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姹琛 梁俐 王梦婷 汪欣 杨姣
【摘要】: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是为了提高我国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部分师范生对该改革公平竞争性持怀疑,但坚定了更多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决心。然而这些师范生中很大一部分对此项改革了解甚少。我们团队针对上述现象,分析了师范生对考取教师资格证意愿度高、认知度低的原因,探究了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证改革态度不一的理由;作出了对如何提高师范生对改革政策关注度、提升师范生竞争力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认知程度;竞争力
随着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师范生不再享受毕业就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权利。作为未来教师的主要力量,关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并针对性调整课余生活刻不容缓。
一、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内容
教育部宣布,2015年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不再由地方组织,将首次实现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不再终身有效,只有3年有效期限;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也必须每5年一审;师范生不再毕业就能拿教师资格证,2015年开始必须参加全国统考[1]。同时,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增加,考试范围和内容更广,不再指定参考教材。
二、师范生对改革认知度及态度的结果分析
(一)师范生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意愿高,但对改革了解少。
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后,师范毕业生和非师范类大学生、其他社会人员均通过“国考”考取教师资格证。此证书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2]。师范生的就职面对教育系统,这无形中刺激了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积极性。然而,改革时间短,实践机会少,无论学生、校方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均经验不足;学校宣传、引导不足,师范生不能及时从学校获得相关信息;师范生自身不够关心,目标性不强等原因导致多数师范生对改革了解甚少。
(二)对改革赞成与否人数各半。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认为,通过考试,让有志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师范生能进入教师队伍,能提高入职者的整体素质。[1]改革促使师范生明确自我发展的必要性,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师范技能的培养。也提高了对教师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有利于树立教师职业危机意识,促使其实现自我蝶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3]。然而,考试难度加大,考生需花费更多时间准备,与其他的学习活动相冲突。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拥有相同的竞争机会,公平享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对师范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就业压力,将有一部分师范生毕业后因考不到证而找不到工作,因此部分师范生对其公平性持怀疑态度。
(三)课余活动安排向师范技能倾斜。调查显示,师范生更倾向于去学校实习或积累家教经验,扎实专业基础,取得高绩点、奖学金,参与学生工作,获得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练习板书、模拟上课等需考内容等活动。
三、对师范生改革认知现状的思考
(一)意愿度与认知度相左。这折现出当代师范生眼高手低,心态过于浮躁的现状。这种状态的延续不仅会影响大学四年,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由此可见,要真正解决该问题,因从个人内部出发,认清现状,改变态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
(二)对改革态度不一。个人对事物所持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其心态。面对当下形势,既然改革已然存在,消极抗拒的态度完全改变不了现状,也不能起积极作用。若想为自己创造更明确且光明的未来,在校师范生应当适时调整自身心态,尝试从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现实的良性发展。
四、提高师范生对改革认知度的措施
(一)校方:加强宣传引导力度,为师范生提供优良的客观条件,如:增设相关课程;搭建资讯平台,供需解答疑问的学生查找资料、咨询问题、获得一对一的指导。
(二)社会:主动发挥宣传作用,借助各类传媒渠道,利用权威机构的特殊身份宣传改革政策及考试内容,增强大学生对获取到的信息的信任感,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相关媒体的关注度。
(三)学生:对大学生活及人生做初步规划,定期制定计划执行。对于关注师范生需参加“国考”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制度应记录在大学规划中,督促自己去关注、了解改革中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措施。这些习惯的养成及信息获取的分享可通过学习小组互相督促,协同完成目标。
五、提高师范生竞争力的措施
(一)学校:发挥导向作用。师范院校应立足传统优势,加强特色发展,增强育人能力和竞争优势[4]。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采用微格教学,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加强网络学习和网络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强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教学水平[5]。还可邀请指导老师、教育专家进行零距离指导;增办师范生技能类比赛,激发师范生学习、训练师范生技能的积极性,并邀请老师点评讲解,使得选手和观众均能受益。但是,学校不能将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合格率作为评价师范院校优劣的唯一标准,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的传授。
(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可评判性。在今后的教室资格证考试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将考试更为贴近真实的教学环境,除了考查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学方式,应更注重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的考核[2]。
(三)学生:自身注重能力、情感的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扎实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能力是师范生在日后的教学及自身发展中后劲十足的重要原因。[3]因此,不能因为考试忙于记忆背诵概念而疏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阶段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索学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应用该理论。同时,师范生要坚定选择專业的初衷。教师的好坏不能靠“考”来衡量,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心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合格的教师要能坚守对教育的信仰,发自内心爱学生,使得学生愿意与之交心。师生关系和谐,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有积极影响。[2]此外,要在实践中获得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能力,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规范教师资格证制度,离不开考试考核,但不能一考了之,更不该舍本逐末,热衷于如高考一般的技术层面的追求,而淡漠或遗忘教师队伍的人文关怀和改善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6]。师范生不仅需要关注改革,还需要以此为契机调整大学课余生活,注重教师基本素质的养成,端正从事教师事业的态度,为成为会思考的教师做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郑祖伟,刘珏. 师范生“面试”资格将打破[J]. 基础教育论坛,2013(35).
[2]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6.
[3]刘信阳,张茂聪.试论“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A].教师教育论坛,2014(9):9
[4]刘建银,毛宇.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教学特色的建设——基于34所本科师范院校特色项目报告的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115.
[5]蓝秋燕.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127-129
[6]李奇勇.教师资格,为何而考?[N]中国教师报,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