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霞
【摘要】自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以后,商务英语翻译的地位持续增高,作为重要的一种国际往来交流方式,其翻译的功效深受4Es标准的影响,因而要求人们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将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出来,这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保证,促进有效商务英语翻译工作顺利的进行。文章将围绕4Es标准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 4Es标准 研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翻译也在不断变化着,为了确保翻译内容有效的更新和完善,需要持续强化更方面的管理与促进措施。然而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的商务英语翻译在实际的活动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如:翻译标准统一性的缺失,其使我国的经济贸易良性发展的目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应用到4Es标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有这样才能够使原文和译文的文本信息、商务功效、语言信息以及文化信息等多方面的对等性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将商务英语翻译的终极目标实现。
二、关于翻译标准的含义
深层次的对翻译标准进行解析,其主要的遵循依据是二元对立层面,正是因为其具有多元化特性,因而能够承认和接受各种不同标准之间特有的共性,不但能够充分的将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定功能认识到,而且还能够对现有的标准化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通常情况下,由于体裁和文本之间有差异性存在,因而同时存在多种翻译的标准也是必然的,如:在讲究神似与形似的文学翻译标准之中就不适于商务翻译标准的使用;商务法律与法规的翻译标准之中难以使用到商务广告翻译的标准等。我们通常将翻译标准系统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绝对标准、具体标准以及最高标准,其中,将原作作为基础的是绝对标准;具备实用价值的是具体标准,其是分类标准中的一种;而最佳近似度则是由最高标准来表示。显然,翻译信息重要的来源一定离不开原作,翻译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也是原作,因而在我们将原作当作是标准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理解偏差、理解难度较大等情况存在。我们所说的翻译主要是在另外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的运用下将原作中相关的信息表达出来,这并不是说将原作作为翻译的准则全面的执行,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对翻译的质量以及效果进行衡量,因而将原作作为译文质量主要的参照对象,是翻译工作重要的信息源及基础。
现阶段,认同性和统一性两大特性在翻译标准中缺失,因而当需要将“大标准”制定出来时,必须在原有标准遵循的基础上同原文特点进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具有有效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行业文体文本的标准制定出来,如:商务翻译标准、新闻翻译标准以及文学翻译标准等。另外,将具体的标准作为标准细化的参考依据,如:进一步将文学标准划分为小说翻译标准、戏剧翻译标准以及诗歌翻译标准等;商务翻译标准则可以细分成商务广告翻译标准、商务法规翻译标准以及商务法律翻译标准等。并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当准确的把握翻译标准的尺寸,不但能够全方位的对原作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而且还应当恰当的将原作的中心思想表现出来,从而将“适中”和“和谐”的审美效果达到。简单来讲就是要求翻译者在译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在自己语言的利用下将原作信息充分、准确的表现出来,并能够将原作中存在的矛盾之处处理好,从而将最终有效翻译的目的达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多元化以及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翻译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有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将“第三种状态”形成了。将二元对立作为主要的基础,尽可能地将具有融合性的一种平衡寻找出来,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翻译标准的依据和条件,并且在翻译标准适用对象的结合下,能够使更加明确化、具体化的翻译标准得到确保。如:谭载喜先生曾经以不同的层次对翻译标准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有内容对等层次、译文实用层次、形似对等层次、言语文体层次、完全对等层次、话语类型层次、部分对等层次以及功能对等层次等。其中,话语类型的层次主要是根据话语类型不同的要求将相互适应的翻译标准制定出来,这样的划分有一定的实用性在其中具备,因而能够体现出译作读者被重视的程度。
三、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特征
广泛的知识面涵盖在商务英语之中,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和领域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包含了广告、法律、社会风俗以及法规等相关的内容。在商务英语实际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对生活中相关的那些具有细节性的内容进行重点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活动顺利的进行得到保证。现目前,国内的商务英语翻译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将原有的体系建立在教学活动之中,从实际出发,使其更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征,另外,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其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并确保翻译的标准性是建立在充分尊重这一基础之上的。
