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郭亮
【摘要】:本文阐述了卫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在卫勤信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如何培养出“实战型”卫勤信息技术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努力方向,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实战型;卫勤;信息化;人才培养
从近30年外军卫勤改革的基本思路来看,人才培养始终处于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位置,我军的卫勤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在短时间内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从整体看来,由于国内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尚存在一些制约卫勤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信息化人才培养就是其中的瓶颈性问题。
1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针对实战需求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军队医院在任务属性上,一方面担负着“为军服务”的特殊任务性质,另一方面还需要接收大量的地方病号,随着军队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后者在工作量比重上来看,已经成为日常业务的主要工作,这决定了军队医院的信息工作人员就是担任普通工程师的角色,负责软件编译、信息处理和信息设备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在特殊的战场环境下,军队卫生保障的任务性质是截然不同的,每级保障机构的分工也是不一样的,信息处理的环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没有大型的先进信息硬件设备,也没有稳定的网络运行环境,这些都需要工程师要转变保障角色,完善信息化保障全方面的技能,不但要熟练操作各种军用信息装备,还应具备应对突发情况下的信息保障能力,比如如何面对移动环境下的远程会诊,还有如何处理电磁干扰下的无线通信等战场上的经常性问题。
1.2 与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大
随着军队医院规模的壮大,医疗业务工作越发繁重,信息人员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在日常保障方面,基本上都是硬件维修和信息故障处置等重复性的工作,科研偏向和平时期的医疗信息技术,这些都决定了军队医院信息人员的技术层次不高,信息技术的拓展视野不宽,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慢。反观美军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早从20世纪出就提出了“民技军用”的发展理念,与Google和IBM等世界知名的IT公司积极开展军用项目的合作,军内信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并能时刻接触到全球领先的信息化核心技术。据美国防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中,有1/3的信息服务人员曾有在全球知名IT公司任职或培训的经历。
1.3 培养体制机构不够健全
近期对多所军队医院的统计调查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人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人才培养难度大、流失速度快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这与信息人员的体制机制构成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军人身份的信息技术人员,往往由于编制和职称等限制,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生长环境,导致其成才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改行和转业的比率都比较大,对某部范围内的8所军队医院进行统计,只有信息科的管理者是军人身份,且平均年龄在都在45周岁以上,其中女性占52%,35周岁以下的信息技术军官只有1名。
1.4 培养模式和测评体制不够新
从纵向来看,目前军队医院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采用代代相传的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情况进入快、培养方法贴近实际,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老一代”的水平就桎梏了“下一代”的发展模式,信息化是一个时刻在发生巨变的技术门类,新的信息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上就产生局限性,这种方式也难以根据人才个体的特点展开因材施教的策略。从横向来看看,军队医院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比较单一。一个单位里,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和网络保障等技术人员职责明确,但往往既分工也分家,而实际上,在实战中部队需要的是具备网络通信、代码编译和设备维护等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够单挑重担,独当一面。
2 加强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1 紧贴现代战争的实际需求,培养“实战型”卫勤信息化保障人才。
实战环境下的卫勤信息保障与平时的任务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信息通信和软硬件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比较特殊,尤其是在面对各种恶劣的战场环境和突发性事件时,对信息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在平时,要不断强化信息保障人员“练为战”的思想认识,使其充分理解信息化在卫勤保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保障体系中担负的角色,明确实战环境下信息技术人员保障工作的职责。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实战化的训练,尽量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展开训练,让卫勤信息保障人员熟悉战场环境,熟练掌握各种野战信息装备,了解实战条件下卫勤工作的任务特点和需求。在演练过程中,要人为地设置一些断电、断网和电磁干扰等突发情况,加强在恶劣的天气下的实际操作演练,实现在战争状态下人与装备完美的有机结合。
2.2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和学习,有针对性地弥补存在的技术缺口。
信息化技术是一门军地通用的技术,也是一项日益革新的外来技术产物,不是单靠“埋头苦干”就可以快速见到成效的,我们需要大胆地接收外界的先进思想和理念,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做法,不间断参加技术交流和探讨活动,充分吸取技术养分后达到“为我所用”。近年,一些发达地区的军队医院已经开始采用“走出去”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与地方公司合作研制一些科研项目,这一方面保证了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和水平,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军队信息化工作人员掌握了领先的技术方向,拓展了视野,而且全方位地迅速地提高了科研水平。
2.3 建立信息化责任部门机构,健全人员保障和成长机制。
军队医院都把加快向信息化的转型作为至关重要的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发现信息人员编制短缺的問题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从其他岗位编制“东挪西凑”的现象十分普遍,无法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梯次。因此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人才培育环境,必须建立责任明确的信息化职能部门,形成合理的人员年编制配备体制,给信息技术人员创建一个科学的发展空间。
2.4拓展“军地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有效的人才奖惩制度。
目前,为杜绝人才培养“模板化”的问题,一些地方的重点大学采取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硬性要求,规定招聘人员的硕士和博士经历需就读于不同院校,这是克服人才“近亲繁殖”现象有效举措。军队医院信息人才培养也应采取混合型联合培养的机制,把信息技术人才送出去,把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带回来,通过人才交流带动技术的互进,同过技术的交流促进人才的培养,利于信息建设的全面地创新式发展。
3 结语
为扎实推进军队卫勤保障的能力水平,贴近真实战场的实际需求,卫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我们应该参考国内外信息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做法,分析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查找人才培养体制的关键问题所在,结合在新形势下全军的强军目标的任务要求,以创建科学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制为原则,以提高卫勤信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实战型的卫勤信息化人才为目标,在制度建立和编制体制改革上要提供政策条件,在管理模式和培养方法上要重点倾斜,形成一支在关键时刻顶的上、作风扎实、技术精湛的卫勤信息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