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德吉
【摘要】:自古以来,音乐和文化二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音乐植根于文化,二者密不可分。此外,音乐是文化的组成之一,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风俗,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发展的趋势。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艺术的情感寄托,无论是唱歌或听音乐,都包含有各种情绪因素。音乐总是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使人们得到美的感觉。在生活中任何种类的音乐都是一种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离开文化,音乐就成了无灵魂的躯壳一般。
【关键词】:音乐;文化;关系;
从中国的历史到今朝来看,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幽谷里所衍生出的音乐数不胜数,类型更是各种各样,各个朝代崇尚喜爱的音乐是互不不同的,各自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并在数千年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的转移,不断的完善融合,不断形成新特色的音乐影响至今。
一、纵观音乐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在历史和平的时代,人们安居乐业,故创造出来的音乐的基调是宁静和喜悦的;在政治混乱时,人们流离失所,所以它的基调是悲伤怨恨的,如陕北信天游的哭腔就很形象的反映了生命低贱,悲痛流离的生活;歌剧“白毛女”喜儿在唱歌时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控诉,显示出反抗邪恶的顽强意志和对幸福的渴望心情。当然,音乐和古代哲学家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儒家礼乐,不仅依赖于道德教育,而道德评价也作为音乐依赖的首要因素。就孔子音乐思想来说,音乐不仅要旋律优美,还应注意使仁和善巧妙地结合起来,故而《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音乐和历代文人墨客的接触更是不胜枚举。古琴曲《流水》由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象征着知音,这首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的古琴曲也因“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被广为流传,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经典著作。事实上,历史上很多著名史事都扎根于中国的音乐,它是一种灵魂的满足,是表达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表达情感和痛苦的一种载体。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都是表达自己内心牵挂国家安危和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没有一丝一毫办法遭受的煎熬。从上面的讨论来看,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摆各路文人通过文化的熏陶使得特们的素养和生活情趣的以提高。音乐在唐朝的发展,如唐朝皇帝李隆基被称为音乐的设计师,他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天才,他和所有他的弟子创建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作品直接促成了音乐的普及及发展。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创作的音乐也是数不胜数。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虽然音乐不是文学作品的复制,但它涵盖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升华。
二、音乐教育的精髓所在
许多音乐经过历史的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其包含了很多高尚情操和文化的精华在其中,这种音乐经过长时间对学生的影响,能对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说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让学生形成的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文化的学习中,取其精華,弃其糟粕,对自己需要的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不仅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对自己人生的价值观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 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主要特点是表达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我们都要尽全力捍卫自己的祖国,并有着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就是胜利的决心和毅力。这首歌是对艰苦时代的一种描述,是给现在安居乐业的人民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不忘艰苦岁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必要时,为国家的综合国力贡献一份力量。
三、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汲取文化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音乐学习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通俗来讲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取得素质上的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纵观历史,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断发展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已经非常独特。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个性,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音乐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对人们的思想情操也会有相应的改进,最终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和谐,健康生活。那么就可以看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使用音乐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实施了音乐素质教育后它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进步,使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水平,塑造新世纪的人才。音乐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同时也嫩个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全方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工作者说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汲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不涉及到音乐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就不可能那么就不会有进步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的的需求。当然还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他的理科成绩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进步是与音乐的启发密不可分的。就目前的社会调查表明,音乐确实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对于增强青少年的创造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已对对中国青少年的教育给出了一些新的规定,主要是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四、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周围很多存在音乐的现象。如:电视机,mp3,礼仪音乐,实用音乐,门铃,手机铃声,背景音乐等等。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总结自己的音乐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音乐的现象,主动探索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在音乐的氛围才能更好的体验生活。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乐活动,让他们在社会的舞台,通过自主学习音乐,自己亲身体现音乐在生活中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结】音乐与相关文化相联系,不仅促进学生对相关文化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文化和音乐的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也正是由于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现象,才使音乐有了各种丰富的内涵,给人以听觉上美的感受,并使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向葵.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起[J]. 四川戏剧,2008,03:116-117.
[2]崔圣. 浅谈19-20世纪西方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为例[J]. 北方音乐,2012,08:8-9.
[3]赵晓薇. 浅谈中国音乐与文化的关系[J]. 参花(下),2013,05:72.
[4]冯晓莉. 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
[5]黄英. 浅谈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音乐的关系[J]. 音乐探索,2011,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