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关键点以及河南省高职院校几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针对地区特点构建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了我国长期以“知识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微观领域的主要趋势。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学不会做事受到了社会各方的质疑。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支柱的高职院校更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目标,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二)以就業为导向,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改革、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河南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围绕就业这个终极目标,要将企业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实现校企双赢、不断走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就业这个指挥棒,不断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以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自身内涵和素质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同时,要追求人才培养的精细化,关注发展的细节,才能使学生的技术更好、能力更强。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点
(一)专业建设是基础
高职院校要建立以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动态的经济建设为纽带的专业设置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克服高职院校刚性过强、应用面过窄的问题,为专业建设提供多个思路,尽最大可能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高职院校可以设立由学术带头人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办公室,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双方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方面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设计是核心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完成整个工作进程所需要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学习环境,把学校教育和校外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训基地建设是亮点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校企共同努力建立本专业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实现学校所需资源与企业资源设备的对接,引导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变纯消耗性的传统实训为盈利性的生产实训,实现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和利益价值。
(四)质量考评是关键
为了提高校企合作人才质量,就必须对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要改变传统的60万岁的考评方式,建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为双重依据的学生教学成绩评价体系。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设计成绩考评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方式,加大实际操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做好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反馈工作。
三、河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方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要得到持续的进步和不断的发展,还在于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因此,要根据调查研究和分析,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河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自从1998年在大连工人大学首次实施以来,在我省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其次,校企双方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三,根据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第四按照合作订单合作协议,实现培养学生顺利就业。
1.河南省高职院校订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主要的问题
首先,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学生毕业后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存在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就学习什么样的技术,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窄、能适应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订单的宽度),知识的纵向深度也不够(订单的深度)。进而会导致高职毕业生择业面过窄,选择范围较少,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长期职业生涯的优化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订单的培养速度跟不上企业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三年前企业需要的岗位人才,随着市场的变化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有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甚至会会出现破产或濒临破产,这就会造成签订的订单会成为一纸空文。而高职院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很少去关注企业发展状况和需求状况的变化,使订单培养的学生无法按照协议规定到合作企业就业。
2.对策
首先,要拓展订单培养的宽度和深度。在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完全适应企业所需要的岗位的同时,将相近岗位所需的岗位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另一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技能培养为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情怀,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其次,实现订单培养的动态追踪。高职院校除了在签订订单时要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订单签订后,高职院校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调查,一旦企业发展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要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流程:首先要分别设计好前两年和后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要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第三,要加强定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1.河南省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顶岗实习期间缺乏有效的管理。顶岗实习在我省高职院校建设学校中普遍开展,但力度仍然不够,过程监控性不强。我省的大部分学生都回到江苏、浙江及东南沿海企业密集区进行实习,由于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不再受学校的直接管理,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方式由原来辅导员直接的管理转向实习带队老师的班组管理模式的变化,加之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权责不明,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缺乏有效管理。
其次,顶岗实习质量不高。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往往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低、不重要、依靠劳动力的岗位进行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实习学生成了为企业谋取利润的廉价劳动力,这就背离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初衷。
2.对策
首先,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都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双方要及时联系,密切配合,充分掌握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各种动态,逐步形成校企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学生的管理,进而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其次,建立顶岗实习考核机制。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就要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形成全面的顶岗实习考核机制。要明确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和考核时间等。在顶岗实习前,通过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档案,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顶岗实习中和实习后,要逐次對学生进行考核,明确学生的进步和缺点,进而调整实习方案,不断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水平。考核要由合作企业和学习共同参与,提高考核严肃性和重要性,确保考核严肃、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顶岗实习的效果。
(三)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高职院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截止2014年河南省共建立职教集团23个,形成了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具有河南特点的职教集团的模式。
1.河南省职教集团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首先,集团内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人才培养动力不足。河南省现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组织之间联系较少,成员单位之间学术交流较少,现有的运行机制还未能完全调动起职教集团人才的优势,职教集团内部各个单位的资源与优势不猛的到充分发挥,集团资源整合和教育作用乜未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职教集团合作区域小。在河南省所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中,只有7所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了同国内或者国际单位、其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绝大多数职教集团将发展空间局限在河南省内,缺乏通内外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这就使职教集团不能很好的整合资源优势,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高职学生的进行教育。
最后,农业职教集团欠缺。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农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然而河南省目前仅有1所涉农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牧业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作为主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的,从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大量的实用型的技术人员与专业型的管理人员来看,职教集团的发展重心需有所转移。
2.对策
高职院校要积极同省内外企业联系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打造我省的优良职教集团品牌。首先,加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建设,使其在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利益分配、合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其次,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职教集团发展战略,加强同国内其他省市以及国外高职教育集团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跨省区、跨国界的高职教育集团联盟,以应对国内外高职教育市场的挑战。最后,要进一步拓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覆盖区域,不断依托高职院校、企业、城乡优势,树立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中心思想,不断创新出职教集团新的发展形势,为我省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明义,马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J].职教论坛, 2010(19).
[2] 郭险峰.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然路径[J].助教论坛,2009(06).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9/content_3755770.htm.
[4] 刘能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QN-160。
作者简介:张小静(1983- ),女,河南洛阳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