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狮子潭摩崖的探索

2016-05-30 09:44陈存瑶
关键词:落款来源

陈存瑶

摘 要:狮子潭摩崖位于四明山东部鄞州区和余姚市交界处。文章对该摩崖的名称来源、所属区域、石刻的落款及年代作了一番探索,肯定了题刻的文物价值。

关键词:摩崖石刻;狮子潭;来源;归属;落款;年代

中图分类号:J323 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46(2016)01-0064-03

把文字直接刻在山崖石壁上,或在山崖石壁上仅进行简单的平整后进行刻字的,称之为摩崖。也正是由于其书刻的载体是天然山崖石壁,摩崖多位于远离城市的山间,随着年代的久远,往往被人们遗忘,即便发现了,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差错,因不便于考证,往往也以讹传讹,使得摩崖石刻笼罩着层层谜团。狮子潭摩崖便是其中一例。

2010年,余姚市公布了狮子潭摩崖为文物保护点。其简介如下:

狮子潭在惠民村山下,石观岭旁溪上,两山夹道,竹木遮日,上流溪统称乌岩溪,溪水流经狮子岩畔从断崖上倾泻直下,冲成幽邃的潭。潭间有约6米多高的岩壁,上凸下凹,状如狮口,人称“狮子岩”,故潭名“狮子潭”。狮子潭东侧岩体上镌刻着“显赫”二字,落款为“金陵任伯书,壬寅(1602)六月十三日”。

2014年7月11日,鄞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了8处区级文保点,其中之一为“狮子潭摩崖石刻景观带”。 其简介如下:

狮子潭摩崖石刻北临狮子潭,南侧为隐石公路,东侧为仙人洞、狮子台,面积约40.7平方米。该岩呈方形,高4.59米,宽8.73米,面积40.7米,削面横刻“显赫”两个大字。字径为57?1.5厘米,字体为楷体,用笔流畅。狮子潭四周风景秀丽,有瀑布、怪石等,常引得文人墨客到访,该摩崖应为当时游客所留。

笔者认为,该处摩崖题刻虽2次被公布为文保点,但其名称来源问题、所属地域问题、题款问题等都值得作一探讨。

1 狮子潭的命名来源及属地问题

四明山崇山峻岭,在其东部,有两山对峙,西侧为和尚山(白岩山)、东侧为蝴蝶尖山。两山之间形成峡谷,依峡谷有019县道通过,山道一侧,谷间乱石叠生,溪流在石间穿流而下,时而平缓如镜,时而瀑布奔流,因其源自鄞州区的乌岩(接胜)村,故名乌岩溪。其下游,即余姚的毛家埠村,现该村已没入2005年底开工建设的双溪口水库中。其间有落差二三十米的瀑布,水流冲泄而下,形成深潭。

《四明山志》对此潭有所记载:“有狮子潭,悬崖覆屋,飞潭昼夜,吼不绝,狮子足痕宛然。”[1]《慈溪县志》也有记载:“狮子潭,县西南三十五里,祷雨必应,上有石室一所,有狮子足迹并仙人药臼,下有石台三层,高数丈,乡名石台以此。”[2]由此可见,狮子潭因其瀑布声如狮吼而得名,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现有“狮子足迹”。

狮子潭东侧一块祼露的崖壁上,刻有横书“显赫”2个楷体大字。每字约60厘米见方。该摩崖在方志中未见记载,有说法为明代任伯所书(下文另议)。

狮子潭区域恰在余姚市和鄞州区的界线旁,因此,出现了混淆不清其所属区域的情况,两地都将其公布为文保点,余姚市还将其编入了《余姚市志》中。

余姚市、鄞州区在狮子潭一带的界线划分,是以山脊为界。因此,依山脊相连来看,两地界线约在现在乌岩溪流入双溪口水库处,而狮子潭位于乌岩溪中游,因此,此潭应属于了舍自然村地界。

了舍村原称辽舍、寮舍。后为纪念郑惠民烈士,改名为惠民村。历史上归慈溪县管辖。因此,清光绪二十五年《慈溪县志》中,对此潭有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属慈溪县石岩乡。1950年5月,归属陆埠区石岩乡管辖,遂属余姚。在合作化初期,建立了“高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将岐阳、大隐、石岩、河姆4乡合并为大隐乡,隶属于余姚县。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推行政社合一,又将原岐阳和石岩乡的高胜、接胜(乌岩)、岐阳等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鄞县。了舍村当时称为“红色(凤岙)公社朱敏大队(管理区)惠民耕作队”[3]。此后,了舍(高胜)一直隶属于鄞县所有。今属鄞州区横街镇管辖。现属于惠民村所辖,村委会驻了舍。

因此,自1958年10月至今,狮子潭摩崖应属于鄞州区管辖范围。

2 狮子潭摩崖题刻的落款问题

狮子潭摩崖为楷书“显赫”二字。据余姚文物部门所述:“狮子潭东侧岩体上镌刻着‘显赫二字,落款为‘金陵任伯书,壬寅(1602年)六月十三日。”之前,《余姚文史资料·第三辑·名人名胜录:古代篇》内有署名“钟号”的《狮子潭摩崖题刻》一文,其写道:“落款是‘金陵任伯书,每字十三公分见方。字迹工整、秀丽,至今仍较清晰。题刻没有年代表示。”[4]两段描述,都述及有“金陵任伯书”,但对所刊刻的落款年代表述却有明显差别。

