤其对和合文化的推崇和喜爱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积淀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和合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在儒家和道家的和谐观中。儒家指出“礼之用,和为贵”,重在“人和”,突出天下大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道家强调“天人合一”“理想真人”“无为而无不为”。今天看来,和合实为统筹的基础,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统筹人际关系需要重视和衷共济的理念;统筹政治关系需要重视和谐兴邦的理念。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贵和执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将其与当时现实的革命背景相结合,创立了多党合作思想,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不断注重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彰显出和合文化的深厚意蕴。

(二)马列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理论的阐述

1.马克思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为此,“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307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运动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因为共产党人的近期目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夺取政权。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小资产民主派。在团结合作中,马恩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领导权,指出在政治上为达到目的,“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2]552突出强调了共产党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独立自主并掌握领导权,才能实现通过多党合作促进革命顺利发展的目标。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列宁认真分析了当时俄国所面对的国内外情况,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苏维埃政权建设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理论。面对俄国浓厚的封建农奴制色彩,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同其他党派结成同盟,因为“没有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派的战斗合作,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彻底胜利。”[3]59-60特别是十月革命后,为切实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提出并力争实现多党合作,指出要确保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要坚持又联合又斗争,共产党应独立掌握领导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实践多党合作,列宁所阐述的多党合作思想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产生,推动了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合作的经验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加大了对华侵略,为共同抗日,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1日发表《告全体同胞书》。毛泽东认真分析局势,提出我党必须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教训,他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详细阐述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共中央强烈号召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于7月15日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予国民党,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蒋介石随即于9月23日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上宣布了两党合作的正式成立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切实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认真分析局势,突出中间党派的重要性,并提出与各党派“长期合作”的方针。由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渐凝聚了全民族的爱国力量,实现了与各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团结合作,增强了抗日救国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条件,为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理论阐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多党合作的重要性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4]808因此,政党政策的制定必须照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才能切实办好国事。面对抗日战争所带来的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毛泽东指出我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就需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并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革命愿望。他积极呼吁全国的爱国同胞、军队和党派共同团结起来,因为“抗战是由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的合作来支持的。”[4]807因此,中共主张团结一些抗日力量,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积极争取和团结中间阶级投入抗日战争中,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些为建立多党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论证了多党合作的可行性,为团结抗日做好理论准备。

(二)多党合作的原则

在领导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与多党合作不仅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还提出了必须坚持并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独立自主。毛泽东指出多党合作是有原则有条件的合作,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他指出:“在一切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密切地联系到独立自主的原则。”[5]394毛泽东在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后的教训中,认真分析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各党派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真正起到同盟的作用,务必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突出强调了党派合作中独立性保持的重要性。毛泽东同时指出,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总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才能切实维护党派间的合作。二是态度上要互助互让。为了切实维护与多党合作民主团结的长期局面,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各党派必须实行互助互让。他进一步指出搞好党派合作,共产党员应以互助互让的精神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积极主动的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气概为民主党派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因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合作原则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为此,应自觉地同各民主党派商量问题,并自觉接受其监督,促成多党合作的形成和发展,才有利于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支持战争取得胜利。

(三)多党合作的策略和形式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多党合作的领导权才能切实巩固多党合作的局面,并阐明了共产党实现领导权的正确策略。他指出:“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5]651我党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在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的支持和拥护,明确我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和利益上的一致性。而如何保证领导权的实现,毛泽东指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6]1273才能实现和维护共产党的领导权,使民主党派主动接受并坚定共产党的领导。

为切实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次提出“三三制”政权并做了重要阐述,“三三制”意在建立联合政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为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民主权利,毛泽东坚持执行“三三制”并吸引广大民主党派参加政权,提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共产党员需与党外人士加强民主合作,在抗日根据地内以是否赞成团结抗日为标准,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团结民主党派参与政权建设,共同协商合作。这为后来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党政权建设开始走向成熟,为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在分析当时国际国内斗争形势,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对多党合作进行不断探索、科学总结中创造性地提出的中国革命胜利后要成立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革命团体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为此,他准确分析了在中国实行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组成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独具特色地论述了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提出了多党合作的原则、策略和组织形式,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团结民主党派合作抗日

在帝国主义的强力支持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是一股强大的反动势力。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十分重视在抗日战争中争取民主的斗争,因为没有民主的抗日是失败的。为此,他极力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提出应积极主动地处理好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团结民主党派,壮大人民力量,共同合作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争取民主党派合作抗日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中共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主动和其他政党、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阶级、阶层之间团结合作,积极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发展壮大。在抗日斗争中坚持与民主党派并肩战斗,从而推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顺利发展,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与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是,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所强调的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抗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最后孤立国民党反动派,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推动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政治制度

毛泽东十分重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抗日。在他多党合作思想的指导下,我党不仅积极争取与国民党合作抗日,而且重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认真分析当时局势,认为民主党派的政治目标与中共的最低纲领一致,即反帝反封建、实现和平民主,为此,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的成功实践,保证了中共对“三三制”的领导权,充分重视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争取了与民主人士共建抗日的民主政权。各民主党派参与并讨论抗日策略方针,并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革命和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各民主党派联系广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众,保证其参政的权利,为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