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摘 要:出版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图书出版管理效率,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精细化的、可适应外部环境的管理新模式。本文就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图书出版;项目管理;应用策略
图书出版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很强的工程,涵盖图书的策划、征稿、编辑、设计、装帧、印刷、推廣、销售、收账等诸多方面,只有各个部门之间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有效的管理是图书出版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的前提与基础,但是传统的图书出版管理方案已经与当前新的社会与市场环境不相匹配,并严重制约了管理效果的提升。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应用到图书出版管理工作中,凭借其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可显著提高管理质量。
一、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出版工作是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每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的,监控出版各个环节并合理设置出版流程是提高出版效率的有效措施。假如将一本图书的选题策划到销售收款当成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的话,那么怎样设计流程,消减无用环节,加大各环节交流是合理推动出版进度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图书出版中,责任编辑是制订出版流程的主要人员,但这样也忽略了出版活动中其他人员的作用。比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责任编辑能够和发行人员、四封设计人员、内文设计人员、校对人员、加工编辑等一一进行沟通,他能掌握图书的出版进度,还可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但是,由于各个环节都需要责任编辑与其他人员进行联系,这种频繁沟通与催促的做法极易增加责编与其他出版人员之间的矛盾,并且还十分浪费时间。而在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管理对出版流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只要发稿,其后的流程就是既定的:封面设计、正文设计—扫描、排版—校对(多次校对顺次完成)—出片打印—印刷装订—验货发行。从以上的出版流程可以看出,正文与封面同时设计,扫描与排版同步进行,这就大大减少了出版时间。各个环节之间紧紧相扣,只要在发稿时责任编辑以书面形式对各个环节提出个性化要求,每一个环节结束后就会自动进入下一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流效率,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为提高出版经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切实提高图书质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等制度,对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进行了严格规定。出版企业应以此为标准,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出版需求的图书质量管理章程。在设置图书质量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出版部门应把图书出版当成一个大项目来认真对待,依据出版需求对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一一落实到位。
三、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设置新型的图书出版核算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图书出版成本核算的地位,而成本管理是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传统的完全成本变成了新环境中的制造成本与期间成本。依照项目管理法基本原理,在图书出版中项目经理必须对制造成本负责。制造成本,指的是把与图书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费用与成本计算到图书出版项目成本中,而将和图书项目出版无直接关系但和经营费用有关的成本计算到期间费用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化管理中制造成本管理法的主要优点有以下三点:一是成本核算更为简化。由于企业管理成本不再依照具体的标准在多种成本计算中进行复杂的分配,这就有效避免了图书出版中各种费用与成本的重复分配。二是有助于出版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提升。因为用制造成本法核算出来的项目出版成本,其实就是出版的直接成本,可直观地体现出项目经理在图书成本管理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就有利于出版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且还可增强项目人员的出版成本控制意识,不仅可大大降低出版成本,而且还为降低消耗创造了条件。三是有助于成本的决策与预测。对图书出版项目来讲,排除了和图书出版项目关系不大的各种影响因素,可大大提高成本决策与预测的合理性与精准性。
总之,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图书出版工作中,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出版流程的协调性,而且還有助于出版成本的核算、成本的降低及图书质量的提升。因此,出版部门应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的优点与应用策略,并积极将其应用到图书出版工作中,以显著提高管理效果,最终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涛.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应用策略研究[J]. 赤子(中旬),2013(9).
[2]关欣.论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行业的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3]杨欣,玄有福.关于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导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