实地调查发现摩崖所在的岩石分为内外二层。内层为青灰色山石,石质细腻坚硬。而外层为灰白色颗粒状凝结岩,总厚度约5毫米,其石质较内层略松,大块状粒子突起明显,厚约3毫米左右。也正是这一特殊的石质表面,使得石面极不平整。“显赫”两字笔划较粗,尚可以显现。所刻刊文字过小,必不宜凿刻。如按钟号所述,“每字十三公分见方”,尚可一观,但按此尺寸计算,其落款总高度应在65公分左右。而“显赫”榜书每字约在60公分见方,可知落款应是十分明显。如按余姚文物部门所述,其落款字数更多,则应更为明显。但笔者在此“显赫”两字摩崖四周仔细查找,也未能发现一字。但据《慈溪县志》收录有《刘伯渊同李邑侯偕宾僚游狮子潭诗》,而李邑侯应指“县丞李尚文”。据《慈溪县志》所载:“知县其属典史一人”。因此,将任伯列为其宾僚之一,同游狮子潭,也有可能。因此,此摩崖为“任伯”所题,也不无可能。或许因为“赫”字左下角已经剥落,是否原落款刻在剥落的石质表面上,则不得而知。不知余姚文物部门和钟号是否为此石面剥落前所见?

3 狮子潭摩崖题刻的年代问题

钟号在其文中,写到有“金陵任伯书”,而据其考证:“任伯,万历三十九年任典史”。据此,其认为此“显赫”两字摩崖为明代万历年间的遗留。而此段话却也载于《慈溪县志》的典史一节中,原文如下:“任伯,万历三十九年任,见《刘伯渊向侯德政碑》结衔。”[5]《刘伯渊向侯德政碑》为刘伯渊所撰,实名《邑父母向侯德政碑记》,碑后有年款:“万历重光大渊献之岁玄月之吉,县丞李尚文、主簿陈云凤、典史任伯、慈溪县学事训导陈谠训导李怀建。”[6]可见,钟号对任伯此人考证确凿。

如按余姚文物部门所言,其后又有落款“壬寅(1602)六月十三日”。由此推算,壬寅在明万历三十年,则此摩崖年代自不必多言。

但如不考虑落款是否存在,仅从摩崖“显赫”两字书法本身和摩崖的刊刻手法来看。此“显赫”两字楷中略带行意,整体端庄沉稳,又不失秀丽灵动,这也符合明代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以及继承以赵孟頫书风为主的行书格调。书风也与同时期宁波发现的牌坊中榜书极为相近。而摩崖刊刻时,则以斜刀入手,以线刻手法进行线条构勒,而线条内略加铲饰,但不低于四周线条所刻深度,使线条内四周呈现弧状底面。这一刊刻手法,极似同时期宁波一些牌坊中榜书,以及同样被认为明代摩崖的慈溪市观海卫镇“紫霞洞”3字摩崖。因此,笔者也认同此摩崖为明代所留的观点。

4 题刻的文物价值

狮子潭摩崖题刻其文物价值毋庸置疑。主要表现在:

1)狮子潭历史上属慈溪县管辖,虽距慈溪县城(慈城)较远,但据《慈溪县志》所载,狮子潭一带,历史上曾是慈溪县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当地的文人雅士来此避暑休闲,留下《游狮子潭》等描写狮子潭景色的诗篇。狮子潭摩崖题刻,正是他们来此旅游时所留。《慈溪县志》记载的狮子潭不远处原有“枕漱奇观”4字摩崖,但现在已经风化斑驳不清。而狮子潭摩崖却较完好的保留下来,成为原慈溪县这一著名景点早期旅游活动的重要实物证明。也丰富了狮子潭区域的文化内涵。

2)宁波市区属于平原地区,其周边山区内也少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著名风景区,因此,其摩崖题刻的总量无法与杭州、泰安等城市相比,数量相对偏少。从宁波现存摩崖的年代来看,除岩画外,宁波的摩崖最早为北宋时期,而且宋代、明代的摩崖数量也较少。狮子潭摩崖刻于明代,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宁波地区摩崖题刻具有重要的时代标杆作用。

3)从宁波所发现的摩崖书法艺术来看,宋代摩崖题刻以民间书法为主,明代摩崖其作者则以镇守海防的官员为多,虽然其中也不乏榜书,但其书法艺术价值整体不高。而狮子潭摩崖为明代所留,虽只有“显赫”二字,但其书法并未受到明代中期“台阁体”的影响,作者没有受到横平坚直的拘谨,在注重整体的书写效果同时,点划间呈现出灵动的姿态,显露出作者一定的书法功力。因此,狮子潭摩崖与宁波其它摩崖题刻相比,其书法应属于较为精彩的一处。

狮子潭摩崖题刻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笔者认为,应尽早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确定具体的管理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管理,有效保护,扩大宣传,使其发挥出这一文物应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宗羲.四明山志:第1卷[M].抑抑堂刊本,清康熙四十二年:45.

[2]冯可镛,杨泰亨.慈溪县志:卷9[M].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影印):15.

[3]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编纂委员会.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358.

[4]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市文联乡贤研究会.余姚文史资料·第三辑·名人名胜录:古代篇[M]. 1987: 91.

[5]冯可镛,杨泰亨.慈溪县志:卷17[M].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影印):17.

[6]冯可镛,杨泰亨.慈溪县志:卷52[M].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影印):30.

Abstract: The Lion Pond cliff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Yinzhou District and Yuyao City on the east of Siming Mountain. 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cliff, the district it belongs to, the signature of the inscription and its age, and affirms the cultural relic value of the inscription.

Key words: cliff inscription; Lion Pond; origin; ownership; signature; age

(责任编辑:竺小恩)

猜你喜欢
落款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落款
文人画中“诗书画印”一体化与宋徽宗赵佶
墨韵书香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墨点无多泪点多”
隔世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古玩落款有讲究
适时增加基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