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
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立德修身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正确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着偏、少、浅、弱的问题,即“阅读内容偏、阅读数量少、阅读层次浅、阅读能力弱”。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引导不够、方法不当。对此,我结合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单就数量而言,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不能算少,但较多情况下他们的阅读是杂乱、低俗的。对此,学校及家长应加强引导,帮助选择,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根据课堂延伸选择图书,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例如,结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重读名著”活动。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思考”“练笔”“交流”的要求,或“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等。高一阶段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语文课上,结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上台点评、推荐,教师帮助指导。借助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提升阅读品位,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由于要求明确,指导得当,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收获很大。
2.根据时事热点选择图书,使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社会、人生,学会剖析事实,学会独立思考,高中学习的每个假期的“阅读”都是我布置的“必修作业”。每个假期,我会为学生规定10本阅读参考书目,学生从中选择不少于3本,并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开学后交流评比。我为学生开列的参考书目中:《信仰的追问》《共有地的悲剧》《局外人》《狼图腾》《水煮三国》《易中天中华史》《重新发现社会》《哈佛凌晨四点半》等,有些就是当年的畅销书,其中都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阅读这些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实、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思想能更快地走向成熟。
3.根据新大纲规定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选择图书
新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包含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并要求三年中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根据这些要求,我把相关书目整理出来,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按照计划选读,并写出较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作为一种督促的手段,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评、指导,由此逐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读书,解决“读多少”的问题
新大纲对高中生阅读数量做出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要想完成这样高难度的阅读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落实新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学校和教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加强保障。
1.教师应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安排,以保障阅读时间
教师应重视阅读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应把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中,从时间上加以保障。例如,可以通过开设阅读课,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阅读课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图书馆、阅览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掌握。还可以通过减少作业量的方式,以确保阅读时间和质量。
2.因地制宜,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保障学生能够读到书
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语文教师更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可以从阅读时间、图书来源、阅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班级也可以设立图书角,或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推荐、借阅。总之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书。
3.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主动多读书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读书系列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强化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课,例如,“读书知识问答”“我喜爱的一本书”主题演讲,“书评”“辩论”等,可以以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加强规范性,教会学生读书,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关于“怎么读”,新大纲明确要求:“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能对课文进行评价、质疑,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高标准,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怎么读呢?
1.计划先行,不可盲目地为读而读
依据课程标准及高中生必读书目与推荐书目,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做好阅读计划,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教会他们“善读”。
2.运用正确的方法,精读、泛读、浏览不同方式相结合
关于读书方法,培根指出:“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可以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为此,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及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巧变“阅读”为“悦读”
除了以活动带动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我还设计了“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家长、老师在阅读方面为孩子做表率。例如,在给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中,家长、老师参与其中。围绕一本书,大家共同探讨,各抒己见。该活动得到家长大力支持,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4.及时检验阅读效果
关于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教师应该制定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可以通过读书笔记的评优、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推荐发表,小组竞赛等具体形式来展现。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时,我要求学生“有创意地阅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按照小组顺序,从书中选出喜欢的篇目,通过改编、排演、汇报演出加以展示。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创造力和表演水平。
三年的努力,不仅换来了2016年高考语文的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为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