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圣红 涂志辉 陈国林 刘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以国家价值链为视角选取了相关经济指标,建立了参与度模型,对赣州区域经济影响力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价值链 参与度模型
一、二十一世紀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都在大力的发展经济,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亚欧大陆充满了血与火的经历,只有古“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友好之路。在全球化的今天,把古“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发扬光大,实现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初衷。“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
二、以国家价值链、赣州价值链为视角对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根据库普曼传统的统计,一省的总值出口包括三个部分:本市生产、外部消费的产品,本市出口经外部加工后重新流回本市的部分,本市出口中包含的外部产品的增加值。本文将遵循这一分解方法,将总值出口分解成不同的增加值部分(如表一所示)。
表1描述了G个市和N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
三、赣州市融入“一带一路”的影响分析
1.赣州市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参与度模型的建立。关于参与度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运用上一节的方法,根据国家价值链、赣州价值链参与度和赣州市区域化的参与度进行分析。
图3展示了赣州市在江西省内相比于其它市的整体全球化参与程度。可以看出,赣州市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2004年达到了最高峰,之后经历了下降,近年来又开始上升。
图4清楚地反映出在江西省内参与区域外的活动种,赣州市在推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要。但是赣州市如果想要加强区域合作,未来的路还很长。参与度模型构建。为了研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赣州市的影响,决定建立参与度模型来定性的分析。参与度模型由本文构建的八个经济指标衡量的三个问题——赣州市价值链参与度、赣州市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参与度、赣州市和其它区域经济影响力比值,进行整合,从而描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短期影响。由于这三个指标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单位和数量级,使得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公度性,这就为综合评价带来了困难,尤其是为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和依据这个指标的大小的排序产生不合理性。为了消除数量级差异或量纲的影响,采用极值差方法进行预处理。
参与度模型用Z的值来描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赣州市的影响,其中:
其中,Q表示赣州市价值链参与度,W表示赣州市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参与度,T表示赣州市和其它区域经济影响力比值,Q',W',T'表示经过极值差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值。Z表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度,Z的值越大,则表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赣州市的影响越大,且成促进作用,反之成抑制作用。
2.赣州市融入一带一路的影响分析。下文先就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进行现状分析,然后预测赣州市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从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赣州市的短期影响。
2.1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对赣州的现状分析。一带一路将是中国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一个强大驱动力。同时,通过开辟这一通道,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将得到更大拓展,将大大弥补中国在创新意识和某些领域的短板不足,从而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通过参与度模型经过计算,得到赣州市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度图像(见图7),可以明显的看出2003-2006年,赣州市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很快。但是2006-2011年,赣州市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很难再有很大的经济变化。而2013年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逐渐开展,各市之间的经济贸易开始加强,影响度Z值迅速增加,赣州的经济发展又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可以看出如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顺利,赣州市价值链参与度必将增大,这将会使得赣州市经济高速发展,给赣州市的未来带来新的新鲜空气。
2.2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对赣州市的短期影响。通过参与度模型进行计算、预测,得到2013-2018年赣州市融入一带一路后的影响度Z值的变化趋势(见图6),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逐步的实施后,对赣州市的影响度呈一个上升趋势,对赣州市的经济起一个促进作用,加快了赣州市的经济发展,加大赣州市价值链参与度,加大了赣州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参与度。由此可见,赣州市如果能够很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能给赣州市的经济带来促进作用,将为赣州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Bart Los,Marcel P. Timmer , “Gaaitzen J Vries: How Global Value Chainas A New Approach to Mesure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 (2015): 66-92.
[2]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