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洁
中国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还是从陶冶高雅情操的角度,学习古典诗歌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绝大多数高中生对此却兴趣寥寥。如何让高中生在短短几堂课中感受到诗词特有的文学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引导。
笔者在此以自己教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知人论世,激发兴趣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因此,知人论世是透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以《雨霖铃》为例,学生通过预习也能感知这是一首离别词,但对于柳永为何而离别,离别为何如此缠绵悱恻等问题却无法理解透彻。而且如果学生不了解柳永的生平,教师就无法激发他们阅读柳永作品的兴趣。所以,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一些关于作者的知识。
我将柳永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一)出生世家性不羁;(二)考场失意漫填词;(三)落拓青楼成词宗;(四)千红一哭吊柳七。并特别突出了其二、三两个人生阶段。在讲述柳永考场失意的经历时,我在课件上展示了柳永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让学生能够充分领略一代词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不羁任诞。在讲到他的作品流传广泛时,我引用了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的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并将柳永和学生们熟悉的流行音乐制作人周杰伦、方文山作比较,成功地拉近了青年学子和一千年前的词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介绍“雨霖铃”词牌的来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本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这部分内容虽然和课文并没有直接关联,但学生们的情绪已经被感染,兴趣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二、披文讨源,缘景明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所以,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双方的交汇点最终都落在一个“情”字上。由此可见,细品文本是读者感知作者情感非常重要的步骤。而落实到词这种文体上,”“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能够使学生在《雨霖铃》这首词中感悟到其中的言长意深,首先还是需要从意象入手。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选择词中的几个意象分析其特点和其所传达的情感。通过学生的发言,我发现不少同学在对“寒蝉”这个意象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有不少同学认为蝉代表了夏天,所以这个意象是热闹有活力的。这时,我就指导学生们在阅读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意象,而且要注意意象的修饰词和句子总体传达出的氛围,把意象放到句子中去感受。很快,有同学指出蝉是由“寒”来形容的,因此,这个意象给人感觉是凄冷的,和其凄切的叫声配合在一起,更从听觉上营造出一种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我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后,同时也对“寒蝉”这个意象向学生们进行了介绍,并引用元朝诗人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进行了课外拓展,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意象的印象,也让同学们了解到对意象的正确理解必须建立在结合上下文的基础上。
学生虽然读明白了这首词,但这首词为什么美,为什么能感动古往今来这么多读者,缺少属于自己的阅读感悟。比如在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时,有学生分析满月象征着团圆,而残月是残缺的,就如同作者的心情残缺不堪,充满了凄凉离愁。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幅类似意境的国画,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了该句所描绘的情境。同时,我要求学生们用心品读,联系背景和前后文,细细琢磨每个字词,想象若自己就是柳永,在此时此地、此景此情中,会是怎样的黯然神伤。
三、因声求气,反复品读
朗读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反对为读而读,缺少理解感悟的机械朗读。真正的品读重在“品”与“玩味”。诗词的“品”与“玩味”均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上的。通过反复品读,品出诗词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使学生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和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不仅如此,词作为一种音乐感极强的韵文,品读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音韵格律。当然现在的学生对所谓的“四声八病”“平仄格律”已经很陌生了,但基础的格律还是可以了解一点的。比如入声字在古诗词中大量存在,形成平仄,并因其急促、压抑的特色,通常被用来表达孤寂、阴郁、悲愤的情感。而在《雨霖铃》一词中就大量存在着这种韵脚,刚好契合这首词所表达的离愁别绪。虽然入声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在笔者所在地区的方言中还大量存在,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用方言轻松地辨别出发音短而急促的入声词,这大概也是南方人学诗词的一点小小的福利。所以在早读课上,我还试着让学生用方言发音读出《雨霖铃》中的入声韵,让学生从音韵上因声求气,感悟这首词通过音节传达出来的微妙情感。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古诗词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囿于让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考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悟诗词的美,让他们的心灵与诗词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以期在古典诗词陶冶中达到情趣高雅,人格完善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