当需要在商务活动中有意识的进行英语翻译工作时,应对对需要禁忌和提倡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完善的考虑,尤其是对于翻译企业的产品和形象而言,各个企业均希望在翻译的利用下能够将自身营销的目的达到,因而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之中,人们加强了对英语词汇渲染和外在功能应用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特征需要科学化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过程的便利性及准确性得到确保,从而使商务英语翻译的效果和质量得到有效促进,有助于为翻译范本合理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充分的将翻译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发挥出来,使商务活动顺利的完成从根本上获得保障。
四、4Es标准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
1.涵盖内容。由于有不同的领域涉及到商务英语,因而其有着广泛的知识涵盖面,能够将特殊性、多重性的特征体现出来,如:法律法规、广告等相关的内容,其中,广告主要的作用是宣传产品,将企业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建立起来,能够将促销目的的有效性实现,因而其有着相对灵活的用语特性,强烈的渲染性也在语言使用中具备,这是明显的文学语言特征;而规定性和约束性存在于法律法规之中,其用词十分的严谨,因而一般性的商务英语翻译其主要的标准体现在“信息对等灵活”这方面,简单讲这就是4Es标准,其要求原文的文本信息、商务功效、语义信息以及文化信息必须与译文等信息之间对对等。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的4Es标准,首先需要使语义信息中的对等性得到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将原文文本的信息突显出来。若原文具有一定文化信息,那么译者在文章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将该文化信息准确的传达出来,从而使翻译的质量和功效得到保证。语义信息和文本信息之间的对等性主要是将文化信息的对等作为参考依据,当有矛盾存在于文化信息与二者之间时,就需要在文化信息对等性的结合下将商务功效有效的对等性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若文化信息没有在原文中存在,就需要从商务文本所涉及到的多方面的商务信息进行考虑,此时可以将对等性的文化信息忽略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商务功效对等性实现。若译文之中的语义信息、文化信息以及文本信息等无法与原文之中的语义信息、文化信息以及问题信息相对等,那么就会使对等性的商务功效受到影响。
2.分析应用范围。
(1)对等性存在于语义信息中。文本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基础和条件是语义信息,文体信息、商务信息以及文化信息之间的传递需要将语言作为传递的参考依据,若没有语义信息涵盖其中,那么商务信息是无法存在的。单就语义信息来分析,其所包含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有深层和浅层的两类,它们均能够对信息表达和传递的意识进行说明。其中,表层结构的信息主要是对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识进行解析,深层结构则是语言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说明,其需要在上下文的借助下对语意进行揣测。因而,译者若想准确的对深层结构的信息进行了解,就必须在自身对于原语文化、社会、专业知识、历史遗迹艺术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以及充分的挖掘出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2)对等性存在于文本信息之中。信息传递重要的载体是文本信息,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若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忽视了原文文本的信息,那么就会流失译文的信息,从而使译文翻译的效果受到影响。有不同文体语言的形式涵盖在商务英语之中,包括有公文、广告以及法律等,因而译者在对不同文体进行传递时,需要重视其信息的对等性。
(3)对等性存在于文化信息中。若想确保文化信息之中的对等性,可以将两种语言文化进行对比,在译者语言之中将对等语寻找出来,如:在翻译美国作品的过程中,译者首先需要对美国具体的请款进行大概的了解,重视文化信息的准确翻译,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差异性的存在,因而其在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之间有着诸多不同,这就造成了差异性,如:rest room在商场中是厕所的意思,而并非休息室。
(4)对等性存在于商务功效中。商务功效主要是文本信息中商务功能的泛指,其是商务英语翻译最终的目的,如:在翻译商务合同时,由于商务合同的性质是对对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一旦译者有失误在翻译中出现,那么整个合同商务的功效都会受到影响。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相关文化信息的结合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的效果和质量获得保证,从而将翻译商务功效的有效性实现。
五、总结
综上所述,单就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而言,其是有共同点存在于其他文体翻译标准之中的,而将4Es标准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上海翻译,2013,01:34-38.
[2]刘晓莉.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 2015,06:106-108.
[3]杨阳.试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4ES标准[J].商,2016,04:204.
[4]杨莹.浅析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6,04:146-147.
[5]丰婉.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研究[J].读书文摘,2016,06:85-86.
[6]姚安新.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文本的翻译[D].长江大学,2013.
[7]李静.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10.
[8]吕良红.外贸英语函电特点与翻译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 2012.